震区NGO,摇摆在进退之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方对NGO和志愿者的核实和清理工作正逐步加强,“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志愿者旗号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一些NGO自身的能力建设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无法在灾区长久服务。
  
  汶川地震那会儿,郑珂珂和几个同仁满腔热情奔赴灾区,从北京驾车输送物资过去。之后,他们决定呆在那里,继续帮忙。而这种想法在过去一年间,却不断遇挫。
  他们拟向灾区学校提供一些资源援助,以支持当地的教育重建。凡事总需程序,他们若想让自己提供的教学设备和专业志愿者顺利进入学校,需要得到主管部门和具体学校的许可。多数时候,获得理解并不容易;少数几次,他们的志愿者遭到驱逐。
  身为北京泓德中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的郑珂珂说:“一年下来,政府能接受,我们就做;不能,我们就走。情况就是这样。”
  地震发生之初,据估计,官方放行了约200余家民间组织进入灾区参与协同救援工作,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志愿者个体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自发力量的涌现让灾民感到温暖。
  地震也给灾区带来一些不易察觉的社会问题,稍有不慎将演变成各类事端。维护稳定于是被地方提到核心工作序列,难以控制的外来机构和人员成为潜在的不安定诱因之一。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个人的管理。
  “灾区要稳定,”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协调人高圭滋对本刊记者说,“地震之后,灾区社会更加脆弱,官方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对付这件事情上。”
  对于许多奔赴四川灾区的民间组织或志愿者个体来说,困难时期远未结束。他们随时需要面临选择——离开,或者留下?
  
  我们不需要他们
  
  “以前我们想再找省政府做做工作,压压他们(地方官员),”郑珂珂说,“现在我们是能做的做,做不了的就退。”
  NGO的进与退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在这一点上,郑珂珂深有体会。在广元市帮忙救援的时候,他遇见一位对中国教育问题颇有些“看法”的镇长。两人谈得投机,对方很快邀请他去支援当地教育建设。
  几番往来,见到了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和当地主要学校校长,相互接纳的意愿已经明确,派驻志愿者进校助学的计划眼见就要达成。不曾想镇主要领导职务调动,原镇长一走,分管教育的副镇长第二天就知会郑珂珂,合作暂停,理由是“新镇长对这事儿有不同看法。”
  同样的尴尬出现在都江堰。郑珂珂为当地一所全部被震毁的小学提供救助,此后向他们提出派驻志愿者。学校表示欢迎。在未向当地官方汇报的情况下,去年6月初,两位志愿者正式进入学校工作。
  “校长特别好,叮嘱我们不要说自己是志愿者,就说是支教老师。白天没事儿就在帐篷里呆着,别乱跑,以免让人看到生面孔。”
  事有不虞,学校一位老师向镇政府告发了这件事情,校长只好打电话让郑珂珂把志愿者领走。
  透过官方系统疏通并不管用。为了在灾区立足,他们通过渠道找到四川省委的主要领导,该领导给地方的市委书记打了一个电话,市委书记再给当地教委打电话,约好见面。郑珂珂一方的3个人就从成都坐火车去了,见了面,不仅没有握手寒暄,地方教育官员坐在那里连站起来的意思都没有。这一次,就算有书记的话支托合作同样没能成功。
  “随便一个理由就把你推出来了。他如果想改变,就要千方百计和你合作,他如果不想改变,我就是给他一个班装一个投影仪,他也不干。”
  郑珂珂抱着一种碰运气的想法,认为灾区面积如此之大,一地碰壁再换一地,总有去处。就这样,他坚持了接近一年。
  
  不过,由于官方对NGO的管理正在加强,未来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在绵竹市遵道镇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罗世鸿说,也许以后当灾区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官方会觉得应该让更多社会机构帮着他们做些事情。
  绵竹市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今年4月发出一则通知,要求加强对志愿服务团队和个人的管理。通知声称,在地震周年来临之际,将会有大量志愿者涌入,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志愿者旗号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
  通知表示,他们已对一些机构和志愿者个人进行了核实和清理,并将继续。他们要求志愿者个人和服务团队进行再次登记,以确定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此外,当地官方各部门被要求掌握那些志愿者团队的详细人员名单。
  鉴于这种情况,很多组织不得不选择离开。灾区的NGO绝对数量正在下降。以遵道镇为例,罗世鸿介绍说,在最高峰时期的动员例会上,NGO组织的与会数量有一两百个之间,这种情况保持了两三个月,现在也就十一二个了。
  罗世鸿所在机构没有注册。最开始进入遵道的时候,他们与当地政府保持了愉快而紧密的合作。当时他们和镇政府在同一场地办公,为了发挥这些社会资源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遵道镇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遵道社会资源协调小组”。罗世鸿等加入到这个小组的办公室工作,镇政府还为他们挂了牌,并给了一枚公章。
  一切变化似乎来得太快。本来他们还准备在绵竹团市委注册登记,这件事已是被认可的,但当团市委那个通知突然出炉之后,全部打算都泡了汤。镇政府不再允许他们继续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呆下去,将他们逐到了板房区。他们还将与那个半政府性质的协调小组办公室脱钩。
  “我们准备撤出来,”协调办公室的前期负责人之一、罗世鸿的团队成员汪跃云说,“与当初相比,现在灾区不再欢迎志愿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就都比较清楚了,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在一份有关退出那个协调办公室的报告中,他们也写道,“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遵道镇正逐步恢复生机,回到以往和谐发展的生活中去。我们作为志愿者,所能做的事情会逐步变得有限。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将结束在遵道镇近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也许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什邡市洛水镇一个大规模灾民安置点,管委会已经接到官方的指示,他们将把驻在小区内提供3岁以下婴儿洗浴帮助的“英国儿童救助会”的人员“请走”。
  管委会主任表示,他们把是否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判断一个组织优劣的标准,他们认为救助会不符标准,打着志愿者的旗号什么事也不干,还占据着灾区极为紧俏的板房。
  目前灾区的安置小区几乎都成立了管委会,由一些体制内的抗震救灾“先进分子”充任成员,他们的职能是管理安置区内的所有事务,其中一项即过问外界人员和组织的进驻与往来。
  洛水镇这位管委会主任一直对这些人保持着高度关注。
  “我们也怕发生一些意外和麻烦。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的人心态很好,外人进来问这问那的,没必要。”她说,“谁知道他们打什么主意。”
  
  要让人放心
  
  在同一个安置点,也有一些组织深得官方欣赏。NGO备灾中心就是这样。管委会主任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还是做了一些实事 的,老百姓看得见,都比较认可。”
  这个机构据称是由这位主任介绍给当地官方的。当他们试图在安置点开展工作的时候,找到了她。她告诉他们,你们要进入这里,起码要和政府搞好关系。
  NGO备灾中心的执行主任张国远说,我们进入地方开展工作比较顺利,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几乎不存在压力。
  赠予亚洲和托克国际两个组织今年向灾区分别投入资金开展项目,NGO备灾中心成为他们的项目执行机构。他们得到300万元项目资金,有200万准备投入到洛水,政府无偿辟出_片土地,让他们建立创业基地。另外100万用于支持境内草根组织工作。有9个组织在招标阶段得到了他们的资金配给,已经在NGO备灾中心的驻在安置点开始工作。
  张国远和另外一些成员原是四川地方的公务员,对体制内的情况非常了解,能较为顺畅地与官员们进行沟通与谈判。他认为这是他们能够搞好官方关系的最大优势。
  “你知道,与政府官员的交流和沟通需要在一个特定环境下进行。以前我们和官方交流很多,合作也密切。他们说出来的一些话直译过来意思和他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他说,“有时候存在潜规则,你能听懂就很好,听不懂就很麻烦,需要进入他们的语境。”
  张国远现在在汉旺和洛水分设了两个办公室。当他准备设点的时候,先派了一两个人前去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玩,相互熟悉并建立信任,了解社区情况和需求后,建立办公室也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他们和当地官方、居民亲如邻居。管委会为他们的办公室挂了牌。他们自己在总结时,谈到了特别重要的两点经验:一、他们的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四川本地人,这有助于消除沟通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二、他们做地方特别是官方需要的事情。比如设立创业基金,为当地^提供创业培训。众所周知,就业一直是令地方政府头疼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培训提升人们的创业技能,地方政府的压力会减轻许多。这也是他们的政绩。
  不过,即使这样,官方也不完全对他们放心。那位管委会主任对本刊记者说,镇政府的领导有时候也会问起,这个机构都在干些什么呢?神神秘秘的样子。
  
  “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在做和将做什么,”在汉旺的项目办公室,NGO备灾中心的管理人员张伟看看墙上一堆政府官员的联络信息说,“我们会定期将工作进度报告抄送给官方。”
  官方对于NGO的拒绝更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把握。研究人士认为,在地震之初,政府之所以允许诸多机构涌入,是因为他们被巨大灾害拖住了身子,无法分散更多精力。他们乐观其成,也需要这些外力共济灾民,直到有精力应付这些额外事务为止。
  “在多数地方,外来人员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他们不知道你会在当地怎么样,把你弄走了他就放心了,”高圭滋说,“在整个灾区,这方面有一些共通的东西。”
  高圭滋所在的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平台成立于地震发生之后,旨在为许多寻求进入灾区的NGO提供信息和资源整合一类帮助。通过他们进入灾区的NGO据说超过100家。
  官方对于NGO的排斥也与一些NGO或志愿者自身不洁有关联。在都江堰,官方曾抓获5名“志愿者”,他们在灾区无所事事,领取各种物资后搭起帐篷,白天睡觉,晚上出门。这引起有关方面的怀疑,他们查出这些人携有撬锁工具。
  “这5个人真他妈的……”郑珂珂说,“现在我们尽量回避志愿者称号,只说自己是支教老师。”
  绵竹团市委的那份通知也提及,有一小部分人打着志愿者的旗号做一些违背志愿者精神的事情。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个人和团队将取消服务资格,予以清退,或移送法办。
  这只是一根导火索,官方真正担心的还是外来志愿者对于当地居民情绪的干扰与影响。在通常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们只需要控制住现场,切断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任何事态都可以掌握,不被扩大。外来机构对他们的这种做法构成挑战。
  在一些死亡人数过大特别是学校倒塌过甚的地方,志愿者成为家长们倾诉的对象。这些人是他们认为唯一可以信赖的。这时候,一些年轻志愿者有可能加入到控诉行列,鼓励家长们主张权利。在都江堰,有200位失去孩子的家长曾经情绪激动试图上访,结果全部被武力架回。还不清楚,是否有志愿者参与其中。郑珂珂也认为,志愿者在灾区的工作技巧有待提高。
  “你得明白实际情况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说,“你不代表你个人,你是一个群体,要抛开个人情绪,要有技巧。”
  
  可持续难题
  
  NGO自身的能力建设水平也决定了他们在灾区能走多远。早在地震之初,即使官方未加干扰,就境内草根组织而言,能力的薄弱也制约了他们的发挥水准。
  罗世鸿对此颇有感触。他说,“我们总是相信有钱就能搞定一切,有物资就可以帮助别人,但慢慢就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
  在紧急救援阶段,国内外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灾区,仅一个镇就超千万甚至过亿吨。这时候,如何分配物资就是对NGO能力的一种考量。它涉及物流体系、仓储管理、社区调查,只有具备这些专业素养,才能确保公平高效地分发。在遵道镇,罗世鸿等人需要服务2万人,他们有一个1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最终还是乱作一团。
  与他们相比,一些境外组织的专业和高效令人叹为观止。以西班牙人和英国人为例,西班牙小组负责供水,他们只派了3个人。在进行一番技术和专业整合之后,计算出每人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洗漱多少水,基本保障需要多少升等,一番计算后,即刻架起设备供给,两天就确保让15万人用上干净水。英国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负责厕所设置。当他们知道一个安置区的具体人数后,马上会计算出多少人头需要设置一个厕所,一个厕所能覆盖多大安置点,并相应配备哪些硬件设施。
  紧急救援阶段很快过去,灾区进入重建阶段。对于很多NGO来说,方向发生了转变,必须进入社区工作。这要求他们具备凭借专业技能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仅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去年10月以后,罗的团队开始对志愿者成员进行日常工作方法培训,他们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更多组织也像他们一样,依然在路上摸索。
  如果不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与提升,他们只好从灾区黯然收场。这种综合能力包括运作资金的可持续、专业人才的充实以及组织内部管理的有序。
  以资金为例,很多组织不具备筹资能力,没有人给他们资助。一种常见的节省成本的办法是,组织内的每个志愿者需要承担各自的费用,所在组织不为此埋单。在什邡,重庆市助老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团委书记张斐告诉本刊记者,AA制是灾区NGO的普遍做法,这样组织就没有负担了。
  最初拥有的参与热情,可以支持志愿者自掏腰包献几周爱心,但却很难长久。“生存都是问题,”乐施会四川办公室的负责人 翟凡说,“就像每个家庭要过日子一样,没有资金,想都不要想。”
  乐施会是唯一一家拿到官方批文可以在灾区工作的国际组织,震后在成都设立了办公室。他们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投入逾1.3亿港币参与灾区重建,为当地改善小型基础设施和生计状况。资金不是问题。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服务对象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灾区的需求空白太多了,没有任何一家组织能够全部包揽。他们所能做的和别的NGO一样,无非是以政府的强大力量和覆盖面为背景,做好配合工作。
  “我们也在坚持,”翟凡说,“到底有多久,也难以说清,
  就目前来看,还有一些NGO,或志愿者个人寻求进入灾区工作。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提醒他们,一定要考虑清楚,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要贸然行动。中心的协调人之一田军说,他们很想帮助别人,但要做好可持续的、长期呆下去的打算,“当做好事成为一种压力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受助者也是。”
  即将离去的汪跃云看起来就很无奈。一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在尽力、在成长”,只是很多设想都没有展开,就要终结了。他说他们将被当地的老百姓慢慢淡忘,因为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对社区产生什么深远影响,彼此间的信任都还来不及建立。
  不过,他又极肯定地断言,由于政府提供的服务(特别是软性层面的服务)不能覆盖全部群体与角落,在起到补充与替代作用的NGO陆续离开之后,灾区的潜在需求因不得满足而导致的后果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里显现。
  最近北川县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的自杀就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弹。当地政府已经发文要求分门别类摸清官员的精神状态,深化干部关爱工作。
  在什邡市的一个安置点,一位灾民对记者说,我们需要这些人(NGO)。
  那是一个晚上,音乐节奏轻快,很多心情不错的灾民在橙红色灯光下跳舞。那片开阔的用帐篷搭建起来的场地是一家NGO组织为他们开辟的娱乐中心。
  灾民说,“他们的办事效率比政府要高。”
  目前还没人对NGO在灾区的作用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但需求、信任甚至是依赖的确存在。
  “有个老乡蹲在家门口,看到对面田坎上有人路过,一看不是本地人,就能判断那是志愿者,心里就有安慰,知道还有人在关心他,人还没有走完。”高圭滋说,“志愿者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和他打招呼,只需要从那里路过,也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其他文献
SARS之后,中国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突飞猛进。而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缺乏统一协调机构,人、财、物管理上存在诸多条框限制,5年来每当出现重大疫情时,就不得不由国家领导人亲自出马。这不但严重冲击了国家正常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正常进程。  “某市大型露天赛场,数千球迷正沉浸在激烈的比赛中。空中有一架小型飞机拉着一条巨大的气球标语,为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谁也没注意到飞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作者,1977年出生的台湾人,他以编年体描述了一个台湾平民眼中的30年沧桑巨变。  作为70后一代,作者的少年时代难脱意识形态的桎梏,对一个孩子而言,最明显的便是无时不在的党化教育。小学时要背“蒋公遗嘱”,音乐课要学唱“蒋公纪念歌”,当每次老师提到蒋介石或孙中山的名字时,大家都要坐正或立正以示尊敬,尤其是“进到学校里见到蒋介石铜像都要鞠个躬,而且不能走过之后朝着蒋介
2007年3月19日,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位于日本东京港区的三田共用会议所举行。为期两天的共同会议之后,3月20日傍晚,日方专家组组长、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以及“古代、中近代史”部分的负责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山内昌之在外务省记者会见室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笔者代表本刊提了其中一些技术性问题。    共同执笔为何不可能?    中日本轮会议确定了计划将于明年6月提交的报告书形式。该报告书
默克尔关于成立联合国经济理事会的提议非常有趣,但这显然并非朝夕之功,而这朵日耳曼的“铿锵玫瑰”能否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还要看半年后的大选是否会给她颁发续任状。毕竟,她是当前欧盟三巨头中最先要过连任关的,而且,她也是唯一支持率长期超过50%的领袖。    数据表明,欧盟大国中除法国在庞大内需支撑下受全球衰退影响较小外,另外几国的经济都在痛苦中下行。而中国去年11月、12月的出口额增速剧烈下跌,200
比起几千佳丽争相缴纳的几万元相亲费来说,“情人节”那天的玫瑰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但也比平常贵了几倍乃至几十倍,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我所在的高校,一位男生就为一个他一直追不到的女生订购了999朵玫瑰,据说立竿见影云云。看来,这999朵玫瑰就像李安《色戒》中戒指的奇效,是捕获人心的杀手锏。一旦出手,就能“手到擒来”。不过,我却怀疑冲着钱来的相亲或能用厚礼换来的爱情还是爱情吗?“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
波兰的圆桌会议和议会选举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开始了“铁幕”解体的进程。通过谈判的革命是波兰的独特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1989年波兰给予世界的礼物。  1989年是“充满奇迹的一年”,欧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柏林墙的倒塌成了最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波兰圆桌会议举行、6月4日波兰议会选举、东德难民潮、匈牙利与奥地利相互开放边界、纳吉被重新安葬、波兰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的诞生、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
政治的开放程度为中国的法制进程提供了一个不可逾越的边界,法治主义的真正核心恰恰是在对于这个边界的扩展,于是人们难免收获扭曲的法治主义或修辞学的法治主义。这一点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学困境几乎是一样的。    中国法制变革的30年,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大转型的一个部分.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的150年中国经历了三次大型的社会巨变,即晚清变法、辛亥革命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么,这30年
制度突破的时候,正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帮人们留住了机会。  2006年,是个喧嚣的年份,也是一个沉寂的年份。年关将至,主持人跳槽,女演员上床,稳稳霸占了诸多媒体的头条许久。人们的新闻需求稀缺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能让这两条消息占据头条呢?世界似乎索然无味了。  我们的世界曾经异常地沸腾,政法系概念的探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业主集体维权的蓬勃,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集体亮相,直到2005年对于刑讯逼供的大规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士累利的这句名言,很少被用在中日关系上,因为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特有的疏离感远远超过了亲近感,更因为当前中日之间的战略互惠举措不足,现实利益之争却比比皆是。但是,笔者这里仍然要沿用这一框架,并且辨别出什么是核心的利益冲突,什么是可以妥协、共赢的利益区间。只有理解了各自的“基本需要和欲求”,双方才可能有所放弃有所得。    
文道结合,古今一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口号一直在喊,然而,真正落实到行动实处,或者“行动”得法——既不损害语文教学又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如“走走形式”“按政治课来上”两种极端等。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切实做到文道统一、和谐发展,才是确保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