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粉”的语义网络构建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各行各业的发展,对语言都有着不小的冲击力,网络语言是最能体现这种冲击力的地方。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粉”的语义网络的演变,研究发现“粉”主要从本义突显的形状和颜色两方面进行延伸,其新义来源于英译词fans,并在娱乐业、游戏业等产业的推动下,构建起了丰富的词汇体系。
  关键词:“粉”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语义网络
  语言是社会的镜像,时代的印记(赵曰超 秦启文 梁芷铭,2013)。语言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语言,尤其是它的词汇结构,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所以语言的发展与变化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当今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网络的大发展,对语言的演变产生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作用力源于如今十分活跃的网民。而新出现的网络词汇,对汉语词语的冲击力是不容小觑的。娱乐业、游戏业等产业的发展,使得“粉丝”团体大增,因此出现了各类的真爱粉、黑粉,使得“粉”的语义网络得到了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分析“粉”的语义网络的演变。
  1.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自上个世纪以来,认知语言学快速发展,探索人类认知方式,并提出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相关核心理论。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赵艳芳 2001:96)。在认知过程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作为认知手段绝不是离散的。相反,二者联系紧密,共同作用,尤其为词汇的历时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机制。
  1.1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从根本上来说是概念性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关系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在新的国家发
文学副刊是报纸结构性变革中的历史包袱,还是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和发展力量的宝库?报纸副刊是彻底摒弃或打破传统的纯文学办刊模式,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上调整办刊方向,强
1月25日,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工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将工会创新工作梳理如下: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作用,依靠主力军,坚定不移跟党走;二是紧
电力能源在当下经济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刺激下需求量大幅增加,日常生活中,其成为了必要的能源,时代发展的进程带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多个领域被大众所应用.在现代化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哮喘模型小鼠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30只均分为三组.其中,20只小鼠采用卵蛋白(OVA)-脂多糖(LPS)诱导哮喘模型;其中的10只小鼠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李白的游仙诗想象力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李白游仙诗也是其真实人格的反映;其游仙诗具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