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银行”机制下的中学生自主管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0°的道德币来源、多元的评价渠道以及用“情”来调整量化管理等人文因素,使得“道德银行”机制较传统的量化管理更有了人情味,更能从学生的道德动机来调节其在各种环境下的各种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主管理的功效,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无疑,“道德银行”管理机制使师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享受生活、享受进步、享受快乐,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更是一种新颖的道德建设模式。
  关键词:量化管理;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28-1
  “道德银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条例变成具体可观的数字进行量化考核,变“老师一人管”为“学生人人管”,使师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享受生活、享受进步、享受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无疑,这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更是一种新颖的道德建设模式。
  一、“道德银行”的前世是“量化管理”
  学生的道德品质就是在其“知”的深化过程中提高,在“行”的不断实践过程中落实。“道德银行”把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通过评分以具体的“道德币”的多少记载下来,把学生个人过去的行为转变为具体的数字。积累的“道德币”数量不仅反映出学生一段时间来的行为轨迹,而且也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品质的水平和变化的情况。同时又能为以后的奖罚、评价等提供参考数据。此外积累“道德币”,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觉的矫正不良行为,使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道德银行”的前身是“量化管理”,其运行机制,实际上是建立在“量化管理”基础上的。
  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厌烦长期的批评说教,但对于成绩却很敏感。针对这种心理特点,实行德育量化,按照《学生行为规范基本标准》《道德银行存储条款》和《班级公约》,由学生自己申请,同学、老师和父母多方监督审核,对良好道德行为“存储道德币”,对不良的道德行为“支出道德币”,奖优罚劣。这可以及时有效、全方位约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知错就改,不甘人后,奋发上进,并形成自主管理的良好格局,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对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正在重要养成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无疑是其健康成长的一剂极好的催化剂。
  二、更加人性化是“道德银行”的精髓
  1.360°的道德币的来源。
  道德币的来源包括:学校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行为、家庭道德行为和其他道德行为。一次评分至少要经过个人申报、他人推荐、集体评审等几个基本环节。在学校中的道德行为,可以由同学或是老师推荐;家庭中道德行为,可以由父母长辈推荐;如果他人推荐不了,比如在公交车上、大街上等社会环境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可以由自己申请。道德币的来源可以说是360°的。如将班里学生分成4-8人一组,每组一个储蓄员;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良好的道德行为情况进行量化记录,由学生自己申请,储蓄员为每个学生分别记录并存储。每周进行的自主班会中,组内“道德币”多的学生被表扬,也有“道德币”少的学生自我批评。填写道德币申请单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质的描述和解释,并对量化后的结果进行质的分析。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后,冲破了唯分数的樊篱,丰富了评价标准,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被纳入了评价标准体系。这种做法更加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真实发展水平。
  2.多元的评价途径。
  传统单一的量化评价主体只有教师,教师一个人就决定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状况,它否定了学生的作用,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永远不变的评价对象。道德币的“存储支出”过程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参加,还涉及家长,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联系起来并落到了实处;而且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个人申请的过程是学生对照学校制订的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是反省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自我道德认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互评,学生彼此间有了道德行为的借鉴和比较,不仅知道了“该怎么做”,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的道理,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家长的推荐,促进了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监督教育,也有助于增进亲情,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道德银行”的多元评价的过程体现了校家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多向沟通、选择和协商,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这样,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改进,达到有效的自主管理。
  3.用“情”来调整量化管理。
  我们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其目的无非是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能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成为有用人才。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讲存储支出道德币、得出结果、分出等级了事,也不能以学生道德币的多少而偏爱其人或是歧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运用疏导教育方法,用“情”去调整量化管理引起的对立情绪。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自主班会”上审议“道德币”存储支出的过程中。
  自主评议时,有利于学生正确估价自己,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正确对待荣誉;小组评议时,学生之间很少有过多的指责、冷淡的训斥与惩罚,更多的是给予肯定、鼓励,使其看到希望。这对那些道德币较少的学生而言,有利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坚信他们仍有长处,要把爱的感情外化,以称赞的态度、喜爱的倾向接近他们,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和自信,只有这样,量化管理方法才能在学生中扎根,从内在的道德层面来管理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当然在“道德银行”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依据笔者的工作经验,为更好提高“道德银行”机制下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效性,建议在具体实施中,注意处理几种关系:注重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币”的鼓励作用;注重趣味性与严肃性的统一,提倡在快乐中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规范化与情感引领相结合,用道德调整行为。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遵守社会公德的学生。德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教师用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影响学生,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过程。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采取合适的德育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工作 经验  初中生的道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征,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