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与大胆放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是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应该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那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大胆放手。
  放手,幅度要大
  几年前,看到杂志上介绍国外的一节劳技课,印象很深刻:“一上课,教师二话没说,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材料开始制作挂衣钩,学生忙开了;大半节课过去了,孩子们做出了各式各样的挂衣钩。这些挂衣钩有的很实用,但不美观;有的很好看,但不能挂衣服;也有的既美观,又实用。通过比较,大家选出了做得最好的挂衣钩,这就是一节课。整节课,教师基本没说话,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特别高涨。”当时觉得这种教学方法真是不可思议。如果这样的课放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截然不同:“教师选出一种最好的挂衣钩,然后仔细教给学生,做挂衣钩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让学生一步步地按照教师的教法做下去。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都做出了一模一样的漂亮又实用的挂衣钩。”
  纵观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创造”和“模仿”相对。前一种是创造式教学,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做挂衣钩,哪怕学生做出的衣钩既不美观也不实用,他也是费了心思、动了脑筋的。每个学生做衣钩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创造的过程。而后一种只是机械的、无需动脑的模仿活动。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让先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学生虽然能做出既美观又漂亮的衣钩,但在做衣钩的过程中,创造又从何而谈?这个衣钩对培养孩子能力方面又有何用?
  因此,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活动教学上,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而且幅度要大。比如:讲到长方形的周长,以往常常会为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形,然后告诉他们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之后再引导孩子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这样做,放手幅度还远远不够。为此,笔者一上课,给学生们一个长方形,不告诉他们任何一个数据,然后让他们自己推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这时,很多学生都采取量一量的方法,通过量一量,找到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并通过计算推出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又求出了桌子面、铅笔盒面的周长。当推导出公式时,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在他们心中,这个公式是自己发现的,所以铭记在心。
  放手,失败后要多加鼓励
  科学家的每一次发明,肯定中途都会经历多次失败;有的在实验失败时,甚至往往伴随着生命危险。孩子们在自己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里,或者在动手操作时,也肯定会有很多的失败。失败是允许的,也是必然的。关键是遇到失败,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做?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爱因斯坦的小破板凳。设想一下:如果当时那位教师没有讽刺爱因斯坦,同时,也教育班上的学生不去嘲笑爱因斯坦,而是找出他的小板凳的一些优点后,鼓励他大胆地继续坐下去,那么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的肯定不会是那份不愿去上学的伤感。或许,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老师的一番鼓励会激励他在人生的历程中创造发明出更多的东西。让学生一成不变地去模仿,失败的次数肯定会多得多;遇到失败,对孩子的鼓励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孩子的鼓励会使他思考,由失败转向成功。
  放手,让学生真正走向实际
  数学知识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数学学活,真正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达到自觉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几年来,笔者一直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例如:学完了组合图形的面积后,笔者把学生带到了一块很不规则的农田里,让学生来算一算这块地的面积,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各显其能,这个说这样划分、这样测量,那个说那样划分、那样测量,几乎每组同学都想出了自己的方法。一节课,孩子们学得满头大汗,但整节课,每个孩子都很投入,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高兴。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能与实际挂钩的,教师就一定要把孩子领入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放手,也要有导向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创建过程,自己去操作、去发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教师真的一点作用也没有了呢?不是的,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操作的,毕竟是前人已经发现的、已经理顺的,那么,孩子们在经历和操作过程中,他们会觉得新奇,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新的、不曾发现的。有些地方在构建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走一些弯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及时总结收拢。比如前面提到的做衣钩,在学生做完了衣钩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衣钩既实用又美观,为什么这样的衣钩既美观又实用呢?让学生的思考上升一步,提高一个层次,达到提高学生动脑的目的。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能做的都放给学生做,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改变往日包办式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发展式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