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供给 有效对接新需求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十三五”大幕开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效供给将成为纺织行业的工作重点,智能制造、纺织材料、品牌建设将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回归产品本质,提升产品的科技与时尚价值,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应用绿色技术,开发生产优质产品,才能提供有效供给,引领需求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而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
  随着安全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绿色高效、功能性强、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纺织服装产品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进而深挖国内需求的潜力?如何发挥需求的引领作用,完善新供给,进而释放纺织工业巨大的潜在需求?
  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评选涌现出了一批标杆型企业,他们致力创新、奋发有为的事迹以及成功经验,可以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典范,也为推进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
  中远 以科技创新助力氨纶发展
  作为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氨纶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以总承包形式进行工程技术的推广工作。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凭借深厚内功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没有哪个企业能随随便便成功,到底是怎样的机缘和谋略,让中远公司有了今天的业绩? 时间还要追溯到1998年,那一年中远公司开发出首条第一代氨纶技术国产化批次聚合干法纺丝生产线。“过去,氨纶产业在国内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企业专门研发该项技术。中远则看好市场前景,下大力气投资研发了该条生产线。” 该公司董事长桑向东表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的批次聚合氨纶生产线,均为在该技术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中远公司也紧紧抓住氨纶行业作为高新材料产业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竞争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中远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氨纶连续聚合、干法高速纺丝工程技术的企业,填补了中国连续聚合工程技术的空白,并成为国际上除INVISTA和HYOSUNG公司之后,第三家拥有连续聚合工程技术的公司。” 桑向东介绍道。
  如今,中远公司开发的64饼高密度高速干法氨纶纺丝工程技术以项目总承包的形式,年产2×2万吨项目已经成功在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氨纶项目工厂实施。
  “该技术具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品质优良、工艺节能环保的优势,主要生产10D-40D超细旦丝产品。可以根据客户不同需求,生产高强、高伸、高回弹和耐氯、耐高温及经编专用的差别化产品。”桑向东告诉记者。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氨纶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单个纺丝甬道的丝饼数从早期技术的24头,发展到32头、48头,到最新采用的64头设计。新产品开发工作中不免会涉及到技术难点,技术人才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中远公司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5.40%;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2.63%。“公司还长期聘任了两位外国科学家作为公司氨纶工程技术研究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直接参与了该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桑向东介绍说。
  眼下,中国氨纶行业正在进入产品的饱和期,氨纶企业不断增多,氨纶产能的增长大于需求量的增长,竞争局面正在形成。“作为技术公司,我们要用客户的业绩体现公司价值。当前,随着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为继,中远公司必须延伸触角,想客户所想、思客户所忧、做客户所需,帮助他们找到新竞争力和新盈利点。”桑向东对“服务”两字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比如我们用户的氨纶产品在泳装、内衣、袜子等方面使用时,我们会直接与终端用户厂家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反馈给我们的客户,提出产品改进建议。”桑向东说道。
  吉林化纤 使产品质量与客户需求完美切合
  在这个万众创新的年代,谁率先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谁就能占领未来市场高地,而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早已将创新注入到品牌的DNA中。在全国化纤市场增速放缓、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这位行业“老大哥”、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对不同品类产品进行差别化调整创新,在今年一季度创下了销售收入15.06亿元、纤维销量近10万吨、出口创汇4187万美元的佳绩。
  “当前,化纤行业中传统产品有效产能不足,无效产能过剩,因此实现企业传统产品——粘胶长丝的优质化,使产品质量与客户需求完美切合是我们当前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董事长宋德武透露,在整合一系列市场反馈信息后,他们发现客户关心的问题无外乎品质、成本、效率这3个方面,为此吉林化纤以提升产品档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在粘胶长丝的细旦化、连续化、大型化、均质化等方面进行了升级调整,以保障用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体现其价值与风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加快粘胶长丝的升级改造步伐,良好的技术与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吉林化纤显然深谙其道。企业采用KR-HD340连续纺设备和意大利生产技术,建设了年产5000吨的竹长丝项目,该项目自2015年6月22日开车以来,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认可。与此同时,在建的10000吨/年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项目也将于今年7月开车。项目达产后,企业粘胶长丝产品总量预计可比两年前翻一番。
  为了满足不同档次客户对于腈纶的市场需求,国内腈纶单家企业产能最大的吉林化纤以身作则,积极进行产业调整,率先开始加大对腈纶板块的差别化研发力度。
  “以前国内腈纶差别化产品主要依靠日本进口,比方说扁平纤维,这种新兴的异形腈纶纤维手感蓬松柔软,能起到仿真动物毛皮的独特效果,市场需求量很大。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毛皮生产国,中国的扁平纤维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依靠进口,这是国内化纤生产企业需要深思的。”宋德武表示,为了满足下游客户对这部分产品国产化的需求,同时规避市场同质化竞争,2014年6月,吉林化纤成功开发出了国产扁平纤维,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好评。同时,吉林化纤下属吉盟腈纶有限公司2万吨扁平腈纶纤维项目已于去年11月28日建成投产。   除扁平纤维外,吉林化纤还开发了多款腈纶差别化产品,如抗起球、抗静电的双抗纤维;光泽度好、色彩鲜艳亮丽的大有光纤维;具有羊绒质感、滑爽细腻的超柔超亮纤维;绿色环保、色牢度高的原液染色纤维;具有保暖、保健功能的蓄热纤维;超柔细腻、美观时尚的混纤度腈纶丝束产品等。
  际华三五零九 新产品成效益增长点
  作为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在我国军工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纱线、面料供应商。在今年举办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际华三五零九又斩获了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的殊荣。
  近年来,在资源、环保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以加强生态环保为目标的生物工程、新型绿色纤维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势。际华三五零九也抓住了目前生产加工及面料运动功能化的发展方向,选择以原材料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各种功能性的研发,从而得到既环保又不失功能性的纱线面料。
  “公司研制的干爽导湿针织纱线,以改性助剂对纤维素类的纤维进行改性使其获得干爽导湿功能,并主要使用此改性材料,选择一种合理的原料及配比制成一种干爽导湿纱线,使其可直接应用于运动休闲面料的加工,使消费者可以获得具有良好运动特性的功能性舒适健康型面料。” 该公司董事长邱卫兵介绍说。
  如今,际华三五零九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建立了品牌产品营销网点,全流程地跟踪产品质量、交货期,聚焦提质增效升级,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下大气力培育和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近三年公司销售收入中,新产品的销售收入都占60%以上。
  此外,际华三五零九也始终坚持品牌战略,致力于功能性纱线的研制、生产和经营,以“九连环”品牌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市场。“未来,公司要创建2~3个中国名牌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邱卫兵透露道。
  目光长远的企业,始终不会放松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储备。邱卫兵对此说道:“现在,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按照人才强企的战略,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员配置。”
  目前,际华三五零九新产品研发技术中心拥有较强的研发队伍团队,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4%,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2.38%。同时设立校企研发中心,建立高校教授工作室,培养科研项目带头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公司设立的“徐卫林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入公司的研发团队,形成了全方位科技创新团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俗话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转型升级的倒逼中,际华三五零九正蓄势待发。
其他文献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的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已于4月25日发布,并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  此次发布的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有两大关键指标,即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  防护效果级别是根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对应的使用环境为
期刊
当记者走进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时,董事长王士华特意叮嘱不要拍照,因为这里生产的纤维材料属于国际尖端。宽大敞亮的车间里,长长的设备,看似不起眼,但设备终端“吐出”的金黄色纤维可是航天级材料,这种材料叫聚酰亚胺,这条生产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从聚合到纺丝,再到后整理,所有的工艺、设备全部是我们自行设计安装,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王士华说这番话的时候透着自豪的神
期刊
《长丝织造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长丝织造产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把握产品开发以差异化、功能化、健康化、时尚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坚持把质量效益、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继续保持长丝织造产业在纺织面料中的竞争优势,为建设纺织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4月28日,中国长
期刊
4月2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召开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中纺联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班子成员,各部门、各单位班子成员共100名同志参加了动员部署会。  动员会上,中纺联纪委书记王久新首先宣读了中纺联党委《关于在中纺联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中纺联党委书记王天凯做了动员部署讲话。他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贯彻
期刊
背景链接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活动是为基地成员企业提供的专享服务之一,旨在向企业传达市场动态、时尚资讯、纺织技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前沿信息和策略,开展产品开发经验交流与分享,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被专家称为产品创新“策源地”。  每年常规举办4期,并根据成员需求不定期举办相关领域“专题日”,以实现“技术及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帮助企业提高技术人员的产品
期刊
“ITMA ASIA+CITME 2016”展将于10月21~2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展会上,日本针织、梭织机厂商的产品也会受到极大关注,在展会开幕前我们将连载介绍知名厂商的近况。  福原产业贸易  从针开始自行生产的圆编机厂商  以福原产业贸易公司为中心的福原集团的圆编机在欧美以“MONARCH”、其他地区以“FUKUHARA”品牌销售。产品全部都是由福原集团的福原精机制作所公司在日本自有工厂生产
期刊
4月18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纺织机械研讨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率领中国代表团20人,代表中纺联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报告引起了与会者与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认同。  立足当下。报告首先从生产、消费、投资、出口、品牌五个维度回顾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从生产看,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期刊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眼前的一个变化就是,“网红”正在进入和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不信看看吧,不知不觉间,Papi酱火了,而且成了资本新宠,1200万的投资外加3亿元的估值,让人瞪大眼珠。  在网红经济横行的今天,如果不紧跟“网红”的脚步岂不out了?纺织服装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看中的是网红背后巨大的粉丝群体,目的是在与网红的互动与合作中获取关注与“流量”,最终让
期刊
4月14日,中国纺织摄影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近30位理事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夏令敏主持,钱晋作为中国纺织摄影协会执行副会长,从协会开展活动、组织管理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向理事会做了报告。会议传达了中央统一部署,中宣部、中国文联《2016~2017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的精神,并着重围绕协会2016年工作计
期刊
《2015~2016纺织服装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5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纺织服装企业间(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85万亿元,占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为77%;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专业市场实体交易额的39.51%,较201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流通分会、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联合对外发布了《2015~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