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红色文化遗迹梳理与保护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蓟州区(2016年6月以前称蓟县)作为国家认定的一类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927年蓟县建立党组织以来,蓟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持续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蓟县党组织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创建了以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蓟县人民实行土地改革,巩固根据地民主政权,蓟县成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重要的军事后勤基地。因此,蓟州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每个乡镇都留有红色文化遗迹。
  一、蓟州区红色文化遗迹
  蓟州区红色文化遗迹主要为革命遗址、旧址、陵园等。据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统计(2006—2010年),蓟县有革命遗址、旧址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23处。2021年3月,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天津市首批革命文物,其中包括蓟州区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120件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革命遗迹是激发爱国热情、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重要紅色革命遗址、旧址
  1. “一分利”文具店
  “一分利”文具店位于蓟州城区的鲁班庙内。1933年春,中共蓟县党委创始人之一李子光,在迁安暴动失败后,奉命来到蓟县开展工作。为了尽快在蓟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33年秋,李子光在蓟县县城鲁班庙的三间厢房内创办了“一分利”文具店,当时的鲁班庙是一个文化教育单位,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聚集核心区。“一分利”文具店创办后,这里成了当时蓟县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如今,“一分利”文具店继续发挥着“红色支点”的作用,是区内各单位开展党日活动地之一。
  2.盘山抗日根据地遗址
  在抗日战争时期,盘山抗日根据地在冀东西部地区发挥了主导作用,其经历了从创建到发展,最终成为冀东西部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的中心的过程。1938—1943年,冀东军分区将领包森、李楚离、李子光等在盘山地区带领抗日军民与日伪军殊死搏斗,先后取得了白草洼、石海等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冀东人民的抗日斗志。至今这里仍保存着众多红色遗迹,如千像寺会议遗址、白草洼战斗遗址、石海战斗遗址、莲花峰战斗(莲花峰阻击战)遗址、《救国报》滦西分社遗址、包森养伤洞、洪涛洞、抗日标语石刻等。时至今日,乡民之间依然传颂着抗战时期盘山民兵班和八路军母亲杨妈妈、崔妈妈等英雄事迹。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盘山抗日根据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标语石刻)。
  3.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
  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位于礼明庄镇孟家楼村,旧址原为孟家楼村富农荣连第家宅,占地面积约为1 000平方米。房屋14间,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属砖木结构,院落狭长。1948年11月中旬,根据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战军先遣兵团(程子华、黄志勇兵团)进驻蓟县。12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12个军及特司部队近百万大军急速进关,总部进驻孟家楼,将这里定为平津战役的指挥中心,即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当时,林彪、罗荣桓、聂荣瑧、刘亚楼等在此指挥了平津战役。2019年10月7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红色教育基地、园区
  蓟州区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区各地。新中国成立后,该区陆续修建了许多革命纪念设施,在38处革命遗址、遗迹上先后立碑建亭,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馆室、园区和景点。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4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蓟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处,未核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这些基地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教育平台。
  1.盘山烈士陵园
  盘山烈士陵园位于官庄镇营房村北、盘山南麓。1956年兴建,占地21万平方米。后多次改扩建,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依山势次第矗立着烈士陵园的主要建筑物—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蓟县革命斗争简史碑廊、盘山革命纪念馆、园门、牌楼等。另有烈士骨灰堂、石海战斗遗址纪念碑。陵园内安葬着2 866名烈士,收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遗物363件(套)。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天津市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2.龙山烈士陵园(龙山革命暴动遗址)
  龙山是指挥蓟县抗日武装暴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4月,中共蓟县县委在盘山千像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布置了抗日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6月20日,马伸桥事变发生,夏德元、赵合宣布抗日起义,揭开了蓟县武装抗日暴动的序幕。 1998年10月,该区在龙山上建立了龙山抗日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龙山武装暴动遗址既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爨岭庙烈士陵园
  爨岭庙烈士陵园位于下营镇刘庄子村东,1957年建,占地3 000平方米,安葬烈士102人,1980年在原址重修,扩大了规模,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一。陵园由纪念碑、烈士墓区、影壁和陈列室组成,如今已成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党政机关干部党性活动场所,并且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4.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位于罗庄子镇金水泉山,于200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兴建,由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无名烈士墓、警世门、警世钟、蓟县抗日斗争碑记和展览馆组成。2006年6月30日,其被天津市设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蓟州区重要的红色旅游风景区和党性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蓟州区还有很多重大战斗遗址、惨案遗址、活动旧址等,如中共蓟县县委诞生地旧址、邦均打响第一枪遗址等,它们中大部分既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红色文化的见证地,又是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地。
  二、红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承
  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精神,近年来,蓟州区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大了红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力度,制定了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且传承下去的宏远目标。
  (一)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力度,增强全民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
  近年来,该区逐步开展革命遗址调查工作,对本区红色资源进行摸底,然后从具体位置、历史、保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上进行考虑,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与利用措施。对已经定级的革命遺址、旧址,按文物保护 “四有”工作情况,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确定管理机构、建立记录档案。对未定级的革命遗迹也与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建立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做好全区文物保护协调工作。
  (二)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
  1.利用重大节日的宣传时机
  如利用清明节、建党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增强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2.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网站等平台,做好线上宣传,如网上展览、网上祭扫等活动,借此激发人们对本地区红色文化、史迹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3.创作影视书刊作品,宣传红色文化内涵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盘山烈士陵园以“红旗永远在我心中”为主题,拍摄了MV。此次活动在以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强国》节目上播出,反响热烈。天津评剧院三团同时推出《大盘山里看金花》和《盘山往事》两台新编大型现代题材剧目。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天津卷《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2020年出版发行。目的是通过这些新媒体、报刊、书籍等传播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中小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思想教育洗礼。自2019年开始,蓟州区积极展开了以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党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4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点的作用,以使青少年、党员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三)搜集整理资料,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收集、挖掘、整理、加工、传承都是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2020年10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联合开展蓟州区红色资源详细调查工作,走访区管辖内1927—1949年期间参与革命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并对这些人的口述史进行逐个录音、录像,抢救性地搜集整理革命史资料。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之前为整理历史资料已先后出版发行了《蓟县革命史》《盘山风云》《盘山英烈》《永远的丰碑》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对宣传和传承蓟县的红色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四)大力推动红旅融合,促进红色旅游发展
  2019年,区文化和旅游局针对博物馆、景区等单位召开全区红色旅游洽谈会,进一步为该区红色文化资源指引了发展方向,使馆与馆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联合学校、机关单位、广大游客,组织军训及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等活动。该区开展了一日参军、军事训练、国防知识讲座、放映专题军事教育录像片等活动,帮助广大游客体会部队铁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借此培养顽强的意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推动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2 800万人次,综合收入165亿元,其中盘山烈士陵园接待机关单位及中小学生56万人次;联合村纪念馆接待机关单位4万人次;“一分利”文具店接待机关单位2 000多人次。充分利用革命旧址、遗址发展红色之旅,推出更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系列红色旅游活动,能够让人们在旅游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世事浮沉,青史苍茫。为更好地发展、打造大美蓟州,需要文化工作者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后人,为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做出更大努力。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载体手段,不断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本职工作做起,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发掘、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牢固树立科学文物保护理念、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例,阐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发掘和传承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物;研究发掘;传承;保护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
期刊
摘要:萨满文化源于亚洲北方,我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对萨满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它对北方少数民族先民有着普遍和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长白山萨满文化的起源、地域性特色与现状进行分析,深刻研究长白山萨满符号图腾的图形寓意和概念,剖析其内在的历史性与传承性,研究长白山萨满符号图腾的艺术根源以及它的艺术美。通过对萨满符号图腾的研究和探索,寻求合适的图形运用方法,将传统的图腾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并运用于多元化的
期刊
摘要:凤翔泥塑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依靠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坚守传承,才使得凤翔泥塑能够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发展。以对凤翔泥塑家族谱系及其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前往实地考察,向当地村民了解凤翔泥塑的传承谱系和传承的现状,对凤翔县的泥塑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方法地寻集有关凤翔泥塑的现实情况。通过历史文献进行检索,整理了凤翔泥塑的传承家族谱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族谱系;文化传承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艺术器具向来讲究精巧得体,雅致实用。李渔在《闲情偶寄·器玩部》中也阐释了这种观念。本文以明末清初文人李渔的代表作《闲情偶寄·器玩部》中的几案为分析对象,着重展示了几案的精细工艺,以传达李渔在几案设计中对巧思、雅致的设计美学的追求。李渔富于人性化的创造,不仅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感受,而且充分体现了作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作品的功能需求。探究分析他的美学思想,对于现代家具设计具
期刊
摘要:目前,美术作品与新型VR美术作品在著作权的侵权认定上还很模糊,这使新型VR美术作品和美术作品作者的维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阐述美术作品和VR美术作品的定义以及性质,根据一些案例重点分析VR场景中美术作品的著作权的纠纷以及认定,从而探究VR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在著作权纠纷中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美术作品;VR美术作品;著作权;侵权判断标准  美术作品,是指一种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
期刊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愉悦的体验,艺术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生活中,赋予生活乐趣。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愿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艺术需要从美好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这样艺术作品才带有真情实感,能够打动观者。作品《当你醒来》描绘了一个寝室生活的场景,画面中人被电子产品侵蚀,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该画作旨在为观者带来一些启示,认识到场景中这
期刊
摘要:“凤凰装”是我国畲族女性所穿着的服饰,是畲族服饰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非常浓厚的畲族文化价值。各地畲族的“凤凰装”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各有特點。本文以福建畲族“凤凰装”为研究对象,探析福建畲族“凤凰装”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服饰特征与文化解读,最后对畲族“凤凰装”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作简单分析,旨在吸引人们更加了解畲族服饰的特征与文化内涵,使大众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关键词:福建畲族;
期刊
昨天父亲在对最近买的一批北宋钱里挑出的泥土锈比较大的钱币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枚“开国通宝”,形制和南唐篆书开元小平钱一样,文字除了国字不同之外,其他三字也和南唐开元相同,这批北宋钱里面出现的最晚的钱币是“庆历重宝”,所以可以肯定这枚“开国通宝”最少也是北宋同时期或者还要早一些的钱币,过去园地也曾经有泉友发过这个钱,今天小弟也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直径2.5厘米,厚0.12厘米。这枚钱是典型
期刊
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晴雨表    论及近现代中国绘画,假如让您只说出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想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齐白石。  论及齐白石对近现代中国绘画的贡献,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美术史学界的专家,还是画家、收藏家,甚至普通的百姓,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齐白石就像一座高峰,就像一把标尺,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绘画近现代的高峰。他的绘画在走进市
期刊
本期“泉苑”,感谢读者、作者的支持,得以发表了一些珍品和趣味品。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王朝,其钱币是向来为藏家所珍重的,西夏文钱币由于具有独特风格,价格不菲,但多年来,诸谱所载,皆为行用货币,花钱未见介绍,此次叶柏光先生藏品,形制别致,其纹饰既有其游牧民族独特风格,汉族文化的影响亦显而易见,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很有特色,其市场价格无疑应高于西夏文字行用钱。  “咸丰通宝,一统天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