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竹漂运动推广的探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调查访谈法等对独竹漂运动进行深入了解。作为贵州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竹漂第一次作为比赛项目登上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其中贵州省代表队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一影响即拉开了独竹漂走上全国性大赛场的帷幕,同时也提出了地域性极强的独竹漂能否在全国推广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独竹漂运动产生、发展环境等因素的探讨,分析制约该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的因素,为该运动的推广、普及提供现实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独竹漂;地域特征;推广
  [中图分类号]G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24-02
  前言
  俗话说“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一句话,道出了南北方的地域差异,也因为这样的地域差异导致了南北方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独竹漂”是一项发源于贵州赤水河畔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以单棵竹材(或形似材料)放置水面为承载漂浮体,运动员赤足站立其上,利用手中的划竿划水使其前进的运动。早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亮相就获得了表演项目的金奖,2011年终于以比赛项目登上了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
  一、独竹漂的起源
  贵州的赤水河畔,是盛名的竹海,这里盛产优质的楠竹、毛竹,而赤水河又是主要与外界联系的要道。早在清朝初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独竹漂作为运输的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运输方式在不断的变化后,独竹漂便从当初的运输工具逐渐退却,在每年的端午节中成为当地人们表演变项目,完成了生产劳动中的行为动作转化为体育行为动作。因此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竹漂,其起源离不开生产劳动,在农业社会为背景的环境里,独竹漂既是一项生产技能,同时也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二、制约独竹漂运动推广的因素
  (一)独竹漂发源的特定环境
  1.自然环境
  贵州地形复杂,喀斯特地貌强力地规定着97%的面积为山地丘陵。赤水地区地形复杂,主要以高原峡谷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1℃,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7.9℃左右,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赤水提供了自然条件,这里盛产优质的楠竹、毛竹等为独竹漂的运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而赤水河又是对外加强联系的交通要道,所以在这地无三里平的环境下,居住在此的人们选择水运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当人们发现用竹子作为交通工具出行很方便时,于是长期“以竹代步,以水为路”的方式使得独竹漂技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独竹漂竞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竹漂运动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及的,这样的运动项目也是很难模拟的。
  2.人文环境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大杂居小聚居是主要的民族居住特点。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赤水世世代代居住着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在交通极为不便,人们之间发生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方面的社会交往的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时代背景下,从维护民族自身的存在和民族群体的生存的角度来看,任何民族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和各样民族活动,以加强本民族内众多个体之间的联系,独竹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一开始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加强了民族群体、个体之间的联系。再有,当独竹漂退去运输工具的外衣,完全从生产生活中剥离出来后,仍然是少数民族同胞们所热爱、崇尚的项目,因为依山傍水的人们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在淳朴的水运劳作中掌握了独竹漂的技能,它是反映人们对生存的体验、对水的寄托、对大自然的依赖和对生命的敬畏,因此少数民族同胞们已经把它从现实生活中升华出来,精湛的技艺和特殊感情以致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将它作为自己身心健康和快乐幸福的追求,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独竹漂运动不仅是一项地域特征显著的运动,同时还深深地烙有当地人们的情感诉求。如果离开这样的人文环境来开展将独竹漂,不见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独竹漂的原始性
  独竹漂的原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源于生产劳动。独竹漂一开始的出现便是作为水运工具,该运动的再现仅仅是模仿早期人们在水运劳作中的姿态,具有最原始、最自然的技艺的体现。第二,开展环境的自然性。独竹漂运动的开展需要自然的静水水域,在贵州,由于丹霞地貌的特殊性,大部分地区能为独竹漂的开展提供这样的天然场地。第三,独竹漂的器材是源于自然界。竹子是取于自然之物,无需任何现代科技打磨制造。独竹漂因具备这样的原始性,使得该运动项目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不仅要在天然的静水域中进行,而且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竹子都能作为运动器材。因此独竹漂的这种原始性也制约着该运动的推广普及。
  (三)独竹漂的适应性
  所谓独竹漂的适应性是指独竹漂运动对贵州喀斯特地理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特征的表现,独竹漂是贵州黔北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水运劳作中创作的一枝奇葩。人们在物资较为贫乏,高山险阻,交通极困的条件下,开展了“以水为路,以竹代步”的交通方式,克服大山给生活上带来的不便,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奇迹。因此可以说独竹漂是黔北人民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创造的,是对特殊环境做出的应对和选择的一种方式,是贵州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这样的适应性不是任何地域在短暂的时期内能做到的,因此独竹漂的适应性也是制约该项目推广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独竹漂运动是贵州人民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我国运河文化中的闪亮明珠,该项目是贵州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适应和征服生存环境做出的行动。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制约着该项目推广与普及,带着明显的地理烙印;其次,在独竹漂运动过程中,精湛的技艺使人们寓山水为一体,追求自身的情感快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人文环境是其他地域不可复制的,因此推广该运动项目离开这样的人文环境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M].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4.
  [2]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贵州世居民族研究[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12.
  [3]徐宏.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5.
  [4]韩会庆,郑建,郜红娟.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独竹漂运动的形成与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2011.9.
  [5]赵秀能,吴雅彬.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内江科技,2010.8.
  
其他文献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小学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来选择新的教学方法,以
期刊
以纳米晶ZnO薄膜为基底,碱式醋酸锌的悬浊液为生长液,在60℃条件下生长成ZnO纳米棒阵列薄膜,薄膜的粗糙表面由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的微结构相结合而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
1.Einstein was supposedly slow to talk—the man himself told his biographer he didn’t start speaking until at least age three.Stanford economist Dr.Thomas Sowe
基于材料设计以及装药结构力学响应等工程中的需求,通过粘结剂的使用能够获得理想的安全性能、爆轰性能、力学性能.以奥克托金(HMX)为主体炸药,特性黏度不同的氟橡胶F2311为
In this paper,the product design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ultra-high strength linepipe steel in grade X120 strip with a thickness of 16mm ha
《岩性油气藏》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和甘肃省石油学会主办,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设有油气地质、技术方法
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成就卓著、享有盛誉的音乐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毅然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在长期的战争和建设实践中,坚持深
通过对石墨氧化制备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利用3种不同的麦勒棒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用HI对其还原制备石墨烯薄膜.采用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
2014年8月26日,陈建民局长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驻日内瓦总办主任拉希德·卡里科夫一行。陈建民指出,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与联合国人道主义
针对目前溶剂型涂料挥发量大、挥发性有机物质排放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羟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为原料合成了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并基于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