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人工镫骨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内镜下人工镫骨手术的安全性并比较其与显微镜下手术有效性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8家医院的137例耳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137例患者中行内镜人工镫骨植入手术88例,其中男29例,女59例;年龄29~66岁,平均(40.1±10.7)岁。137例患者中行显微镜下镫骨手术49例,其中男17例,女32例;年龄32~64岁,平均(38.7±9.2)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听力、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内镜人工镫骨手术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4.1±26.0)min,显微镜人工镫骨手术组(66.5±15.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P<0.05)。内镜人工镫骨手术组与显微镜人工镫骨手术组,最后10例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均比最初10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8、3.610,P值均<0.05)。内镜人工镫骨手术组与显微镜人工镫骨手术组比较,术后气导听阈改善值(t=1.074,P=0.289)、气骨导差缩小值(t=-0.135,P=0.893)、高频骨导听阈改善值(t=1.222,P=0.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与显微组术后并发面神经麻痹(均为0例)、鼓索损伤并味觉改变(6例比2例,χ2=0.08,P>0.05)、术后眩晕(18例比9例,χ2=0.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内镜下人工镫骨手术安全,术后获得的听力学结果与显微镜下手术相似。

其他文献
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硬软组织复合型缺损的晚期口腔癌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采用游离髂骨肌皮瓣联合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复杂性缺损并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期刊
目的探讨速激肽-1受体小干扰RNA(neurokinin-1 receptor small interfering RNA,NK-1R-siRNA)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鼻黏膜多种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NK-1R-siRNA组、阴性小干扰RNA (negative control-small inter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显微镜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收治的2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9±11.4)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Cohen面肌痉挛分级为Ⅱ级2例,Ⅲ级23例,Ⅳ级1例。26例患者均采用迷路后进路内镜联合显微镜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评估Cohen面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人群中涵盖中国人群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0种突变,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Sanger测序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492例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男283例,女209例,年龄1~48岁)行4个相关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和mtDNA)共20种突变检
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和术后随访的更新。方法查阅甲状腺髓样癌相关文献及指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疾病早期阶段根治性手术治疗仍占主要地位,超声提示肿瘤存在高危因素或检测出高水平血清癌胚抗原、降钙素的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侧颈淋巴清扫术;遗传性髓样癌可以根据RET原癌基因的检测结果,在疾病早期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晚期进展性甲状腺髓样癌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分子靶向药物和
期刊
目的探讨总结耳内镜下处理中耳胆脂瘤的特点,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国6家三甲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采用耳内镜下处理的中耳胆脂瘤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112例,年龄3~72岁。分析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手术策略、清理技巧及重建方法的有效性,观察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处理术后的复发率、残留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耳内镜下单独完成中耳胆脂瘤手术158例,耳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术治疗梨状窝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44例(46侧)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1~67岁;梨状窝瘘位于左侧37例,右侧5例,双侧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和颈部脓肿:7例为外院颈部开放性瘘管切除术后复发;2例为外院内瘘口CO2激光烧灼术后未愈;35例除经过不同次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