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何会开小差?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房间,却记不起要做什么;从门把手上看到一张人脸在朝你微笑;失口把别的同学的妈喊作“妈”;走到自动柜员机前,密码怎么输都不对,越急越是出错……这些分心走神之后干的蠢事或差错,想必你在生活中不会陌生吧?可凡事终有个究竟。我们如此精密发达的大脑,怎么会出如此低级的错误的?
  这些“低级错误”解释起来却不低级,需要涉及一些高深的神经生物学知识。如果此刻你还没有走神的话,且听我来解释一下。
  为什么我走进房间却忘了要干什么?
  这种令人沮丧的事情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它拥有一个自己的名称,叫“门口效应”。
  为什么要强调“门口”呢?因为这个“门口”似乎是个关键。科学家做过实验,让人从一间屋子进入另一间屋子,在前一间屋子里,甚至在走去的路上都还记得好好的东西,一等他跨过第二间屋子的门,就突然记不起来了,好像这个“门口”真有拦截记忆的魔力似的。
  那么,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科学家目前是这么解释的:当我们在世界上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暂時的“事件模型”来与环境互动的。比如说,在宾馆客厅,我们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衣冠不整;而在自己的卧室,就可以随便点。对应客厅环境,我们大脑中有个关于客厅举止的“事件模型”,教我们举止与客厅环境相称;对应卧室,我们又有个卧室“事件模型”,教我们如此这般行事。
  但是每一次我们都只能身处一地,大脑是个聪明家伙,它知道同时让多个事件模型一起工作是没必要,也没有效率的。它让我们的记忆力专注于当下的环境,眼前的事情上。
  另一间屋子的门口,恰好是两个不同环境的切换点。当你跨进去时, 触发大脑用一个“事件模型”替换另一个“事件模型”。这种更替让我们更容易忘记在前一种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比如,你在前一间屋子里记下要到隔壁房间拿把椅子,一当你跨进隔壁房间的门,就突然记不起了。让你站在那儿搔首弄耳,不知所往。
  引发这种体验的不仅只有门口,从农村进入城镇,从高速路驶入偏僻的街巷,或者从楼下爬到楼上,都可能触发此类体验。
  为什么不停念叨一个词会让它丧失意义?
  咖啡、咖啡、咖啡……不停地念叨一个词,会让你对它突然感到陌生,不仅拼写不出来,甚至意思也不明白了。不仅是念叨,注视过久也一样。比如一个常用的字,你要是你盯得太久,也会突然陌生起来,好像它怪怪的。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称为“语义饱和”。
  这种现象已经受到很好的研究,人们认为,这是大脑中神经元疲劳的结果。当神经元放电时,它要消耗能量。它通常可以立即第二次放电,但如果让它没完没了地放电,它最终就会疲劳,必须休息一阵子才能再次放电。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一个词时,会把负责处理这一过程各个方面——它的形式、意义和唤起的联想——的神经元弄得疲惫不堪。所以,这个词在我们的意识中就再也显不出意义来。
  而且词与词也不一样。那些意义丰富,或更带感情色彩的词,比如“屠杀”,可能需要重复更长时间念叨才会变得陌生。这是因为每念一次这个词,你的大脑会联想起不同的事情(比如这一次联想到南京大屠杀,下一次联想到纳粹集中营);这些不同的联想延长了大脑的活跃时间,疲劳就推迟了。而那些意义不丰富,简单明确的词,如“咖啡”,可能只需要重复念叨几次就变得陌生了。
  你怎么会突然忘记密码的?
  它们是你使用了多年的几个简单数字……然后某一天,在自动提款机前,你突然弄错了密码。更糟的是,你越努力,你越记不起这些数字。如此熟悉的东西怎么会突然记不起来的呢?
  我们的记忆被认为储存在神经元之间的间隙——突触中,通过突触,电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每次放电都会加强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使得前一个神经元中的任何活动更有可能刺激后一个神经元。例如,一朵花的样子储存在甲神经元网络,花的名字储存在乙神经元网络,当我们同时考虑它的样子和名字时,负责甲乙神经元网络之间的联系将会被激活和加强。当我们以后再回忆起花的样子时,它的名字就更可能同时被记起。这是我们长期存储信息(也包括密码)的基础。
  除了严重的疾病外,还有两个主要因素会导致我们偶尔丧失记忆。第一个因素是,如果不经常通过回忆被激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随着时间会减弱。你之所以记不起这个密码,可能是你已经有一阵子没用它了。
  另一个原因是干扰。当我们重新唤起一个记忆时,这个记忆也变得具有可塑性,易于改变。在忘记密码的例子中,您可能曾经以其他方式使用过这些数字,比如说,你最近把这几个数字打乱重排,创建了某个网站的注册密码——于是在你的头脑中,原先的记忆被替换了。或者你最近收到了为一张新卡设置的密码,这样你就把两个密码搞混了。
  你的心态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众所周知,精神压力会给大脑带来很多破坏记忆的化学物质。比如,精神压力会导致血液中皮质醇升高,而皮质醇会破坏神经突触。但是,像密码这样你经常使用的数字,一般不会彻底记不起来,所以请休息一下,稍后再试。
  如果休息之后还是没记起来,那最好试着用视觉图像来帮你回忆——比如,回忆一下输入密码时你的手指在键盘上划出的线条。研究表明,把我们想记住的东西与图像联系起来,回想起来会更容易。
  为什么有人会在火星上看到人脸?
  有人声称在火星上看到一张人脸;在历史上,很多人声称从墙上、石头上看到耶稣的脸……从无生命的物体中看到人脸是一种心理学家熟知的现象,叫“空想性视错觉”。甚至猴子也有这种体验。但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大脑从很小的时候就倾向于喜欢看到人脸。胎儿能够从子宫内识别出脸的形状——扫描显示,当用激光的许多光点同时照射母亲腹部的皮肤时,如果它们排列成一张人脸的图案时,更容易吸引胎儿转过身来注意,而排成随机的图案却没这个效果。
  研究表明,当空想性视错觉发生时,涉及处理人脸的大脑区域就被激活了。这意味着,哪怕此时外部并不存在一张真实的人脸,大脑也打算把看到的东西跟人脸联系起来。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如此偏爱人脸呢?
  从进化上说,大脑对人脸高度警觉是有意义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跟自己同类打交道的机会远多于跟其他动物打交道。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人的脸部活动来揣摩别人的动机——是敌是友?以便做出反应。
  结果,我们的大脑偶尔就会做过头,在没人脸的地方也会莫名其妙地看出一张人脸来,让我们虚惊一场。但警觉一点总没坏处。试想,倘若没能够及时发现林子里藏着的一张敌人的脸,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口误?
  网上关于口误的笑话很多,暂且举几例。
  “一天,我去邻居家借东西,他们家在吃瓜,当他把东西借给我时,我却摇摇头说:‘我不吃……’”
  “单位年终开会,一位领导上台祝辞:‘祝大家身体愉快!’大家都呆住了。”
  “去找同学,他妈妈开的门,我一紧张也喊了句‘妈’。”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任何口误都不是简单的小失误,而是暴露了人内心的隐秘动机或真实的想法。用这种说法解释上述第一个口误,似乎还说得过去的。“我”的口误确实暴露了“我”自以为邻居会拿瓜给他吃的真实想法。但另外两个口误,你认为说话的人有什么隐秘的动机呢?
  神经生物学家对口误的解释要宽容得多。他们认为,当我们说话时,大脑会唤起许多神经网络合作,比如,唤起所有可能要用的词的记忆网络,以及处理意义的网络等,神经网络之间的合作帮助我们形成声音。当同时进行这么多任务时,大脑难免偶尔也会犯错,比如,无法抑制某个词的替代选择(如第二例口误中,“愉快”替代了“健康”),或激活了一个而不是另一个词的发音。所以,口误有时不过是几个不同的词在选择时的冲突罢了。
其他文献
在人类起源假说中,非洲单源说是比较主流的假说,认为人类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20万年前的一名代号为“夏娃”的东非女子。  然而近期,有研究团队发现,在非洲不同祖先群体的化石中,存在一些现代人的特征。因此,他们对非洲单源说提出质疑。  研究人员发现,从30万年前到10万年前的一些化石中,有的已经具备一些现代人的特征,如有的化石脸型较小,有的有突出的下巴,有的有球状的头骨和排列整齐的牙齿等,但这些特
期刊
以人类活细胞为核心  计算机是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电子设备,它几乎遍及了每个家庭。但你见过仅有细胞大小,又能像电子计算机一样能够处理大量信息的生物计算机吗?最近,科学家就制造出了仅由9个人类活细胞组成的生物计算机。可别小瞧了这9个细胞,它们可是这台生物计算机的核心。  曾有科学家研究出由两个肾细胞改造成的简单生物计算机,由于细胞种类相同,它只能对某种物质的存在或不存在作出反应,对人体内
期刊
人们往往对第一名更有印象,比如地壳中含量排名第一的元素是氧,那仅次于它的第二位呢?答案是硅,它约占地壳总质量的27%。虽然含量丰富,但在自然界中却很难找到它的单质,通常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我们可以在岩石中找到它。硅虽然含量比氧少,但却有着更为惊人的应用性。有了硅,才有了性能强大的电子设备,才有了现在的互联网社会。  但硅的应用似乎已经停滞不前,因此科学家们尝试把硅“伪装”起来,并且得到了
期刊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存在着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加拉帕戈斯群岛,它由13座主岛和上百座小岛屿和岩礁组成。在这群岛屿中,一部分岛屿上遍布着干裂的大地、奇形怪状的岩石和火山喷发后的凝固熔岩,这些岛屿上几乎没有生命迹象。而在另一些岛屿上,却充满了生机。这里土壤肥沃,栖息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奇异生物,并被誉为“达尔文的伊甸园”。在这个伊甸园里,存在着几种极为独特的动物。  “漂”过来的巨型陆龟  加
期刊
草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爱吃的水果,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外形美观、果肉多汁、香味浓郁。然而,近年一个国外榜单却给这种美丽的水果冠上了“最脏蔬果”的称号:平均5种农药残留,最高甚至含22种农药。这份报告让很多人对食用草莓产生了阴影,有人甚至提出草莓致癌的口号,真的是这样吗?  草莓的种植难题  草莓鲜红娇嫩的心形外表确实惹人喜爱,但也正由于它没有坚硬的外壳,丰富的水分和糖类物质更容易吸引各种昆虫、
期刊
借光作隐身衣  说起隐身,你大概会想到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在魔法世界里,隐身衣由隐形兽的毛发制作而成,能使它所覆盖的人或物隐形。在动物世界,有些动物也拥有隐身衣,不过它们的隐身衣来源于光。这些能把光作为隐身衣的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里。  海洋里的小动物要想隐身,避免成为天敌的腹中餐,一般有3种选择。生活在黑魆魆的深海中的小动物,或把自己埋在泥土中;或藏身岩石;或躲在珊瑚丛中。在接近海底的深海里,阳
期刊
假如地球上发生毁灭性的核战争,你我是肯定要完蛋的了,连生命力顽强的蟑螂能不能拿到“免死牌”都难说。但有一种动物,科学家确信绝对可以免于一死,那就是水熊虫。  水熊虫是一种非常小的虫子,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也不超过1.4毫米。你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在显微镜下,它的样子看起来像一头憨态可掬的熊,故得其名。在生物学分类上,水熊虫属于缓步动物,有900多个品种。  高强的抗脱水“武功”  水熊虫一般生
期刊
由古至今,无论是东方的皇帝,还是西方的炼金术士,还是现代的科学家,人们一直追求生命的不朽。为了让自己更加年轻,更加长寿,一些亿万富翁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人体和基因实验中。与此同时,他们服用各种药品,接受激素治疗,甚至把年轻人的血液注入血管。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细胞终将停止分裂,基因变异,器官衰竭,所有的一切都将走向终点。如何将终点延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将终点延后,成为了许多科学家如今思考和
期刊
现在,大约有73亿人住在地球上。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膨胀到近100亿。所有这些人都需要住的地方和吃的食物,这意味着全球城市化、人口迁移和自然栖息地变为农业用地的趋势都有可能继续不断加强。  然而,对于许多研究疾病的专家来说,这些都是可怕的趋势,因为它们能带来许多新疾病,而且一些极为可怕。下面,我们就列举几个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的新疾病。  耐药大肠杆菌感染  上世纪40年代
期刊
摄取维生素的变异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各种营养元素之一,是一种必需品。人们为了保证体内不缺乏维生素,努力保证膳食平衡,甚至还常常食用维生素片。但事实上,维生素并不是都需要从饮食中摄取。比如维生素Q(又称辅酶Q10、泛醌),对人体非常重要(它于营养物质在线粒体内转化为能量时起重要作用),但却不是必需的,因为人体可以自行合成,制造出这种生物分子。也就是说,日常饮食中可以忽略维生素Q。  实际上,靠身体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