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宪法表达和价值意蕴

来源 :大连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通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宪法归因的缘由;以宪法文本为支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中的生成脉络,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表达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置于宪法文本视域下探究其价值意蕴所在遥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宪法法律的保障,发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
其他文献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商贸、文化、农业等发展均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随着重庆“一区两群”新布局的开启,各区县纷纷围绕“一区两群”协同发展进行新思考。作为“两群”之一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丰都、垫江、忠县等11个区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从区域旅游一体化角度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作简要分析,并提出“
期刊
重庆市秀山县境内锰矿资源丰富,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并称中国“锰三角”。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锰三角”地区锰污染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组成调研组到重庆市秀山县实地调研。重庆市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积极推进秀山县锰污染的整治,当地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还有差距,锰污染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一、
期刊
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受到了宪法理论研究的持续关注.宪法学对于民法典表现出从立法技术、制度结构到制度精神的至少三个层面的理论关切.对此,民法典也进行了系统性回应,包括确
作为辩护律师的首要职业伦理,忠诚义务是指辩护律师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又要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美国、德国和日本律师职业伦理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忠诚义务
建党百年来,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经历了初步开创、艰难拓展、苦难辉煌、突飞猛进、历史转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几个阶段。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发展历程,有如下启示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就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条件作出了规定,但司法实践表明,证人出庭难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为此,法律界纷纷献计献策,以期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案分别概括为地方试点推进型、司法解释自律型、立法有限规制型和立法绝对主导型。前三种方案无法解决积重难返的出庭难问题,甚至有的方案会引发新的问题,导致公正效率两败俱伤。后一种方案效果更优,但由于刚性过强,不具有可行性。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一审法院的求真义务、增强辩方的制约权和明确二审的裁判标准,其具体思路是明确法院保证证人到
我国现行刑事侦查法属单一真实发现模式,其以真实发现的认识论功能为导向,采侧重权力行使的一维构造.在互联网普及、科技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隐私衰退,公权力扩张,现行法模式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轴力量,不仅能够为文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还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价值规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即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满足社会住房需求,首次于我国创设居住权制度,并对居住权进行了法律上的定义。然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不系统性和现行法律不完善性,导致无法对我国居住权制度下“使用”一词的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和限制。当前不仅需要明晰“使用”与“收益”的界限,还应明确使用房屋的主体范围以及居住权人使用时应履行的义务。据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历史悠久的罗马法的居住权制度和人役权体系加以分析与归纳,以对我国居住权制度进行合理解释并提出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