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到,到

来源 :红领巾(1-2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训的时候,任何时候被点到名都要大声喊“到”。有次班长点名,我答“到”,班长说我声音太小,罚我对着围墙大喊100遍“到”。
  “到,到,到……”还没到50遍呢,围墙突然倒了,露出一辆货车的车尾。
  紧接着,就听到围墙外一声怒吼:“是谁在那儿瞎指挥?!”
其他文献
【摘 要】起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精确新闻,目前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都已经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实验性新闻,便成了打破这个瓶颈的最佳候选。因此,加强对实验性新闻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及时。本文将以《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栏目为例,探讨实验性新闻对精确新闻的新发展。  【关键词】实验性新闻 精确新闻 新发展 都市快报    一、概述 
从哲学的角度看,休息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从哲学深处理解休息的含义是大有必要的。  哲学是深奥的,也是简单的。其所以深奥,是因为作为哲学的理论是灰色的,其所以简单,是由于哲学本身也来源于生活。休息的哲学也完全如此。  生活是个矛盾的海洋。休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休息的哲学,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既是那样的深邃,又是那样的浅显。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它,只是缺少认真的思索罢了。  你看,坐着
栏目名称:  《农科讲堂》  栏目时间:  互聯网7*24小时点播  观看网址:  互联网:通过农业农村部网站(www.moa.gov.cn)“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专题或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http://www.ngx.net.cn/zxjyn/nkjt/)点播观看。  移动端:云上智农App“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专题点播观看。  农广在线App:“农科讲堂”专题点播观看。
【摘 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新闻活起来、动起来,先进典型的报道才能让受众产生共鸣,实现以情感人。在对英雄民警张磊进行典型报道时,正是因为记者深入生活,获取许多第一手素材,以对英雄事迹的细节追述赢取了感染力,才增强了报道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典型报道 贴近性 感染力    2010年7月29日晚10点多钟,芜湖市繁昌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民警张磊在抓捕杀人犯罪嫌疑人时,被疑犯用尖刀刺中不幸光
可是,现在是“微阅读”的时代啊。是把历史上的经典名著“微博”成一两句话的时代啊。《你在高原》的出现,是不是有点逆潮流而动?    1986年,长篇小说《古船》发表,张炜三十岁。那时候就有人暗自担心,这部作品写得这么用力,这么丰满,用的材料如此地多而杂,他的经验、思想,一点也不吝惜,不知道节制,这样自然是成就了这部作品;可是以后呢?会不会这一部长篇就消耗过多,从而难以为继?这样的担心很难说一点道理没
周越,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指导的学生荣获首届高校NOC活动机器人超市购物竞赛二等奖。    2009年11月,我带领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孙鹤星、徐世嵩两位学生,参加了在无锡江南大学举办的首届高校NOC活动机器人超市购物竞赛全国决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现在回想起当初参加比赛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那是我感触至深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段永不会忘怀的记忆。  机器人的设计制作过程,是
【摘 要】2007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届舞蹈大赛首次引入秧歌专场,最终山东海阳大秧歌以其恢宏磅礴的表演气势、古朴豪放的表演风格、浓郁厚重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荣获“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这次秧歌大赛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秧歌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播现状,引发人们对秧歌这种民间文化的关注。山东秧歌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当前大众传媒时代如何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并使其自身焕发生机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
不同于蓄电池,电容的“充电”是纯粹的物理过程,而不涉及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所以,超级电容车的充电时间非常短。以上海用于环保示范运营的超级电容车为例,它的充电时间大约为一分钟或者更少一些,相当于一次上下客的时间;一次充电之后可以行驶的距离,足够它坚持到下一个车站。目前,超级电容正向着能量密度增加和质量降低的方向发展,这使超级电容车有可能搭载更多的乘客,行驶更远的距离。  (回答者:马之恒)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电视事业从制度、生产与经营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我国的地方电视媒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很多领域明显滞后,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化的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地方电视媒体只有在竞争中进行媒体理念革新、内容革新、经营策略革新,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下走出困境。  【关键词】电视媒体 本土化 地方电视台  
德里帕斯卡或许是俄罗斯处境最糟的几个富豪之一。他的俄铝是全球第一大铝业公司,拥有13万员工和30多个工厂,然而受到金融海啸、原材料价格下跌、债务危机三重重击,公司资产价值一度接近零。其实,所有俄罗斯富豪都没好日子过。一个噩梦般的期限笼罩着他们的生活:年底前必须筹集1400亿美元的贷款,否则他们的帝国会像纸牌搭的房子一样崩溃。    背着一身债的俄罗斯铝业来香港“讨米”,促成了今年全球最大一单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