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愉悦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愉悦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愉悦融于教育之中,引导培养人们愉悦地学习、愉悦地发展、愉悦地创造、愉悦地享受人类文明的教育,是教给人们欢快地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愉悦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愉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倡导愉悦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愉悦教育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愉悦教育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统合教育各因素,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念的过程中,营造愉快的育人环境,使人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引导培养人善待人生、愉悦生存为其内涵的教育。愉悦教育的定义是否客观准确,仍需要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当代教育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愉悦教育的理念,只是对教育创新的一点尝试。
  愉悦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的撞击,大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偶然性、复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等一些问题得到了认同。从而要求人们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观。倡导愉悦教育便是其中之意。愉悦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创造、培养、传递愉悦,在传授知识技能、形成思想观念的过程中给人以愉悦。是一种主动影响人的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属性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展现。愉悦教育是引导培养人们愉悦地学习、愉悦地发展、愉悦地创造、愉悦地享受人类文明的教育,是教给人们欢快地生活和生存的教育。是倡导人与人友善交往,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愉悦教育融愉悦于教育之中,突出以人为本,把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的过程,营造成既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思想的过程,也是享受快乐丰富人生的过程,使教育成为一种愉悦的社会活动。愉悦教育的宗旨是用愉悦欢快的富有人性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教育培养人,在人与教育内容的互动中达到学习和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愉悦教育是教育功能的升华,是教育潜力的凸显,对展示教育作用,创新教育方法,都有积极意义。倡导愉悦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倡导愉悦教育,需要联系以往的教育。在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勤奋努力,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仔细观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他们最缺少的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是爱心,不是职业道德,而是如何使教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愉悦起来的艺术。这种艺术就是教育的愉悦性。回顾教育的发展历史,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存在着很多违背人的发展规律、违背人性的地方。教育的实践已经说明,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教育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回报社会,对待他人。强化教育的愉悦成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愉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发展实际出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是希望与失望,思索与迷惘,勇敢与懦弱,兴奋与颓唐相伴与并存的群体。教育应该贴近他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爱护、尊重、帮助、疏导他们,不应该制约、藐视、曲解、防范、修理他们。这就是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情感丰富,具备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现代人。没有愉悦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缺乏愉悦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或是不完备的教育。
  愉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科学教育,愉悦教育就没有内容支持,也就无从谈起。关于科学教育传统的解释是指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科学教育的局限性之一就是片面的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出于科学主义的理念强调对世界、对社会的索取。愉悦教育恰好是对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科学使教育深化、严谨、精确,更富理性;愉悦使教育诗化、完美、生动,更富激情。愉悦教育与科学教育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们在教育活动中并行不悖,互依并存,各有其地位和作用。愉悦教育有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实施,科学教育为愉悦教育提供内容和方法。教育实践中的很多成功实例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愉悦教育与每个教育工作者紧密相关。它是教育工作者以其人格魅力运用教材中能产生激荡人心的情感内容吸引、打动教育对象,运用知识逻辑、理性思考和典型形象,激起学生情感波澜的一种教育。是体现人的理性和情感,畅流感情血液,营构情感氛围的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愉悦教育是一种艺术,正如200多年前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说的:“教育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听你讲的东西”。
  愉悦教育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可以增强人格品质,是激动人的大脑情绪结构的很好的形式,有助于人形成良好的情感习惯;是培养人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我感、愉悦感、控制力等品质极好的方法和手段。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现代人的情感应以提升人格为目的,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愉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生存的高质量,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发展的必需。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缺乏愉悦的发展,不是全面美好的发展。人的发展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的人格,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愉悦是人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人是通过愉悦展示幸福的,愉悦和幸福是一个共同体,愉悦教育就是要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体现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
  如何使教育充满愉悦,成为人们学习和享受的社会活动,只有还它本该有的愉悦属性。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情感和认知是学习者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不能脱离学习者的情绪体验而孤立地进行,对其情感的教育和知识的辅导是同等重要的。强化教育的愉悦性是人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将愉悦融于教育之中,使教育过程充满欢快,让人在受教育学习中得到愉悦,学会快乐,懂得什么是高尚有益的情趣,什么是低级粗劣的俗欢。使教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成为人生的一种享受,成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受教育过程就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过程,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统一。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主要依赖体力劳动。教育在农业社会只是统治阶级强化统治培养自需人才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在特定的经济历史条件下,教育自身的发展显然受当时客观条件制约,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限制,教育的愉悦属性不可能展现出来,愉悦教育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教育理念。
  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得到高速发展的社会,工业社会是科技发展占主导的社会。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没有教育就没有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后,脑力劳动的重要性日渐增强。先进的生产工具物化了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需要有一定具备科技知识的劳动者来运用。自动化生产线使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付出的脑力已经大于体力,社会的发展凸显出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劳动者不接受一定的教育是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工业社会的教育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相比,从思想、内容到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愉悦教育的思想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观点和话题注入到教育理论和思想观点之中。
  信息社会是人们亲临其中的现代社会。也有人称其为知识社会。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劳动资料生产物质和精神的社会,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将是信息智能网络成为生产工具为全社会共同拥有,劳动力不再成为商品,不再存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信息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生产资料公有化,人的私有观念淡化以至于被消除,人的体质、品质健康发展,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在信息社会里,只有个体的社会化,掌握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才能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要掌握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必须要通过教育才能做到。教育对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自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共有因素,是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在信息社会倡导愉悦教育,赋予教育本有的愉悦属性,强化愉悦教育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放弃旧的生产关系代之以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简单停留在人的生命体的存在的这个过程,而应该更多是要思考这个生命体在存在和延续的过程中如何使其更有意义。要真正实现尊重人类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让人们轻松地学习,轻松地工作,轻松地生活,在心情愉快的社会环境中去度过这美好的人生。愉悦教育就是把占人生约三分之一的学习过程构建成最美好、最珍贵的愉悦过程,使其成为人们轻松愉悦幸福快乐的过程,成为享受人生,享受文明的过程。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方面。
  党的十六大阐述“小康社会”的特征时勾画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举措。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从法律、道德、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和展开,教育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先导、全局、基础性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愉悦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教育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更好的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积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内容和方法,努力调整各项功能,大大强化愉悦成分。
  构建和谐社会源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其目的是使人们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当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满足人们基本需要后,精神文明建设将是人们的主要追求,人们精神需求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幸福快乐。作为承担提高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重任的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愉悦的教育观。愉悦教育就是要培养引导人们愉悦地学习,愉悦地工作,愉悦地生活,愉悦地享受人生,使人们在愉悦的教育情境中度过美好的学习历程,在愉悦的教育氛围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把人受教育过程打造成学习和娱乐并存的享受人生幸福快乐的过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硝矾洗剂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研制,用于治疗各种痔疮的外用制剂.该制剂主要由玄明粉、硼砂、明矾等中药组成,具有消肿、解毒、收敛之功效,主治各种类型的痔疮.……
期刊
观察实热证、虚热证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及甲状腺结构改变。用中药灌服大鼠,形成实热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我们通过多年临床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320例,均在我院换药室及理疗室进行治疗.以随机、均衡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16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1~78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2个月,其中内
期刊
为了对10种北京市目前常用的雄性实验大鼠进行中医体质检测,用雄性大鼠品系有WistarⅠ级、Ⅱ级、Ⅲ级,SDⅠ级、Ⅱ级、Ⅲ级,CD(SD)IGSⅢ级(大、小体重),SHRⅠ级,SHR/spⅠ级。观测外观、
近几年,国家逐渐加强对生态环境以及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因此,各种工程造林项目在不断地增加,造林面积也逐渐在扩大.所以,需要加强对工程造林质量的管理,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
乳腺疾病,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乳癖范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大量摄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极情纵欲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期刊
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从职业院校、学生和政府企业三个方面提出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根据PETS考试的特点,结合计算机自适应序列测试(CAST)的优势,该研究提出并设计了PETS—CAST测试。为了检验PETS—CAST测试系统的性能,该研究利用PETS试题的真实难度参数和模拟的考
目的:观察中药补肺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补肺颗粒组(治疗组),玉屏风颗粒(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的临控显效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