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囊尾蚴病1例报告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43岁,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人,农民。持续头晕、头痛,间歇性癫痫发作5d,于1998年7月31日住院,经贵港市人民医院脑CT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脑囊尾蚴病。至2002年3月(历时3年8个月)住院13次,每次14d。治愈。
其他文献
在同一生态区内,选用24个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系作亲本配制出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主要改良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优势程度差异显著
杂草稻又名杂草型稻或杂草种系,普遍认为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由于杂草稻具有杂草的一些特性。同时它与栽培稻之间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相似,很难化学控制其在稻田发生
用套式PCR方法扩增辽宁丹东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基因ICB5-ICB6片段,经PvuⅡ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1份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
通单36玉米新品种1999~2001年参加本院产量比较试验,2002~2003年参加吉林省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398.4kg,比对照四早11增产9.7%。2004年参加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236.3kg,比对照四
将4头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感染猪带绦虫虫卵,8×10^4个/头,感染后第40、80、120和150天采集有囊尾蚴寄生的肝、肌肉和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周围组织的病理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 方法 分别提取和纯化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前鞭毛体与纯培养无鞭毛体的总蛋白,分别经pH3~1
概述了辽宁省青贮玉米的发展、育种现状,分析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策略,提出了近期的育种目标。
通过对8个品种小白菜型油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等品质和电导率、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四月慢、五月慢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产量较高,但四月慢的品质相对较差;青邦油菜、苏州青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的影响,2002—2005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对水稻种子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试验,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并从中筛选出增产效果最佳
组织蛋白酶F(cathepsinF)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木瓜蛋白酶亚家族的重要成员。寄生性蠕虫组织蛋白酶F可水解半胱氨酸蛋白酶特异性底物,降解血红蛋白等宿主蛋白作为营养物质,参与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