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的人工孵化及饲养管理

来源 :养殖技术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
  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后第七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蛋。第二次在第14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第三次在第21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掌握好孵化时间。在孵化箱孵化21天后及时转入出壳箱,再经过6~7天幼苗就可以慢慢自然出壳。
  2 日粮的配制
  日粮营养均衡、全面商品鸭饲养日粮配方为玉米19%,小麦30%,次粉4%,麸皮9%,豆粕8%,棉粕3%,玉米蛋白饲料7%,玉米粕12%,米皮4%,花生粕2%,国产鱼粉1%,预混料1%。
  产品分析保证值粗蛋白≥18%,粗灰分≤6%,钙0.8%,总磷≥0.75%,蛋氨酸≥0.3%~0.8%。
  3 抓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在育雏前应根据育雏的数量准备好干净的房舍、饲料、供暖设备、料槽、水槽等等。雏鸭入室前12~24小时把育雏室调到合适的温度。
  温度。一般1日龄的温度控制在34~36℃,降温要逐步进行,前期可每天降1℃,后期每天降1℃或隔天降2℃。总之在21日龄前尽量能适应自然温度,以达到脱温目的。一般室内外温度在18~21℃最好。每天检查调节温度,使温度保持适当稳定。除了温度计外还可以从雏鸭的动态表现出来,当育雏温度适宜时,雏鸭活泼好动,采食积极,饮水适量,过夜时均匀散开。温度过底,雏鸭则密集聚集,靠近热源,并发出尖历叫声。温度过高则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食欲降低,减少活动。若有贼风从门窗吹进,则雏鸭密集在热源一侧边。饲养人员应根据雏鸭对温度反映的动态,及时调整育雏室温度。做到适温休息、低温喂食、逐步降温,提高雏鸭成活率,做到生态养殖。
  湿度。雏鸭体内含水量大约75%。若室内高温、底湿会造成干燥的环境,雏鸭容易引起脱水死亡、羽毛发干。高温高湿易诱发多种疾病,是特禽养殖业最忌讳的环境,也是球虫暴发的最佳条件。地面垫料平养时特别要防止高湿。育雏第一星期应该保持稍高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65%,以后随日龄增加,要注意保持干燥,要避免漏水,防止水和粪便使垫料潮湿,发现应及时更换。第二星期湿度应控制在60%,第三星期湿度应控制在55%。做到安全养殖。
  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或底面积上养的雏鸭数量。密度要适当。密度过大,雏鸭活动不开,采食、饮水困难,空气污浊,不利于雏鸭成长。过稀则房舍利用率底,消耗能源,不经济。适当的密度即可以提高成活率,又充分利用育雏面积和设备,从而达到减少雏鸭的活动量,节约能源的目的。育雏密度依照品种,饲养管理方式,季节的不同而调节。一般最大收容量为每平方米25千克活重。做到科学养殖,雏鸭的饲养密度见表1。
  光照可以促进雏鸭的采食和运动,有利于雏鸭的健康生长。出壳后的三天内采用23~24小时光照,以便于雏鸭熟悉环境,寻食和饮水,关灯1小时保持黑暗,目的在于使雏鸭能适应突然停电的环境变化,防止一旦停电造成的挤堆死亡。光照的强度要适当,过强的照明不利于雏鸭的生长,容易引起光过敏,过弱的照明也不利于生长,采食、饮水受到影响。通常光照强度在10勒克斯左右。一般开始灯每平方米5瓦强度,以后逐渐降低。
  通风。雏鸭的饲养密度大,排泄物多,育雏室容易潮湿,聚集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以排出潮气最为重要。做到环保养殖。
  4 雏鸭的饲养管理
  开水。教初生的雏鸭第一次喝水称为开水。开水一般在雏鸭出壳24~26小时。适时开水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的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开水后,必须保证不间断供水。做到科学养殖。
  开食。雏鸭的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可用营养均衡、全面的全價饲料直接开食,最好用破碎料,有利于雏鸭的采食。雏鸭开食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一般在开水后2~3小时开食最合适。
  分群。雏鸭群过大不利于管理,水槽、食槽、温度等因为不容易控制,易出现惊群或易挤压而死。为了提高育雏率,应分群管理,一般每群300~500只。
  做好防疫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根据养殖地区养殖厂的病例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养殖全过程不发生大的疫情。
  5 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肉鸭的4周龄以后称为培育期也称为生长期。这段时期,肉鸭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已不同于育雏期。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生理特点。肉野鸭的生长发育期,体温的调节机制已完善,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绝对增重处于最高峰时期,采食量大大增加,消化机能已经健全,体重增加很快。所以在此期间要让其尽量多吃,精心的饲养管理使其快速生长,达到上市体重要求。
  营养需要。从4周龄开始,换用育肥期饲料,蛋白质水平低于育雏期,而能量和育雏期的相同或略少提高。育肥期的颗粒饲料直径可变为3~4毫米慢慢改到6~8毫米。地面养殖和半舍饲养时可用粉料,但必须拌湿喂,减少浪费。
  饲养管理技术。不管采用那种饲养方式温度室内在15~18℃最宜,冬季应加温使温度达到10℃以上。湿度控制在50%~55%。应保持地面垫料或粪便干燥,光照强度以能看见食物为准,每平方米用5瓦,白天用自然光,早晚加料时开灯。密度应视周龄不断增大应不断减少直至适宜,适宜度应根据个体、季节而定,冬季密度可大点,夏季可小点。饲喂次数,以四次为佳,白天三次,晚上一次,饲料量以刚好吃完为宜,以免浪费。饮水采用自由饮水,不可缺水,应备有蓄水池,防止意外停水。地面垫料要充足,随时撒上新垫料,且经常翻晒,保持干燥。
其他文献
雏鸡的健康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现代化养鸡生产中,在全舍饲和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环境因素对雏鸡造成的病害变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低
双腔吸虫病的发生和大面积流行与螺的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低洼、潮湿的地势,适于多种病原体特别是寄生虫的生存、发育和感染。盛夏季节由于降雨集中,为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的快
问:有人爱讲“拳无好坏”这句话,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句套话,人云亦云,韩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一二百年前的武术是否可称“拳无好坏”,我没做过研究,不便乱讲。大家都能看到的是如今的拳术已经与这句话渐行渐远,有很多拳术,99%的人练了不能打(指没有掌握基本的技击技能),如此不堪的拳术现状,怎么还能说“无好坏”?  拳术是由拳术名称下的训练方法支撑起来的,拳名不过是个符号。人们练八极拳、大成拳,练
长春市被誉为八极拳"第二故乡",霍公殿阁首传之后,霍庆云和陈金财两位先生成为中流砥柱。长春市众多习练八极拳者,所得之艺均出自霍氏,即霍公殿阁、霍师庆云。在长春从师霍公
期刊
提供 王永强    请欣赏图片……
期刊
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发生的基础,在体育学科研究中,关于精神与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体育而言,精神往往在体育行为表现过程中发挥着更为积极和突出的作用,所以本文就
期刊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工过程开发的步骤和化工新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通过小试与中试为主要内容的化工过程的方法,认识了逐级放大法与数学模拟法。
在羊的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多采取以定期(每年2—3次)预防性驱虫的方式,以避免羊在轻度感染后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