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艺美术审美中的民族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艺美术设计史的长河中,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产生的民族文化衍生出的艺术作品恰巧能反映出当时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又推动了工艺美术审美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汉代漆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代漆工艺审美反映出的民族性。
  一、工艺美术中的审美
  审美观实际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人的审美方向。所以,审美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地域特点、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和时代背景。工艺美术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门设计类学科。由于生长环境、民族差异以及美学修养的不同,每个人对美的认识也千差万别。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但是艺术高于生活。工艺美术中的审美反映着时代思潮,又或者是具体的生活方式,这恰恰能反映人们的生活审美演变,以及这种审美与时代民族性的关联。
  二、工艺美术的民族性
  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存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彰显出不同的民族特点。那么,在看待艺术作品时,人们要全面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背景等因素。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国的特色艺术识别性很高,民族性也很强。我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以必然会产生带有些封建色彩的工艺美术品。不同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商周时期多表现为庄严秩序,汉代多表现为沉稳大气,唐代则表现为富丽堂皇,宋代表现为书香四溢,元代多表现为豪放不羁等。历代祖先留下丰富的智慧结晶和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让中华民族艺术大放光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特有的民族性表现为谦和沉稳,尚德好文、谦虚含蓄、自尊自强、典雅、温和、礼让等。中国地大物博,人们所能利用的原材料也非常丰富,石、木、竹、皮、土、丝等材料随处可见。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人们利用不同的原材料,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而工艺美术品普遍存在的审美基调就是浓厚的民族特性。例如,市面上出售一种茶台,表面是实木雕花的茶台面,茶台一侧装上了小型电磁炉,方便加热煮水,而茶台下面又装有抽水管方便排水,这件茶台就运用了木、金属、塑料、玻璃等多种材质。它看似满足了爱茶人士泡茶所需要的种种功能,却少了中国茶文化那种古朴的气质和韵味。
  爱茶人士会说这种茶台少了些味道,变了味,甚至有些不伦不类。那么,爱茶人士强调的这种味道是什么呢?变了什么味道呢?有的人可能会说少了禅味,笔者觉得很贴切。那么所谓的禅,这种精神上的理解是不是可以称为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性的精神呢?除了中国拥有悠长的茶文化以外,英国人、印度人等也具有一定的茶文化。同样的茶叶,用同样陶瓷质地的茶杯饮茶,中国人饮茶对比英国人饮茶,那就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画面感受。而这种不同就来源于民族性。
  回顾各重要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传统题材创作非常多。中国民族性审美追求精神上的传神写意,作品常常强调的是给人带来一种心境上的体会。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还具有地域特征,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民俗都有很大的差异。工艺美术的创作生产和发展都受地方生活习俗的影响,中国陶瓷就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玉器文化在中国同样影响深远。“美石即玉”足以表达玉石在古代就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国人对于玉器有一种内在的审美理解,人们常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玉石的特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孔子更是将“玉”比喻“德”。可见,中国人的审美更倾向于精神层面。中国人对意境的追求也体现了审美的民族性。古代,人们认为玉能吸收天地之灵气,温润、光洁、饱满。所以,古人以玉石形容君子。
  同样是玉石,其在外国人的眼里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外国人可能认为中国的玉石并不美丽,甚至完全不理解君王宁可拿一座城池去换一块美玉的做法,在他们眼里这不过是一块石头,而且是长得并不好看的石头,它浑浊,带着瑕疵。相比玉石,外国人更喜欢绚丽多彩的宝石和晶莹剔透的钻石,那种纯粹透明的质感更受他们青睐。这就是中西方不同民族性造成的不同审美。中西方民族性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的不同,案例那真是多得说不完,这种强烈的民族性冲突是显而易见的。
  三、中国汉代漆工艺审美反映出的民族性
  我国拥有完整的漆工艺,也是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新石器时期,漆器已经出现。漆工艺是一种跟绘画密切关联的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发达,到了漢代更是蓬勃发展,汉代是漆工艺的鼎盛时期。漆的颜色以黑、红两色居多,有人认为漆器年代久远,出土后其他颜色氧化褪色,只剩下黑红两色。也有人认为,受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漆器呈现黑红两色。
  其实,漆器的颜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究:其一,从工艺上来讲,漆器原材料的特性使得漆工艺较容易呈现黑色和红色,这两种颜色不需要过多的加工就可以得到。其二,从文化审美上来讲,汉代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家文化,红、黑二色刚好符合儒家的颜色审美。儒学的审美思想趋向尊重自然属性。漆工艺人的自然属性也符合儒家审美。而这种儒家思想流传至今,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性。第二点原因就更能体现漆器审美受民族性的影响。
  汉代漆器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性——“大”的气魄。汉代是我国漆工艺史上最繁盛的时期。这个时期,漆器生产已经有官方的生产管理机构,每年的产量也相当可观,规模庞大,每年漆器生产的花销极大。汉代漆工艺曾繁荣长达数百年,至今都是漆器历史上的一笔浓墨艳彩。汉代尚黑,钟爱黑色,黑色可以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感受,这种视觉感受也在漆器上演变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审美。汉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工艺美术无论从技艺还是种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已经由青铜器时代转入漆器时代。同时,汉代的主流思想与文化都围绕儒学思想和神权崇尚,而汉代漆工艺的设计与创作也是在符合儒家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汉代漆器在审美上追求和谐统一、大气磅礴,也体现出汉朝人民广阔的胸襟、宏伟的世界观以及恢弘博大的民族性。
  四、结语
  漆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也是我国历史悠久、体系完善的一种传统工艺。漆工艺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包容性,展现了尊重传统和推陈出新的民族特性。漆工艺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一门极具艺术审美特色的传统工艺。当代,漆工艺发展要继承传统,同时继续彰显中国人民的优秀民族性。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门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民族性的学科,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尊重传统,继承民
  族特性。
  (吉林大学)
  作者简介:方鸽(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设计。
其他文献
幼儿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人们需要采取措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多种器官,发展他们的内思维能力。操作材料就是一个好的活动方法。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幼儿初步建立学习基础概念。幼儿园发放操作材料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材料单一、只注重美观等,需要教师解决。本文首先阐明操作材料投放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幼儿教学投放操作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
期刊
服装色彩心理学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从色彩、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通过色彩探究人们的审美形式,从而设计出反映社会面貌、符合时代潮流、个人特色的服装。合理的服装色彩搭配可以彰显人们不同的心情和地位的变化,色彩心理学不仅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服装色彩探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此提高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  用能力。  一、服装色彩心理学的概念  当代对人
期刊
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之对精神文明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艺术,在丰富受众精神世界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下最具市场潜力的产业之一,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实践课程现状,并着重就其改革策略进行探究。  在高校动画专业发展体系中,进一步改革动画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势在必行,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时至今日,面对经济市
期刊
女人家  奶奶前面的老奶奶  给我讲大前天的故事  妈妈听说前天的故事  给我讲昨天的故事  有一个包容我的女人  为我孕育了今天的故事  给后天讲明天的故事  听后天讲前头、将来的故事  末 梢  去無边的丛林  走在后来回来的路上  经过多多少少的树底下  桂花的小叶子也干了  差一点掉在头发上 掉下来  蜘蛛神经末梢的一方面  疏影斑斓使阳光飞舞  投下柳絮影子 将来的脚印  漫天的云丝  
期刊
构图课程是高等美术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美术学各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以往构图课程的教学大多局限于构图的单一训练,考虑的是绘画诸元素的点、线、面在画面里的组织与训练,画面中黑白灰的归纳处理,研究图形在画面的综合处理和构成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较单纯、较纯粹地提升构图意识和构图能力,但是怎样使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构图训练中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基本专业的艺术语言特征进行构图训练呢?在提
期刊
二胡是我国的传统拉弦乐器,声音醇厚优美,表现力强。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二胡作品的创作呈现多元化,并出现较多移植作品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将小提琴作品移植到现代演奏中,以进一步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本文追溯了二胡的发展史,并探讨了移植小提琴作品对二胡演奏技巧的多方面影响,使人正确认识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  一、二胡的发展史  二胡起源于唐代的奚琴(裕
期刊
织耕图形象生动、朴素传神地描绘了古代劳动者耕种与蚕织的场景,在当时起到了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流传至今的画作本身也是艺术瑰宝。唐代著名画家韩滉,以其在田园、农畜画方面展现出的极高造诣与突出成就,成为引领后世织耕图类绘画作品的先驱者。  一、织耕图发展溯源  耕织图是我国宋代至清代采用写实绘画的形式记录百姓耕作劳动与养蚕纺织场景的一系列图谱。织耕图以其形象生动、朴素传神的描绘,“图绘以尽其状,诗文
期刊
东大寺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天祝县境内,西邻青海,南接永登,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该寺先为萨迦派、噶举派寺院,后在鲁土司的大力支持下,成为规模较大、正规的格鲁派寺院。由于地处文化边界地带,又先后受多种藏传佛教派别扶持,寺院内的宗教艺术显得比较独特。这种独特性体现在艺术的融合上,以寺院内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小到文化符号,大至砖雕、壁画。本文结合田野调查,探究东大寺艺术特色和这种文化的成因。  一、东大寺
期刊
韩乐然既是我国杰出的共产主义先行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美术事业的先驱者,他始终围绕着革命和艺术这两个课题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并把一生都奉獻给革命事业和其所爱的艺术。韩乐然一生复杂的经历堪为传奇,他为东北建党、为抗日卫国身先士卒,他不仅在政治上对党和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还在艺术研究、美术创作、文化与教育、考古与文物保护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多方面的历史因素,韩乐然在很长一段时期
期刊
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是都市生活的反映,本文分析了都市题材的表现对象、表现手法和表现情感,同时结合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的作品来阐述当代工笔人物画都市风格的成因。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对象主要是都市中的时尚男女、都市建设者,其在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绘画理论与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形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风貌,主要采用意象造型、具象造型以及抽象造型三种表现手段,画面极具装饰性和表现性。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以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