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峻秀尽在画中——著名画家谌宏微的水墨风景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2日,融创·九璟湾河畔艺术生活馆,“岛演时代的艺术”系列绘画精品艺术大展迎来第二期展览——“水墨风景/谌宏微作品展”.66幅写生精品,将来自全省各地的观众带进乌蒙的宏阔山水与氤氲山气之中,让他们从笔墨的意韵中体会画家的水墨理想.rn致敬中国山水画rn展厅内,观众们驻足于一幅幅画作前细细品味.展出的作品来自画家谌宏微近年来的写生,大部分描绘的是云贵高原的风光与老村落,有荔波瑶乡拉片村的古老民居,有遵义土城的老街老桥,有黔东南苗寨的吊脚楼、侗寨的禾架谷仓,还有贵阳城周边山乡的田园风光……大多取景于普通的、原生态的自然山川和村舍,画家独特的视角为寻常景物赋予了个性与不同的表情.
其他文献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男女之间的爱情问题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题目。”[1]可见,“爱情”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讨论清楚的问题。对“爱情”的理解方式可以分为本质论和认识论两种:本质论就是试图定义“爱情”是什么:而认识论就是要弄明白,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实际谈论的是什么。瓦西列夫显然是一个“爱情”本质主义者,他先说,“研究和观察表明,爱情的动力和内
期刊
1  我的家乡思南县城美轮美奂,一条乌江穿城而过,城里的楼房倚山而建,层层街道像极了步步登高的梯子。江水从这里就一直往北流,流经重庆涪陵之后,汇入长江一路向东奔向大海。  由于有了江水的滋润,县城就更有一番灵秀,不过两岸的山却是刀削斧劈。好在两岸的山草木葱茏,就连悬崖上都长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悬崖上的岩窝里还有不同种类的鸟儿,还有野生动物,比如猴,比如黄鼠狼,听说还有狐狸。家乡还有一句民谚:铜仁
期刊
我正在看前一天的日志,不知道是谁,写得很潦草,今日无事。  再看前一天的,再前一天的,都一样。  翻到一个密密麻麻写了两页的,极为详尽地叙述了那天的天气,与轮值老师的一番对话,还对中心的设施提出了几点意见。署名,维维安。我在网页上看到过她的照片,短发,嘴角有颗痣。印象很深。  我值完班,在日志上写,今日无事。  正在写“无”,听到有个女的叫我的名字,用的中文。  我转过头,短发,嘴角有颗痣,维维安
期刊
1  岸上灌丛茂密,有不少缀着野花的枝条,我伸手去折下,把它们编成花环。我对小葱花说,你蹲下。我把编好的花环给她戴上,说,起来吧。小葱花站起来,把河水当了镜子,然后说:“好看。”我说,我还会编裙子呢!她说:“那你编啊。”我说,行,但你别捣乱。不一会儿我就给她编好了,一串串绿叶上缀着一朵朵野花,像一条超级迷你小裙。小葱花喜不自禁,转了两圈,腰间枝叶婆娑,身上花香四溢,说:“真好,比上学强。”我回她,
期刊
期刊
李作家开始了他在八度屯的“遍访”。  “遍访”是精准脱贫工作的基本功,上级要求每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的片儿,每一家每一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错报和漏报——该享受政策的享受不了,不该享受政策的却得到政策的好处。  两个月的时间,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就记满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李作家对自己笔记本里那歪歪斜斜的字体毫无感觉,他的脑子里全是屯里人坑坑洼洼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
期刊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的多元化阅读空间.本文对东莞市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上的4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经验和方法,为
宏微和我是大学同学,一转眼,我们已经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求索了四十年。他基础扎实,涉猎广泛、一专多能,勤行敏思、勇于尝试,艺术成果丰硕。东北的大山大水、广阔无垠、冰雪通透,贵州的多彩地貌、灵山秀水、民风多情,这些都给了宏微多重丰厚的艺术滋养,也与宏微放达又细腻、浪漫又务實的性格相契合,强化了他尊重传统又不墨守陈规,立足中国又兼收并蓄的气度和胸襟。从早期的工业题材到后来的民族风,从写意到工笔,又从版画
期刊
我总爱用“水墨风景”这个词,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山水画”这三个字是很神圣的。一方面前面有那么多让人高山仰止、不可超越的中国山水画大家,另一方面又有许多被庸俗化了的所谓山水画的清规戒律,和很多自称为山水画家的所谓“山水画”,所以,我还是先“水墨风景”吧。  我很敬畏中国山水画博大深厚的传统。  我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特别是学习我喜欢的古今名家名画,通过观摹、琢磨、临摹,从理性到感性,从笔墨到精
期刊
“拦阻者”是《帖撒罗尼迦后书》中的重要概念,在圣经阐释史上聚讼纷纭。1950年,公法学家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对“拦阻者”概念进行了独特阐释,中世纪晚期著名的阿德索书简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小说《玫瑰的名字》中,“阿德索”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文学虚构的叙事者,同时暗中指涉教会史上的真实人物。本文尝试经由《帖撒罗尼迦后书》2:3-9进入施米特和当代思想家阿甘本关于“拦阻者”学说的论述,从而呈现中世纪晚期的神学-政治难题与现代国家理论的思想连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