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潜规则及黑哨

来源 :当代体育·篮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吴思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经推出,“潜规则”一词很快成为时尚用语,成了分析中国社会很多现象的一大利器。


  在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中,“潜规则”是指:没有正式规定,而在某些人群中被行为各方普遍遵守的规则“潜规则”一词,是土生土长的具备中国特色的国货,现在有明显的“名词动用”化趋势,比如。在娱乐界,近期坊间盛传的“陈红曾被滕文骥潜规则6年”等等,对于此类桃色新闻。老百姓产于饭后变换谈资之时,都要伴以挤眉弄眼,让“潜规则”一次更增添了些神秘和霸道,而在体育界,老百姓谈起“潜规则”,则多是摇头、苦笑和愤恨——在以“费厄泼赖”为基本原则的竞技体育中,任何一点“潜规则”,都会让您在电视、在现场、或花钱或花时间还投入感情的观看的比赛,成为一场尽失体育比赛意义的骗局。
  篮球圈里,有没有“潜规则”如若被问起这个问题,我也只能挤眉弄眼,您可以自己去理解其中含义,信则有,不信则无我则是信其有而官方口径,讲是没有:理由则是,查无实据!
  翻开并不算精彩、甚至可以说有整体呈下滑趋势的2003—2004赛季的历史,最刺激的一页,当属“600美金”事件,当时效力浙江万马队的外援高德,在该赛季常规赛对阵陕西队之前,收到了一个来自陕西官员的电话,游说他下赛季加盟陕西,并找机会当面要求高德放水,理由是浙江进季后赛无望,而陕西则有生机,并在他的球鞋中塞进一个信封,内有600美金——高德将600美金如数交给浙江万马俱乐部,并向新闻界透露了这个消息——来自纽约街球场,与马布里、比鲁普斯称兄道弟的高德,在CBA,一直有很高的口碑,球技与他的职业素养都值得称道,所以,没有人怀疑高德的真实性。事实上,从公到私,从前途到钱途,高德也毫无理由去杜撰一个离奇故事——整个新闻界像被打了一针鸡血,连番爆炒,都天真的认为这是个契机,可籍此促使CBA狠抓不正之风可是,一方面,浙江俱乐部并没有铁心要告,另一方面,中国篮协还是信誓旦旦承诺去“查”,偃旗息鼓告知“无实据”在没有司法介入的情况下,那600美金的物证,很容易就被被指证者否认,而只有指证者单方的陈述,在根本就不想让这件事扰乱池春水的仲裁者(中国篮协)面前,当然不能成为“实据”。
  让我以小人之心猜测:仲裁者根本不愿意让这样的污点,破坏中国篮球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歌舞升平。可在这种表象之下,那些假、恶、丑汇合的暗流,自然呈汹涌之势,偶尔,要掀翻水面上的行船
  这些暗流之中,从联赛创始之初,一直到现在都处于“查无实据”阶段的“黑哨”最为突出。
  在“600美金”事件之前,也就是2002-2003赛季,来自上海的国家A级裁判龚万宽受到篮管中心“取消8轮执法资格”的内部处罚。理由是常规赛第四轮万马队主场与奥神队的比赛中,当值第二副裁判龚万宽出现了明显的错、漏判。而在CBA期间一直以“斗士”面目出现的奥神,提起了上诉,并出示了录像证据,这一黑哨才受到处罚。
  黑哨给CBA造成的伤害是什么2004-2005赛季,CBA从半决赛起开始启用洋裁判执法,以该赛季常规赛为例:14支球队在常规赛平均主场胜率是67.8%,客场胜率却少得可怜,只有29.8%,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在没有比赛之前,就已知道结果;很多球队,到了客场,只会去拼前两节,剩下的就自然放弃。只是可怜了那些买票进场的球迷。
  可是,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主教练在比赛中对裁判暴跳如雷,但从来不向篮管中心提出申诉?为何?谁的屁股都不干静。潜规则是:客场输了有什么?回主场再收拾你!
  当然,我也没有实据提供给大家,但我可以提供一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某年某场比赛之前,我正在采访,俱乐部老总电话突然想起,老总与来电者言谈甚欢,放下电话,立即吩咐司机:快,×裁判来了,开着我的奔驰,去机场接一下。
  故事二、一日与某俱乐部官员站在场边聊天,聊到裁判问题。该官员嘿嘿一笑,说“圈子就这么大,谁都认识谁。比如说,我跟XXX(京籍某名哨)是师兄弟,打比赛,我往场边一站,他能不照顾么”
  关于第一个故事,圈内还有传言作为补充,接待裁判,要讲究吃喝睡一条龙服务,当然要有红包;以前裁判由各赛区接待,2006-2007赛季前,篮管中心感觉太不职业,遂改为旅行社接待,并邀请媒体记者体验式跟踪采访,但个人觉得,即便如此可以稍显清廉,但若想给钱,在现代社会,只需鼠标轻轻点若想全面禁止,恐怕需要税务或相关部门提供完善的个人账户监控了另外,在传言中,黑哨拿到的红包数目,则根据比赛重要程度调整,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关于第二个故事,这种现象,恐怕要追究到中国人颇为擅长和讲究的“圈子”了以我粗浅了解,因为有相对较大的利益,中国的裁判圈子竞争也极其激烈,外人很难进入中,多为师徒相传,讲究一人带一人这样来,就自然生成利益链条,比如传言中,哪几位裁判是某些球队的“自己人”,只要他来执法主场,基本没问题。
  当然,你可以认为我以上所说多是“传言”,在中国篮球,“黑哨”到底存在不存在,我没有标准答案但是,CBA近年来,在半决赛、决赛阶段,开始聘用外籍裁判吹哨;在相对纯洁的、植根于校园的CUBA联赛中。全部采用CUBA自己培养的裁判,没有一名CBA裁判出现过——据CUBA组委会人士透露。最初曾采用过一些“职业”裁判,后发现昏哨频频,才下决心培养自己的裁判队伍。
  此外,CUBA自有一套杜绝黑哨的方法,高层采用临时通知裁判执裁场次、在赛区对裁判集中管理的方法(裁判每日必须出操,统一食宿),高层现场监控比赛,一旦发现有明显偏漏和错误,必将受到处罚在非职业联赛、并没大的经济利益的环境下,CUBA的这套管理裁判理论,比较类似NBA的职业裁判制。而CBA,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职业裁判制呢?不得而知。
其他文献
37岁对于一名NBA职业球员意味着什么?可能更多的人会认为那是该退休的年龄了,可是对于罗伯特-瞿里来说却是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候。当一名NSA职业球员手上戴着7枚总冠军戒指的时候,当他成功的超越篮球之神乔丹的时候,也许所有人都在拿霍里的好运气说事,可是对于球队来说,他才是那个给球队带来好运的人。  对于霍里在常规赛的习惯性消失似乎大家都已不再陌生,可是今年季后赛也迟迟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好像我们就并不
期刊
布伦特·巴里,就如同一把老枪,当马刺首发球员风光无限的时候,或许你会遗忘站在这些人背后的巴里。当马刺遭遇困难的时候,巴里就会站出来做他该做的事情,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总决赛的第三场比赛。骑士与马刺战况胶着,双方都无法突破得分慌,难看的比赛让球迷失去了兴趣,这时巴里的发挥,让马刺从困境中走出。他的三分球让骑士吃了不少苦头,而且彻底击垮了骑士赢得比赛的信念。  我们都知道,马刺的成绩很多时候都要归功于那
期刊
2006-2007赛季,马刺的总冠军之路走得格外辛苦。常规赛中,他们的表现依旧稳健,夺取季后赛门票已经不再是难题。顺利进入季后赛的马刺,首轮四比一淘汰了掘金,随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老对手太阳。与太阳的交手,马刺着实费了不少劲,终于如愿进入西部决赛。西部决赛的对手爵士,也算是今年季后赛的黑马,先后淘汰了火箭和勇士,与马刺会师西部决赛。从实力上来说,爵士不济马刺,所以比赛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爵士和马刺根本无
期刊
总冠军,对于每个球员来说是自己球员生涯中最大的荣誉,而提到荣誉,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与英雄联系在一起,英雄无时无刻不在闪光,但荣誉的背后却隐藏了许多无名英雄。每一个总冠军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球员生涯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以及喜怒哀愁。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尝到总冠军的滋味,也从未登上过最高的领奖台,和这些球员相比,得到过总冠军的球员要幸福得多。文章内容:  马刺荣获总冠军之后,人
期刊
丹尼尔·吉布森是谁?  当你这么问别人的时候,我想不会有人想得到答案。即使是克里夫兰人在提及丹尼尔·吉布森这个名字时,也只会用这样的口气告诉你,“哦,你说的是那个小孩呀。”如果当你在骑士与活塞的系列赛结束的时候再提及这个陌生名字的时候,克里夫兰人会这样回答:“哦,他是我们的英雄!”是的,他配得起英雄的称号,最起码在克里夫兰是这样的。  吉布森作为一年级的菜鸟能在分区决赛上大放异彩,也只有当年的魔术
期刊
每年的选秀大会当天都会有球队间涉及新秀的交易产生。NBA的残酷性在第一天就展现在菜鸟们的面前。而随着球员市场开放,更多的交易中会出现新人的名字。很多时候,这些新秀甚至不能成为交易的主角。而只是球队大买卖中的附属品。第二轮被选中的新秀更是命运多舛,被交易的可能性大不说,到了赛季开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干脆就被球队放弃。虽然近些年涌现出很多低顺位的优秀球员,但对于选秀顺位比较靠后的球队,他们往往只能通过
期刊
面对巨人,詹姆斯都做出了怎样的应答?  NBA的六月,世界所有的光环都集中在马刺队身上,而很少有人再注意到那个可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失意者——勒布朗·詹姆斯。的确,四场总决赛被“完封”,成为联盟史上第八支遭到横扫的球队,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即使邓肯曾说在他之后,联盟就将会是勒布朗·詹姆斯的天下,但这种所谓手递手的交接仪式。未免显得过于无情。要知道,NBA任何一个划时代的王者,都是以将前辈原地打倒作为里
期刊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托尼·帕克高高举起总决赛MVP奖杯后。他转而把这个小铜人交给了吉诺比利。我们眼前的阿根廷人显得分外小心,而且掩饰不住眼睛里的喜悦,实际上在三年前,他就有资格成为总决赛MVP的得主。这点连邓肯本人也不否认。但事实上,前后两次。马努都错过了。  也许吉诺比利足够不幸。在现有的马刺队阵容里,他和帕克都获得了三枚总冠军戒指,但邓肯却毫不犹豫地将未来球队的领导权移交给了后者
期刊
新年到,新年好,祝《当代体育·篮球》的各位大小读者们在新的一年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运气好、最重要的是篮球打得越来越好。  感谢大家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当代体育》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真的!不忽悠,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咱们球迷自己的《当体》不会越办越火,篮球俱乐部的成员也不会人丁越来越兴旺。小包的桌面上都被热情读者的来信盖满了,无奈只有再申请了一个柜子,才勉强塞下。  新的一年里,包满意同志
期刊
83:82,马刺终于又一次捧起了奥布莱恩杯。马刺的团队作战能力又一次发威。邓肯的中坚,吉诺比利的表演,再加上今年MVP帕克的超级发挥,霍里、鲍文的冷箭,共同构成马刺无可比拟的攻防体系,使其成为联盟一支令人恐怖的球队。  令人窒息的防守。联盟第一,在“防守赢得总冠军”的今天。这是球队成功的不二法宝。昔日的“双塔”变成今朝的新型马刺“铁三角”,人去人留,但核心从未改变,完整的阵容也成为马刺得以成功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