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蕴真美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动于衷,诉之于笔,濡墨挥毫,画由心出,是为心迹,故画为心声而感人至深,当是蕴真挚内美迭于绘事之崇高境界所至。
  翰墨一道须有洁净、静谧之心境,且必先静后净,由静至净。静者即是使一切有辱心灵良智之欲求杂念逐渐淡化而至止息,得以从世俗尘垢中脱出濯净,则心灵神思亦就由躁动而渐趋恬淡宁静,再由此升华至纯净无染之超脱境地,以具有高智之心灵驾驭自我,遂人自在之化境。此种摒弃功利欲念之心境非常人所能企及,而以写心为实质的中国绘画之崇高境界,非长年艰苦修炼不可。
  遣兴、抒情、写心,此为中国绘画之实质与本性,知此者方能领悟中国绘画之真谛,而能有感人之作。
  艺术实践上之顿悟,来自长时间的苦求,始能获得智慧之闪光,逮住感悟之契机,始能步人新境界,呈现新面貌。艺术之成败乃在于观念是否正确,思维是否科学。
  绘画之性质不外乎悦目(状物、叙事)和赏心(述理、抒情、言志、明心、见性)两者。
  艺贵有情,有情则行遍天下皆能得识者,获共鸣,遇知音。乏情或无情者皆因忘却艺术之本意和使命,则只是徒具技艺的匠者。真情须由身心之投入而得,甚至以血泪之倾诉而激越,方能牵人情怀,撼人心灵,达到艺术追求之最佳最高境界,乃能情意隽永,精神长存,从艺者若能达到此境地,无异于成仙得道也。
  
  只有既在思想观念上不趋于老化、僵化,又热爱生活,投身时代,勇于创造的智者、强者才能达到此佳境,舍此别无捷径。所以还是必须付出辛劳,经过磨炼,才能修成正果,达于成功。风格独具必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却不等于风格。
  风格乃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和作为表现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沟通和融合。并以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它既要做到“有我”,即能排除客观对象阻碍的主观表现;也要做到“无我”,即不让主观表现脱离客观对象。所以艺术风格的创立应在于“有我”和“无我”之间。
  艺术特色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天赋秉性,这种与生俱有的本质是他人难以模拟的珍贵素质,是艺术特色的内在要素。如果艺术家不认识不珍视而忽略甚至舍弃这种天性特质,却去追求那些偏离自身内在要素的外在时尚,必然失去自我,从而失去自己的艺术品质和艺术风格,最后丧失自己的艺术生命。所以,自知之明,乃是艺术家必不可少的思想素养。
  为人须有骨气,即应有高尚之思想情操和精神品格,作画贵有骨气,即应有厚实的功力根柢,从艺者于此缺一不可。
  如果认可“画无定法”之说,那么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画法就不能囿于“水墨为上”这一观念,而应在色彩表现上有所探索,有所变革,而使之有所推进,有所发展。上天既然恩赐人间如此五彩缤纷的视觉世界,我们怎能面对五光十色的绚丽璀璨的景物视若无睹?放着色彩丰富的齐备的画材颜料避而不用?
  著名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在其所著《美学散步》一书中说得很精辟: “中国画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这内部的运动,就是用线纹表现出来的物的骨气。”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而节奏美、姿态美有赖于形线美才能体现出来,形又须由线来表达,归根结底必须研究线的美感,线的特性和线的规律,因线由笔现,归结至最根本处,也即须追求骨法用笔,乃中国绘画生命真谛之所在也。
  没有心灵境层的持续自我叩问,就没有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和持久的艺术感召力。
  综观中外之艺术历程,无论古今,凡在身后留下永难磨灭的不朽踪迹的艺术家,必是视艺术为生命的殉道者,也多是沧桑人生的演绎者,乃是命运之神的造就,决非人为塑造所及。
  真情实感是艺术创造之根本,由衷诚挚之言语,必出自坦荡纯真之心灵,成于艰辛坚毅之耕耘,此即艺术创作之圣洁原则。
  艺术家最大的精神享受在于通过自己的作品能与观赏者获得沟通和共鸣,既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别人,这便是目的,便是成功。
  
  夏永良1937年11月生于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和指头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和上海以及绍兴三地鲁迅纪念馆、中南海、日本皇宫、梵蒂冈艺术博物馆、西泠印社等处收藏。出版“吴永良画集》、《意笔线捕人物画集》、《吴永良书画集》等。电视专题片《吴永良画鲁迅》、《艺术与心灵——吴永良教授画牛》由浙江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映并送至日本、美国、澳大利证播映。业绩入编《中国美术全集·现代编》、《当代中国美术全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大型书画个展。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潘天寿基金会理事、浙派中国书画研究员、新加坡墨澜社、啸涛篆刻书画会等艺术顾问。
  
  
其他文献
“恶”是文学艺术中的常见主题。《踏血寻梅》以2008年香港援交少女被杀的恶性案件为蓝本进行改编,对底层人物的窘迫人生进行了人文关怀,但这种关怀在对“恶”的展示和常规根源追溯中显得后劲不足。  一、“恶”的窥视和奇观化呈现  《踏雪寻梅》的反悬疑和诗篇式结构为人乐道。虽然影片在内容上刻意回避了悬疑片的叙事,但在形式上却依然采用了悬疑片所偏好的窥视镜头和奇观化呈现。  窥视癖(Voyeurism)是在
一、 发展传播学参与式传播理论要点  “发展传播”一般被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关于发展的新思维,参与式发展传播认为,在发展决策过程中缺乏发展项目所针对的人民的介入,是许多发展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它否定了传者导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学范式,将传播看作一个参与者之间共享信息的过程,消解了传者与受者的区别。同时对大众媒介的
在动画电影竞争激烈的今天,皮克斯的创意和技术总能让其突出重围,其动画制作的水平也让别的公司望其项背。而这部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合出品的《飞屋环游记》,再一次证明了动画制作的实力。电影从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寻梦的故事,但是皮克斯依靠自己精湛的动画技术给其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纯净的天空、绚烂的气球房子、独特的动画角色设计给人们带来了梦幻而且震撼的视觉冲击,也极大地突出了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的成功除
《达·芬奇密码》改编自丹·布朗的同名悬疑推理小说,该小说一经出版即占据各大畅销书榜首,被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内容囊括悬疑、侦探、阴谋、背叛等多种风格特色,而由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充分尊重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广为卖座流传。  《达·芬奇密码》由文学到电影的成功转型与读者的拥护、有力的宣传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密切相关,而最重要的,需须归因于其相互关联又错综复杂的密码带动着故事情节的高潮不断,充
20世纪后期,由于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书坛出现了一股反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的革新潮流。以王学仲先生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学者和书法理论家纷纷撰文,提出中国书法应适应时代,突破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汉字书法艺术在用笔、结体、章法以及书写材料和审美意识等方面,不应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应该摆脱前人的窠臼束缚,勇于创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等新的主张。一时各路俊杰“揭竿”而起,整个书坛一时弥漫着清明、新鲜而自
[摘要] 《青春禁忌游戏》这部话剧以教育为主题,寓意深刻,发人深省。透过戏剧看社会可发现,该剧反映的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有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对我国当前所遇的社会问题也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青春禁忌游戏》 俄罗斯戏剧 社会 教育    《青春禁忌游戏》(原名《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编剧是俄罗斯女作家柳德米拉拉苏莫夫斯卡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真艺术的存在是人性的价值能够被肯定的方式之一。但什么是“真艺术”?却是很难被打消的疑问。  艺术这种现象,与时势、权力、意识形态、市场和文化战争纠缠的太紧密。在意识的层面,功利的意义上,那些都是更为强大的东西,左右着人们的判断取舍。所以在“当下”的时态中,艺术的行情实际上常常是以喧嚣声的高低来调节的。艺术的热点越来越多,热点的有效周期也越来越短促,人们已经不能耐心地等待岁月的陈酿,“可乐式”的即产
2031年,人类试图阻止全球变暖,发射人造冷却剂CW-7之后不久,世界进入了冰川时代,生命灭绝殆尽。城市雪地中一个挂坠疯狂抖动起来,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打破了冰川时代特有的生命沉寂。在冰川灾难中幸存下来的3000人登上了一辆如同诺亚方舟式的列车,列车依靠着永动机绕着地球不停地行驶,威尔福特工业开发的列车实现了小循环封闭式的自然生态系统技术,使人类得以在这么冷酷的天气中生存下去,而且创造了严格的列车等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霍建起虽然执导生涯开始较迟,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导演。霍建起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得益于他多年的电影美工经理身份,其次是其妻苏小卫一直在幕后为他创作相当有吸引力的剧本,第三则得益于霍建起优异的导演天赋。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霍建起具备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嗅觉,以至于他的成名作《那人那山那狗》敢于大胆启用当时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学二年级的刘烨和陈好。这两位演员后来都成为影响
[摘要] 由侯咏导演的电影《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改编为电影后,女性命运由原来的宿命式轮回变为了成长式的突破,叙事格调也从小说中的阴冷晦暗变得积极明快,原来小说的个人言说在电影中变成了适合大众接受的伦理诉求。无论是忠实于原著还是在原著基础上有了创新,只要能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女性命运 叙事格调 电影改编  小说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