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 我想改变一代人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床喽,姑娘们!”“快点呗,还有两分钟上课了……”清晨,天还没亮,63岁的张桂梅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拿着喇叭走在校园里,喊学生们起床,催促学生们上课。
  “她们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张桂梅笑道,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学生们起了许多外号。张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她的这所学校很特别:学生大多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而且都是女生。这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命运让她与这里的学生紧紧相连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不负苦心人
  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她带齐所有的证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办一所学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哪怕两块都行?筹款之路比张桂梅想象中困难许多,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时间也才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
  就在张桂梅已经不抱希望之际,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党代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好奇张桂梅的故事。这之后,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在全国传开。
  来自各方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尽管如此,张桂梅还是给老师们下了“硬指标”: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有女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你们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又是一个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那之后,张桂梅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张桂梅说,她知道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方式并非上策,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她几乎付出了生命
  今年七月,华坪女高将送走它的第十届毕业生。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也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十二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据央视《面对面》整理
其他文献
满爷春节之前从北京回到湘西,过起了“竹阴下听竹语”的退休生活。已是隆冬,微风不寒,暖和舒适。蓝天、白云,四周群山的绿意,以及滩声,万年没停。日子一天天过去,满爷感觉灵魂最深处,寸心不染尘埃。  当年志向远大,却受制于环境的满爷,没走“正途”,23岁时去当了名印刷工人。在那里,他读到了一些新文化书报,一下子被那些书本征服,产生了到北京读书的念头,从此走进了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时光荏苒,他在自
期刊
小暑后刚刚几日,京城气温还不算太高,因为已经进入雨季。窗外小雨淅沥,下雨是最容易引起怀念和伤感,按选题顺序居然轮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了,不禁想起了伴随着自己人生历程的三个家。  几个月大就跟随父母从东北去了陕西南部支援三线建设,在那里的19年山沟岁月是一家五口住平房,一栋十多家的单排大平房,我们家就住在2号院。一间半的房子外加爸爸将厨房改造成的盘有火炕的小房间,全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直
期刊
《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是以,“死人为‘归人’,而生人为‘行人’。”  老陆病重住进了医院,我带了一篮水果去看他,并按照他之前在电话里极认真叮嘱我的,“别忘了给我带条烟,不然,你就别来了……”给他带了两条烟。  进入病房,只见老陆脸色蜡黄地躺在那里。  “老陆!”我话音未落,就见他“腾”的一下从床上弹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等我反应过来时,他已将我手拎着的一个黑塑料
期刊
今年北京高考,由于疫情原因从6月7日延迟至7月7日开考。北京49225名高三考生在132个考点考试。同时,今年也是高考改革为“3+3”模式后的第一年。各区考点进行了全封闭管理和严格的消毒,确保考生安全。家长们给考生送到校門口还千叮咛万嘱咐,相互击掌鼓励。考生们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进入校区,特殊时期,漫长的高考路,终于要迈向终点了。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考进理想的学府!  独家报道孙贺田/文
期刊
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机务段的火车司机队伍中,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孔认真”。被大家称为“孔认真”的是运用一车间客二车队的党员司机孔祥发。管他叫“孔认真”可谓实至名归,23年的火车司机经历,他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凡事都有个“认真劲儿”。  永远力求“高标准”  在多年的火车司机生涯中,孔祥发把每一趟乘务都当作一次考试,精打细算到每一个操纵细节,细化到每一分钟的列车运行中,将确保行
期刊
师大附中以前在西栓胡同有两处教工宿舍,一个大院儿,一个小院儿。我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住在这里。如今西栓胡同早已不存在了,教工宿舍自然也不在了。  我家住在大院儿,对过的小院儿门总闭着。门是红色的,因为年久颜色已经很淡了。门上有一个电铃,要想入门得按一下按钮。我们小时候闲的没事就去按一下,然后匆匆跑开。  都老师住在小院儿,小院儿里住着六户人家。她是学俄语的,后来学校取消俄语课,她改教语文。都老师热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月9日中午,今年三月份,因为英国新冠疫情的大面积暴发,而从英国返回了国内的中国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其个人的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一张机场照:照片中的他一身休闲运动装,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背,戴着口罩站在机场的安检入口前,冲着镜头竖起右手的大拇指。配文为:“疫情以来,机场显得过于安静。出发英国世锦赛。”斯诺克世界锦标赛是斯诺克最高级别的赛事,只有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才能被称为世界冠军。丁俊晖已拿到了14个
期刊
7月4日,本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中午时,网上突然惊现了一条重磅消息,一石激起萬重浪,让这个周末一下子变得不普通了起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超级丹”林丹,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宣布了退役!他是这么说的:  2000- 2020,整整20年,我也要跟国家队说再见了,原来说出口真的很难。  2000年,我为成为了“中国队的林丹”兴奋又自豪。我的家人、教练、队友,还有球迷陪我度过了很多个巅峰时刻和艰难的低谷时期
期刊
在安徽淮河流域,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广受欢迎,它既具民歌多变的曲调,也有婀娜多姿的舞步,还讲述风土人情。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探访花鼓灯的传承之路。  今年86岁的曹树芝老人是花鼓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9岁开始学花鼓灯,13岁上台表演,退休后依然奔波于中小学和艺术团,传授花鼓灯舞蹈技艺。  据曹树芝介绍,花鼓灯主要由舞蹈、灯歌、锣鼓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