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Ⅲ类错(牙合)正位颅面骨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后前位头颅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位颅面骨结构特征以及与正常(牙合)的差异.方法对4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共8项线距测量及12个颅面骨标志点的纵坐标测量,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正常值比较.结果男女患者颅面骨宽度绝对值、面中部/面下部宽度比以及升支高度和髁突颏点间距,颏点、下中切牙中点、髁突上点和髁突外侧点等颅面骨标志点的纵坐标与正常参考值相应数据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骀畸形患者正位颅面骨结构与正常(牙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面部宽度比例以及某些骨性标志点的垂直向位置表现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矫治器矫治后保持阶段,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的变化.方法采用T-Scan Ⅱ咬合测量分析系统记录分析21名青少年错骀畸形患者结束固定矫治时及保持半年后(牙合)力及咬合接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保持半年后,患者(牙合)力不对称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合)力中心点更趋于理想位置(P<0.05).(牙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帕金森疾病的发生随之而来,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发病的早中期,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因为这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