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利益视域下“基础”课启思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课启思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精神利益为关切,以价值的启思和人生态度的审思为导向,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启思型”教学模式综合了“灌输式”、“情感体验式”、“研究式”和“互动式”四大教学模式的优势,构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授课教师和教学评价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学生输入和传递青春正能量。
  关键词 精神利益 教学模式 启思型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础”课“启思型—专题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2013jy15);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精神利益的现代性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AHSKQ2014D70);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精神利益研究及其启示”(15YJC710013)。
  作者简介:宫晓虹,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立足于学生个体人生构建,关乎理想、价值、道德和法律等人生根本性问题的人生课程。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怎么教,教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对于这些问题的反复追问,以及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提出了以精神利益为关切内核的启思型教学模式。
  一、精神利益是“基础”课启思型教学模式的精神内核
  “基礎”课的精神内核,不是知识的教授,技术的培训,而是精神利益的关切;是通过价值的启思与引领、精神的滋养、人生态度的审思,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通过“启思型”教学模式,以此襄助大学生思考判断能力之养成、人文精神之陶冶、理想主义气质之蕴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力图让思政课堂成为能够激起年轻学子“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的精神家园。
  精神利益以研究人的内在精神需要为立足点,例如人的存在感、充实感、尊严感、价值感和意义感等,关注尊重、爱、同情、自豪、快乐和幸福等情感体验。它与“基础”课中倡导的责任、义务和觉悟等不是对立和对抗的,两者互相补充,从根本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使人成为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传统的“基础”课仅仅看重德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体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漠视了自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基础”课,是关于人之为人的教育,是和人的灵魂对话的艺术,而传统的“基础”课教育是外在于个体精神之外的社会教化,必然遭到大学生的抗拒和冷遇。如何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和亲和力,真正让课堂走进人心、深入人心,转换视角、开发新的授课模式刻不容缓。立足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启发学生思想,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道德接受机制的转型,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基础”课的内生动力,也是课堂如何能触动学生的灵魂,与人共鸣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在对客观世界不断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人们越发关注自我的精神需求、越发关注人自身的尊严感和价值感、越发关注自我主体力量的展现和确证。人自身的尊严感、价值感和意义感日益增强,日益成为个体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参考系数,成为人们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主要标尺。“基础”课,一门关于人的学科,如果不从个体层面研究学生的精神利益及其发展趋势,课堂教学就难以深入人心。启思型教学模式是实现基础课关注学生精神利益,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启思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源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西方哲学思想和西方德育教育理论里均有丰富的“启思”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实践探索。例如中国古代儒家的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理学家的“置疑”、“自动”教育思想。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以及康德的三大理性批判。西方德育教育理论中,例如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路易斯·拉斯的价值观澄清理论,以及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和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等,都对“启思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拉斯思等人提出的价值澄清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阶段七步骤”的价值澄清过程理论。其价值核心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作出自我选择。第一阶段是选择,第二阶段是珍视,第三阶段是行动。价值澄清理论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在于重视学生个体的自由选择,认为价值是个人自由选择而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在拉思斯等人看来,只有经过学生个体自由选择得来的价值,才是真正有用的价值,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生活和人生的作用。所以在“基础”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启思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学习和成长的主体。
  三、“启思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解并不一致。一般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模式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含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丰富的内容。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地按照教材设计的章、节、目进行讲授,而启思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指针,以原有教材为基点,打破原有教材章节体系的限制,有选择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成各种专题,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全国各个高校和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灌输式”、“情感体验式”、“研究式”和“互动式”四大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理论讲解和知识传递为主,它把“基础”课的内容当做一个知识体系向学生灌输和注入。一定的理论学习和讲解是实践的基础和准备,但不是目的本身。在实践中“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价值;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轻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指设置一些教学体验情境、问题情境等方式,通过情感理解、情感分析,达到学生情感上认同的教学目的。在实践中“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设置的教学体验情境,多利用视频、影像资料等方式,虽然容易吸引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往往流于感性体验,缺少理性认知。“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目标, 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通过“ 探究发现” 对当前教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调查和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往往仅限于几个问题的调查和探究,难以实现思政课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互动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在课堂的教学组织中,重视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这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一个进步,但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角度建构的,对于课堂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缺乏明晰的表述。   因此“灌输式”、“情感体验式”、“研究式”和“互动式”四大教学模式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都各有它的优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四大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维度构建教学模式,缺失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这一重要维度。同时四大教学模式往往是偏重于知、情、信、意、行的某一个维度,而忽略了其它维度,所以是不完备的。“启思型”教学模式则融“灌输式”、“情感体验式”、“研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一体;注重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发展,以专题化教学为载体,启迪心灵、审思人生,滋养精神,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
  “启思型”教学模式是激活“基础”课的灵魂。从社会环境层面,“启思型”教學模式是应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网络社会的冲击、消费社会的物化等问题的需要;其次,从学生个体层面,“启思型”教学模式是个体活动的自主性、道德的实践本性的需要,以及应对“集体无意识”、“无批判接受”等思想困境的良方;最后,从课程建设层面,“启思型”教学模式是解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诸多矛盾,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四、“启思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构
  “启思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构主要表现为六位一体。即一是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专题目标。总体目标和专题目标下面均分设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两个子系统。二是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以问题为中介,对原有教材体系进行变动和调整。本课题对教材的一个绪论和八个章节整合为四个专题,适应篇、发展篇、道德篇和法制篇。三是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方法把传统讲授和师生互动相结合,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根据不同专题内容,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情境模拟等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四是教学实践立体化。立体化教学实践涉及理论教学、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三大领域。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挖潜力”三种方式。五是授课教师团队化。专题教学模式将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和教师的专业领域和优势,组织授课教师团队,既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以有效集中教师的教学精力,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共同发展。六是教学评价考核一体化。启思型教学模式将采取统一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笔者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力图通过各种方式贯彻、体现“启思型”教学模式的理念:一是在教学目标上,通过价值的启思与引领,以增强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为目标,从而输入和传递青春正能量。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把教师个人的人生成长与体悟,深深融入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进行大学适应、理想、人生观、道德和法律等内容的专题化教学;三是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借鉴管理学的方法,进行自然分组,小组讨论,抽签发言。例如根据专题内容设置问题,让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前由教师抽签决定小组哪一位成员展示讨论成果。四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上,近两年开展了课堂辩论赛,个人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五是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以“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路径”作为专题,在课堂上通过理论剖析、实践探索、学生自述、案例分析、情境讨论等教学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把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相结合,实现德性和理性的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启思型”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增强了大学生自身人生建构的理性自觉,“基础”课给学生带来了精神的滋养,人生态度的审思,输入和传递青春正能量。
其他文献
在高职教育由传统的学历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的今天,必须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文章介绍了就业导向的内涵和提出背景,探讨了就业导向背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DCS控制系统在市场上获得了普遍的应用.DCS控制系统在电厂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其抗干扰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厂的运行效率,引起了电厂工作人员的重视.本文主
目前国内对于外国影视作品字幕翻译通常的做法就是只翻译原影片的文字或语言。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接受语观众对很多外国影视作品中没有进行字幕翻译说明的非
摘 要 徽商精神作为一种地域精神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徽商精神中“徽骆驼”的进取精神和“贾名而儒行”的人文情怀等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三个层面不谋而合。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徽商精神中的精华部分需要我们发扬光大,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养分,弘扬有着地方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徽商精神是培育和践行
本文以高等教育质量问责制为中心,在分析问责制及高等教育质量问责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提出了高等教育问责制存在问责文化落后、问责主体责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课教学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乒乓球基础差及教学时数少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动作难度大,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专业 乒乓球 教学 影响因素    乒乓球运动项目是我国优势竞技项目,被誉为我国的“国球”。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贯彻落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突发事件应变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和相关的管理办法,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变调控和缓和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完善和提升
本项目针对设施农业环境中农药、肥料、农膜等农用投入品长期、高强度使用的主要特点,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农药、氮磷养分、农膜、酞酸酯、重金属、抗生素等的积累对土壤环境质
高校作为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潮流汇聚的殿堂,承载着发现科学和真理、传承文化精神、创新学术知识等着重要文化传播功能,是各种社会思潮碰撞和各种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高校务
早产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归因于晚期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1-3].晚期早产儿定义为胎龄在34M~36+6/7周(即孕239~259 d)的新生儿[1],以前曾被称为近足月儿( 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