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高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必修课程。目前实践教学的发展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得实践教学存在若有若无的问题。文章根据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检验标准和师资队伍五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58-04
  Abstract: Tourism major is a highly applied disciplin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ourism.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has the phenomenon of emphasizing theory and neglecting practice, which makes practical teaching problematic.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ducation majo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training approaches, teaching modes, test standards and teaching staff.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and the faculty team construc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provide referenc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education major,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dapt to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lf-abi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實践教学作为地方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必修课程,其必须和学生现阶段专业能力的学习与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其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最大亮点,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步将旅游业作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发布的《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来看,截止2017年底,我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608所,在校生近5.9万人,另外与旅游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硕士)人数近3200人。总体来看,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旅游教育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旅游教育规模也随之扩大。与此同时,教育部强调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发展。由此,本文以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检验标准、师资队伍五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对于高校旅游教育的研究发现,国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式为“理论+实践”,包括校内课程的开设也大多以实用型为主,具体化情况见表1。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学者对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借鉴了国外的成功案例和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高校不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及运行机制的构建方向展开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可行性观点(如表2)。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有多种可行性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习题机制缺少自身的创新点,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构建缺少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入;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重复或缺失的现象;时间教学模式存在缺乏“因地制宜、因生制宜”的问题;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高素质人才的缺失,使得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出现了“一人多业”的状况。因此,改善当前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环境、转变传统实践教学教育观念的工作不可忽视。
  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笼统化
  教学目标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指导意义,而对于职业性较强的旅游教育专业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这影响着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但就目前地方高等院校来说,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常常因多种原因进行调整,甚至没有规范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必要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学生选择就业时往往对自己的专业有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   (二)课程设置宽泛化、实践教学形式化
  课程的开设要以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来衡量,以本专业教育目标为依据。根据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来看,课程的开设与当前旅游市场的衔接关联度较弱,多种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导致旅游专业自身的实践操作性能降低,并出现基础理论课多于专业实践课的现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重复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专业技能的认知水平出现停滞或下滑状态,课堂氛围出现不良结构,最终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处于分离状态;此外,实践教學课程所占学时的比例远低于理论教学学时,基础理论课程也远多于实践技能课程,并且大多实践教学时间为1-2个学期,且要考虑当地情况开展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学时安排往往出现形式化。
  (三)教师队伍经验缺乏专业化
  目前地方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具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老师较少,部分专业教师由其他相关性较大的学科教师来担任,如我校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只有3名教师具有旅游管理专业背景,而其他教师来自不同专业,3人为人文地理学专业背景,2人为管理学背景,1人为历史学背景,都转行从事旅游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这样就出现了“一人多业”的授课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构建
  高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术型、理论型人才,要更加注重实践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机制有效地运行,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能够促进专业型、技术型人才队伍的发展。本文将从五方面构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如图1)。
  (一)构建四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与实践教学相契合,不能脱离现阶段旅游发展情形,同时要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课程设置模式,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并且要建立目标层次明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在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包括公共通识理论课、专业通识实践课、双语教学等;二年级开设学科主干课和部分专业课(信息技术课、职业文化课);三年级开设必修及选修专业课,这3学年间穿插定期的暑期实习、课程实践、课外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且实习时间不少于15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基础开展具有目的性的考察与实践;四年级则在前3年实习的基础上,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如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历史学等和实践性课程。总得来说,课程的设置应当分为各个大模块,如:旅游教育模块、地理学教育模块、管理学教育模块[13]和实践设计模块等。最终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
  (二)构建双向联合培养途径
  双向联合培养是将校内与校外联结起来,建立适应旅游发展的实习基地,其培养的基本途径为校内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且校内实习基地以基本实践能力为主,其教师由旅游专业教师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其指导教师以企业管理者为主。在四年期间,每个阶段的实习内容根据课程模块的设置和校企间共同制定的目标来决定,实践目标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设定。最终将专业化转变为职业化。在整个培养途径中,校内外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学生要起到主动作用。
  (三)建立3M式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旅游教育专业最大的特点是职业化,要想将学生未来职业与现阶段能力的学习相结合,必须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学校、社会企业三者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学模式的建立要从学生出发,尽可能了解并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充分发挥其优势特长。3M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课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活动化、开放化的教学过程、建立互动化的师生关系[14]。另外,为更加突出学生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已确定好的教育目标自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论学习目标、基本技能目标、实践综合能力目标、创新技能目标等),并同教师一同进行专业科研工作,或小组合作提出专业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最终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用于实践,付诸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
  (四)构建双向考核标准体系
  双向考核标准与双向联合培养的对象一致,其区别在于考核标准更加细致化,标准化。双向考核标准的构建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学校为主的考核标准,按照A、B、C、D四个档次进行自评与他评,细分为实践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报告考核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等四大块,以满足实践教学考核的需求。二是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的考核标准,同样按照四个档次建立自评与他评,但细分内容里增加一项为综合实践创新能力考核标准,最终来评定学生在旅游教育专业的能力水平状况。
  (五)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体系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建立“双师型”教师模式:首先,在校内外、校企间组建适应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来充实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其次,有计划、有目标的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途径主要通过走访研学形式进行,走访地点主要是全国知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15]以及管理方式能够适应旅游发展的酒店餐饮行业。最后,外聘教师应与校内专业教师、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定期开设专业讲座将自身经验传授于学生[16]。
  四、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构建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专业教师的定期培训和外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必备的动力元素,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充分发挥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授课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专业能力的魅力所在,从而坚定专业职业能力发展的信念。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创新实践能力发展
  实践教学课程的个性化、兴趣化、模块化设置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能够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也遵循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出来,通过专业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发现事物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考核标准趋于立体化
  双向型的考核标准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水平,从基本到拓展、从理论到实践、从吸收消化到主动运用的整个过程中,考核标准不再是以分数来论学生能力的高低,立体化的考核标准能让学生明确自身能力的优势和有待提升的空间,保证了学生自信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五、结束语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设置的旅游本科专业,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征,实践教学在高校旅游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杠杆作用。本文从现阶段旅游管路与服务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五大联结枢纽。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符合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上述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联结的整体,其中,课程设置是基础,对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脱离和违背课程设置的内容;培养途径是核心,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又分为课程实践和校内实训,校外分为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是手段,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检验标准是考核,衡量實践教学体系成效的方法;师资队伍是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机制,能够适应现当代旅游教育的发展。当然,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成不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适当调整,最终促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发展、促进多方价值取向的统一化发展。
  参考文献:
  [1]Craig-Smith, Stephen J, Ding Peiy. Tourism Degree Education in Australia and Its Relevance to China[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 Tourism,2007(8):45-61.
  [2]Louise Hobbs. What is the Victorian infection control professional's scope of practice[J].Australian Infection Control,2007,12(3):32-35.
  [3]Mikhail Voronov,Victor Chasovskykh,Vladimir Popov,et al. Eff
  ectiveness Research of the new Learning Elements, Initiated by the Change to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Model in Russia[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28(6):214-218.
  [4]Dirk Cordel,Christoph Meinel,Stephan Repp,et al. Explorative Learning of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with Tele-Lab IT-Security[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8-06-15.
  [5]崔莹.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16-19.
  [6]李炯华,丛丽,宋洪波.基于CBE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3):235-238+243.
  [7]王慧.地方师范院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实践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4,34(05):82-83.
  [8]宋鹏,李常洪,李补喜.管理类专业“双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6):3-5.
  [9]刘焱.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98(32):163-165.
  [10]于桂林.论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96(09):172-174.
  [11]王潞.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4(07):79-80.
  [12]官正强,朱新才,李文华,等.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92(24):140-142.
  [13]秦趣,张美竹,杨洪.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04):74-77.
  [14]李文丽,董观志.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学生评价与效果分析[J].旅游学刊,2004(S1):77-79.
  [15]李茜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23):122-124.
  [16]秦趣,叶忠康,陈进.应用型背景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7):23-25.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各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和创新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浓烈有效的氛围,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现阶段,在诸多方式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互联网创新大赛,这是当前大学生最喜欢和向往的创新创业专业赛事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通过使用复杂软件工程问题“MES作业车间调度子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新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
期刊
摘 要: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山西医科大学“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实践为例,研究文化育人新载体,总结出独具特色的“立、行、活”螺旋渐进式文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工作坊;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49-03  Abstract: Th
期刊
摘 要:产出导向法旨在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对iWrite写作平台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结合我校大学英语写作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iWrite写作平台的写作教学模式,并从理论角度讨论该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写作教学模式;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04-0116-04  A
期刊
摘 要:“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研究了“案例式”法及在材料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研究认识到,案例法是使知识点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展示过程,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式”法具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离散的知识关联化,书面知识实用化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在材料学主要课程中按“材料设计”、“器件设计”、
期刊
摘 要:面向新工科建设,文章提出了基于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即按照信息及相关产业对人才整体需求培养人才,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信息点”需求培养信息人才的学科培养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新工科”培养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信息全生命周期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对接。  关键词:信息全生命周期;信息点;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8
期刊
摘 要: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目标决定了研讨式教学非常适合应用于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文章以《地方财政体制及运行》课程为例,分析了研讨式教学类型的确定和环节的安排,并指出在组织研讨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10-03  Abstract: The chara
期刊
摘 要:在面试和工作过程中,服务型高职院校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与自身不相匹配的言行举止和职场迷茫。如何尽快适应职场、适应社会,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换,这是一个客观而现实的问题。文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为例对服务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高职;培养;课程设置;职业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学者们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围绕“三全育人”“部门协同育人”“主体协同育人”“教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阐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开展“课程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遵循和逻辑方法。但是这些研究在研究视角上重实施主体,轻实施媒介、在研究层次上重现象层面,轻本质层面、在研究内容上重提出
期刊
摘 要:HACCP原理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点监控体系与纠正措施,将质量安全管理从源头控制。借鉴SWOT-HACCP原理、利用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对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建立监控与纠错体系,有利于指导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从源头控制,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HACCP原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