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债危机将曼氏彻底送进破产的法庭。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传来曼氏金融集团破产的消息,这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间大约间隔3年。雷曼的发迹源于次贷,也终结于次贷;而曼氏则是在大举进军欧洲债务的途中被终结。
目前,曼氏金融集团正忙于料理后事。破产一周后,曼氏就已聘请了Arps、Meagher&Flom及Gotshal&Manges几家律师事务所,这几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对曼氏债务进行清理,以便做好对曼氏债务进行重组的法律准备工作。
据业内人士透漏,破产后的曼氏已私下与巴克莱资本、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麦格理集团、富国银行、杰弗里集团及道富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接触,但截至目前,上述银行中没有一家明确表示对曼氏债务进行收购。
三年前,负责雷曼破产清算案破产法庭法官詹姆斯?佩克所曾指出,雷曼兄弟6390亿美元资产的破产清算过程有望在10个月至24个月内结束。如今已过去三年,清算仍在进行当中,预言“要用10年”可能成立。不知,曼氏的清产案要用上几年时间。
巅峰的豪赌
在金融危机以前,“杠杆化”被认为是一种成熟的金融模式,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金融机构惯用和奉行的原则。这些年,这一原则已被华尔街大鳄们运用到极致,高收益已达到本金的30倍到40倍,甚至更多,金融大鳄们贪婪地享受盛宴,无不额手相庆。就在此时,破产的风险尾随其后。在一个个“大而不倒”的金融帝国倒下后,曼氏金融集团也没能逃过这一劫难。
有着200年历史的曼氏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走过的历程有着无数“赞誉”:曼氏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商,是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运营商;是发明CFD(差价合约)交易方式的公司,也是世界第一家把CFD交易方式介绍给个人投资者的运营商。“它是业界颇具影响力的衍生品及期货经纪商,美国政府曾将它指定为22家美国国债“一级承销商”之一,它在市场上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力。”业界人士评价道。
曼氏的美名度和信任度在业界受到追捧,同时2009年出任曼氏CEO乔恩?科尔津也是有着不同凡响的背景。科尔津曾任高盛老总、联邦参议员、新泽西州州长,此人是在美国政商两界游走游刃有余的人,他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谋求连任的主要筹款人,自今年4月以来,他已帮助奥巴马筹资至少50万美元。
科尔津上任之时,就赶上曼氏业绩不振,凭借在高盛打拼25年的经验,科尔津决定将曼氏打造成“迷你高盛版”,大举投资欧债是实现他的构想的路径。“这种玩法太危险。科尔津用5亿美元股权资本豪赌欧债,通过回购交易抵押和杠杆化过程,在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比利时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上持有63亿美元的净风险敞口。截至9月30日,曼氏的资产为410亿美元,债务总计397亿美元,外加3.25亿美元投资级别债券。据此计算,曼氏的资产/资本比率为80倍,而破产了的雷曼使用的财务杠杆也仅为30.7倍。由此看来,资不抵债走向破产是曼氏的必然结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到。
曼氏走到破产这一步,科尔津的豪赌成为主要原因。11月4日,首席CEO科尔津宣称,自己将辞去公司的所有职务,并放弃价值1210万美元的遣散金。这位昔日的金融狂人,黯然离去。《金钱和权力:高盛统治世界的过程》的作者威廉姆?寇恩表示:“从高盛走出来的人似乎都戴着神的光环,因为他们在华尔街创造了无数谜一样的财富神话。不过,离开高盛的人所创造的财富都不会高于他的老本营。大小不同的脚非要穿同一双靴子,能不出问题吗?”
由美国华尔街创造的“这双靴子”——以杠杆化为核心的金融模式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要终结,也将是慢慢地烂掉,在挣扎中等待新的“金融模式”,但目前的世界经济前景仍处于黑暗中,一点光亮也未显现。“曼氏的破产不是一朝一夕的,它的成因已积累了很多年。目前的金融危机已由单一性向复合型发展,它已引发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的‘震荡’,一切后果变化仍有待于观察。”张茉楠表示。
基于曼氏的资产状况,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该公司的信用评级调降至Ba2的“垃圾”级别,惠誉也给了该公司BB+的“垃圾”评级,而标普仍未更改其对曼氏金融的BBB-评级,不过这也是投资级别中最低一级。目纽约联储也已暂停了曼氏金融集团的初级交易商资格。
是又一轮危机的标志吗?
曼氏破产是继雷曼破产之后又一大的金融公司,它的破产对当前脆弱的金融危机的复苏蒙上厚厚的阴影。“如果我们不大胆行动和团结起来,全球经济将面临螺旋式下降风险,我们将可能迎来‘失去的十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1月9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讲话中强调到。
从种种迹象看,美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的银行业都已出现重大问题,而且恶化的程度向纵深化发展,可控到什么状态无法预测。最近在这两个区域又发生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因未能处理好债务危机被迫辞职,意大利政局面临考验。目前,意大利总债务高达1.9万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并且明年这笔巨额债务的五分之一即将到期。假如这将近4000亿欧元的债券全部换为收益率为7%的新国债,那么这对意大利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可能也会面临破产。
另一件事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人口最为稠密的杰斐逊县11月9日宣布破产,其破产规模达到41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一起地方政府破产案。进入2011年,美国许多县濒临破产边缘。今年10月,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立斯堡市向法院申请破产;截至6月,美国纽约市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20亿美元,首都华盛顿的财政赤字达到6.88亿美元,而加州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的财政赤字规模也都达到数亿美元规模。由于无法偿还数以万亿计的巨额债务,业界人士预计,截止2011年底,将有超过100座美国城市可能破产。
由以上两大事件可以看出,美国、欧洲的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融资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目前,政府已无力救助这些庞大的债务,市场对美国、欧洲特别是对希腊、意大利等国失去信心,靠市场融资的希望很渺茫。而且,欧洲的救助资金有非常有限,新一轮的欧债救助资金规模扩容决定将从现在的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但仅意大利一国的债务敞口就是1.9万亿,救助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并且到目前为止,承诺的还没有兑现,在这种情形下,债务危机只能更加加剧。”张茉楠对记者讲到。
曼氏破产让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美国和欧洲的债务是“共荣共衰”的关系。两大经济体互相持有各自银行业的主权债券,如果欧债出现问题,压力就会在美国,靠美国借债,只会造成美国的负债越来越高,届时也将出现无法偿还的局面。
“曼氏的倒闭已由债务危机转向更加恶化的金融危机,而且这一轮危机要比2008年更加糟糕,最坏的时刻远未到来。”张茉楠强调道。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传来曼氏金融集团破产的消息,这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间大约间隔3年。雷曼的发迹源于次贷,也终结于次贷;而曼氏则是在大举进军欧洲债务的途中被终结。
目前,曼氏金融集团正忙于料理后事。破产一周后,曼氏就已聘请了Arps、Meagher&Flom及Gotshal&Manges几家律师事务所,这几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对曼氏债务进行清理,以便做好对曼氏债务进行重组的法律准备工作。
据业内人士透漏,破产后的曼氏已私下与巴克莱资本、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麦格理集团、富国银行、杰弗里集团及道富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接触,但截至目前,上述银行中没有一家明确表示对曼氏债务进行收购。
三年前,负责雷曼破产清算案破产法庭法官詹姆斯?佩克所曾指出,雷曼兄弟6390亿美元资产的破产清算过程有望在10个月至24个月内结束。如今已过去三年,清算仍在进行当中,预言“要用10年”可能成立。不知,曼氏的清产案要用上几年时间。
巅峰的豪赌
在金融危机以前,“杠杆化”被认为是一种成熟的金融模式,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金融机构惯用和奉行的原则。这些年,这一原则已被华尔街大鳄们运用到极致,高收益已达到本金的30倍到40倍,甚至更多,金融大鳄们贪婪地享受盛宴,无不额手相庆。就在此时,破产的风险尾随其后。在一个个“大而不倒”的金融帝国倒下后,曼氏金融集团也没能逃过这一劫难。
有着200年历史的曼氏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走过的历程有着无数“赞誉”:曼氏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商,是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运营商;是发明CFD(差价合约)交易方式的公司,也是世界第一家把CFD交易方式介绍给个人投资者的运营商。“它是业界颇具影响力的衍生品及期货经纪商,美国政府曾将它指定为22家美国国债“一级承销商”之一,它在市场上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力。”业界人士评价道。
曼氏的美名度和信任度在业界受到追捧,同时2009年出任曼氏CEO乔恩?科尔津也是有着不同凡响的背景。科尔津曾任高盛老总、联邦参议员、新泽西州州长,此人是在美国政商两界游走游刃有余的人,他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谋求连任的主要筹款人,自今年4月以来,他已帮助奥巴马筹资至少50万美元。
科尔津上任之时,就赶上曼氏业绩不振,凭借在高盛打拼25年的经验,科尔津决定将曼氏打造成“迷你高盛版”,大举投资欧债是实现他的构想的路径。“这种玩法太危险。科尔津用5亿美元股权资本豪赌欧债,通过回购交易抵押和杠杆化过程,在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比利时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上持有63亿美元的净风险敞口。截至9月30日,曼氏的资产为410亿美元,债务总计397亿美元,外加3.25亿美元投资级别债券。据此计算,曼氏的资产/资本比率为80倍,而破产了的雷曼使用的财务杠杆也仅为30.7倍。由此看来,资不抵债走向破产是曼氏的必然结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到。
曼氏走到破产这一步,科尔津的豪赌成为主要原因。11月4日,首席CEO科尔津宣称,自己将辞去公司的所有职务,并放弃价值1210万美元的遣散金。这位昔日的金融狂人,黯然离去。《金钱和权力:高盛统治世界的过程》的作者威廉姆?寇恩表示:“从高盛走出来的人似乎都戴着神的光环,因为他们在华尔街创造了无数谜一样的财富神话。不过,离开高盛的人所创造的财富都不会高于他的老本营。大小不同的脚非要穿同一双靴子,能不出问题吗?”
由美国华尔街创造的“这双靴子”——以杠杆化为核心的金融模式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要终结,也将是慢慢地烂掉,在挣扎中等待新的“金融模式”,但目前的世界经济前景仍处于黑暗中,一点光亮也未显现。“曼氏的破产不是一朝一夕的,它的成因已积累了很多年。目前的金融危机已由单一性向复合型发展,它已引发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的‘震荡’,一切后果变化仍有待于观察。”张茉楠表示。
基于曼氏的资产状况,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该公司的信用评级调降至Ba2的“垃圾”级别,惠誉也给了该公司BB+的“垃圾”评级,而标普仍未更改其对曼氏金融的BBB-评级,不过这也是投资级别中最低一级。目纽约联储也已暂停了曼氏金融集团的初级交易商资格。
是又一轮危机的标志吗?
曼氏破产是继雷曼破产之后又一大的金融公司,它的破产对当前脆弱的金融危机的复苏蒙上厚厚的阴影。“如果我们不大胆行动和团结起来,全球经济将面临螺旋式下降风险,我们将可能迎来‘失去的十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1月9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讲话中强调到。
从种种迹象看,美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的银行业都已出现重大问题,而且恶化的程度向纵深化发展,可控到什么状态无法预测。最近在这两个区域又发生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因未能处理好债务危机被迫辞职,意大利政局面临考验。目前,意大利总债务高达1.9万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并且明年这笔巨额债务的五分之一即将到期。假如这将近4000亿欧元的债券全部换为收益率为7%的新国债,那么这对意大利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可能也会面临破产。
另一件事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人口最为稠密的杰斐逊县11月9日宣布破产,其破产规模达到41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一起地方政府破产案。进入2011年,美国许多县濒临破产边缘。今年10月,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立斯堡市向法院申请破产;截至6月,美国纽约市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20亿美元,首都华盛顿的财政赤字达到6.88亿美元,而加州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的财政赤字规模也都达到数亿美元规模。由于无法偿还数以万亿计的巨额债务,业界人士预计,截止2011年底,将有超过100座美国城市可能破产。
由以上两大事件可以看出,美国、欧洲的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融资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目前,政府已无力救助这些庞大的债务,市场对美国、欧洲特别是对希腊、意大利等国失去信心,靠市场融资的希望很渺茫。而且,欧洲的救助资金有非常有限,新一轮的欧债救助资金规模扩容决定将从现在的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但仅意大利一国的债务敞口就是1.9万亿,救助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并且到目前为止,承诺的还没有兑现,在这种情形下,债务危机只能更加加剧。”张茉楠对记者讲到。
曼氏破产让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美国和欧洲的债务是“共荣共衰”的关系。两大经济体互相持有各自银行业的主权债券,如果欧债出现问题,压力就会在美国,靠美国借债,只会造成美国的负债越来越高,届时也将出现无法偿还的局面。
“曼氏的倒闭已由债务危机转向更加恶化的金融危机,而且这一轮危机要比2008年更加糟糕,最坏的时刻远未到来。”张茉楠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