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脱氧野尻霉素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以5龄第3天家蚕为试验材料,经口添食不同剂量的生物碱DNJ,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肠BmSuc1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食不同剂量的DNJ均能引起BmSuc1基因在添食6、9 h出现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一定差异,添食4 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2.9倍,添食2 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5、1.8倍。另外,添食4 μg/头的处理组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在添食6、9、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添食2 μg/头的处理组酶活性仅在添食6、9 h显著高于对照组。由结果可知,酶活性变化与基因的转录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家蚕;DNJ;BmSuc1;β-呋喃果糖苷酶;实时荧光定量PCR
  中图分类号: S881.2;Q7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290-03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属于哌啶类多羟基生物碱,它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能[1]。研究发现,多种植物、微生物中均有DNJ及其类似物存在[2-3],其中桑树中生物碱DNJ的含量远高于其他植物[4-5]。
  蔗糖是包括昆虫在内的动物非常喜好的主要糖营养来源,分解蔗糖的水解酶有2种:一种是催化葡萄糖侧基的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另一种是催化果糖侧基的β-呋喃果糖苷酶(β-fructofuranosidase)[6]。DNJ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而对β-呋喃果糖苷酶没有抑制作用。DNJ能够通过抑制昆虫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阻止其分解和吸收蔗糖营养,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7]。已有研究表明,生物碱DNJ对非食桑昆虫卷心菜蛾、蓖麻蚕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8-9]。
  Daimon等率先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现了β-呋喃果糖苷酶同源基因BmSuc1,其编码的中肠蛋白酶具有蔗糖水解酶功能,且活性不受DNJ的抑制[10]。桑树的叶片、枝条和根茎等部位富含DNJ[11],寡食性昆虫家蚕一生以桑叶为食物来源[12-13],它能够克服生物碱毒性,正常吸收桑叶中的糖营养,主要依赖β-呋喃果糖苷酶充分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蔗糖营养,从而成功地避开桑叶生物碱DNJ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0]。
  本研究通过添食外源DNJ,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外源DNJ对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家蚕回避桑叶生物碱DNJ毒害作用的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供试家蚕品种为菁松×皓月,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主要试剂:MiniBEST Universal RNA Extraction Kit和M-MLV反转录试剂盒(TOYOBO公司),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Roche公司),生物碱DNJ(Sigma公司),蛋白定量测试盒和蔗糖水解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添食处理及样品采集 选取发育良好、体质量和大小相当的家蚕5龄第3天幼虫,采用经口喂食的方法进行生物碱DNJ添食,其中A组喂食剂量为2 μg/头,B组喂食剂量为4 μg/头,以添食灭菌水的家蚕为对照,添食后在同等条件下飼喂。
  取添食后3、6、9、12、24 h家蚕的中肠组织,对照组同时取材,每次取样均分成2份,1份用于抽提RNA,另外1份用于制备酶液,每次取样均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取5头蚕,样品收集后置于-80 ℃保存备用。
  1.2.2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按照MiniBEST Universal RNA Extraction Kit操作说明提取中肠组织RNA。在核酸蛋白分析仪上测定D260 nm、D280 nm、D260 nm/D280 nm值,计算RNA样品浓度,根据M-MLV反转录酶使用说明书将抽提的RNA反转录成cDNA。另外取D260 nm/D280 nm值在1.80~2.00之间的样品,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按照Real-Time PCR要求对选取的家蚕内参基因Actin3及目标基因BmSuc1进行引物设计。Actin3引物序列为F:5′-CGGGAAATCGTTCGTGAT-3′,R:5′-ACGAGGGTTGGAAGAGGG-3′;BmSuc1引物序列为F:5′-AATCCAGTCCTCTCCTACGTGC-3′,R:5′-TCCGGTCTGATACGTGTTCT-TG-3′。
  荧光定量PCR方法参照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反应体系20 μL,反应参数:95 ℃ 1 min;95 ℃ 15 s,60 ℃ 30 s,40个循环。用ABI公司StepOne荧光定量PCR扩增仪记录试验结果,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根据公式2-ΔΔCT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4],其中ΔΔCT=(CTBmSuc1-CTActin3)处理-(CTBmSuc1-CTActin3)对照。式中:CTBmSuc1、CTActin3分别代表靶标基因BmSuc1、内参基因Actin3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过程中扩增的CT值。   1.2.4 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测定 酶液的制备:取家蚕中肠样品,加入4 ℃预冷的1.0 mL磷酸钾缓冲液(0.1 mol/L,pH值7.0),在冰上匀浆,4 ℃、8 000 r/min离心5~8 min,收集上清。
  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蛋白定量试剂盒操作进行。测定原理是蛋白质分子具有—NH3 基团,当棕红色的考马斯亮兰显色剂加入蛋白标准液或样品中时,考马斯亮兰染料上的阴离子与蛋白—NH3 结合,使溶液变为蓝色,通过测定595 nm处吸光度可计算出蛋白含量。计算公式:待测样品蛋白浓度(g/L)=[(D595 nm试验-D595 nm对照)/(D595 nm标准-D595 nm空白)]×标准品浓度(0.563 g/L)。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下同。
  酶活测定原理是β-呋喃果糖苷酶能水解相应的底物产生单糖,该单糖在相应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同显色剂结合产生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05 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酶性:酶活性(U/mg)=[(D505 nm试验-D505 nm对照)/(D505 nm标准-D505 nm空白)]×标准品浓度(5.55 mmol/L)÷反应时间(20 min)÷待测样品蛋白浓度×1 000。具体操作参照蔗糖水解酶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酶活力定义:在37 ℃、pH值为7.0的条件下,1 mg蛋白组织1 min内水解1 nmoL蔗糖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食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的影响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添食不同剂量生物碱DNJ后家蚕中肠BmSuc1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试验中采取的是相对定量计算方法,将对照组BmSu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设定为1.0,当添食组BmSu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大于1.0时即为上调表达,若小于1.0时即为下调表达。从图1可以看出,添食不同剂量(2、4 μg/头)的生物碱DNJ均能引起家蚕中肠BmSuc1表达量在6、9 h出现明显上调趋势,其中处理6 h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处理3、12、24 h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均接近对照组BmSu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0。
  对比A、B 2个处理组可知,添食剂量越高基因表达量上调幅度越大,其中添食量4 μg/头的B组,BmSuc1相对表达量在6、9 h分别是对照组的1.84、2.97倍,而添食量2 μg/头的A组,在6、9 h BmSuc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8、2.19 倍(图1)。
  2.2 添食DNJ对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添食不同剂量生物碱DNJ后,由图2可见,不同剂量生物碱DNJ处理家蚕,均能引起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添食量4 μg/头的处理组(B组),在6、9、12 h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在处理6 h时,酶活性最高。而添食量2 μg/头的处理组(A组),在处理9 h时酶活性最高,并且仅在6、9 h时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由图2还可以看出,添食量4 μg/头的处理组(B组),酶活性上升速度较快,而下降速度较慢,在处理6 h就达到最高值,随后在9、12 h继续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24 h酶活性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添食量 2 μg/头的处理组(A组)酶活性上升速度较慢,而下降速度较快,在添食9 h酶活性升至最高值,随后急剧降低,在12 h已低于对照组,虽然在24 h的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桑叶的乳液中含有大量的DNJ、1,4-二脱氧-1,4-亚氨基-D-阿拉伯糖醇(简称D-AB1)等糖类似物生物碱[11],其中DNJ是一种强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而动物体内的蔗糖消化吸收主要依賴于α-葡萄糖苷酶的水解作用[15]。研究表明,添食DNJ能导致一些昆虫丧失吸收和利用蔗糖的能力,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8-9]。β-呋喃果糖苷酶属于另一类蔗糖水解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酵母菌和植物中[6],它也能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果糖,并且其活性不受DNJ抑制[11]。家蚕BmSuc1是第1个被分子克隆和功能鉴定的动物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10]。
  家蚕主要依赖β-呋喃果糖苷酶充分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蔗糖营养,所以桑叶中高浓度的DNJ对家蚕没有毒害作用,也不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10]。另外家蚕自身具有一定富集DNJ的能力,其富集部位主要集中在血淋巴、消化管和体壁[16-18]。但蚕体DNJ的富集、代谢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笔者推测DNJ进入蚕体后,一部分被蚕体吸收利用,另一部分随自身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家蚕无论是富集吸收DNJ,还是代谢利用DNJ,均需要能量。BmSuc1编码的β-呋喃果糖苷酶主要是水解家蚕体内的蔗糖,为机体提供糖源和能量,因此添食外源DNJ后,BmSuc1基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上调表达,同时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蚕体的DNJ逐渐被富集及代谢利用,其含量也相应减少,机体不需要消耗过多能量去应对,BmSuc1基因表达量及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本研究表明,生物碱DNJ能诱导家蚕BmSuc1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强β-呋喃果糖苷酶的活性,并且基因的表达规律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本试验中2种添食处理组,基因上调表达的时间点是一致的,都是在添食后6、9 h,但表达量却有所差异,添食DNJ的剂量越大,基因表达量越高。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也是在添食6、9 h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添食量4 μg/头的处理组(B组),12 h的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DNJ剂量越大,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间越长。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是否与DNJ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ughes A B,Rudge A J. Deoxynojirimycin: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1994,11(2):135-162.
  [2]Asano N,Nishida M,Miyauchi M,et al. Polyhydroxylated pyrrolidine andpiperidine alkaloids from Adenophora triphylla var.japonica(Campanulaceae)[J]. Phytochemistry,2000,53(3):379-382.
  [3]Kim H S,Kim Y H,Hong Y S,et al.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from commelina communis[J]. Planta Medica,1999,65(5):437-439.
  [4]Kimura T,Nakagawa K,Kubota H,et al. Food-grade mulberry powder enriched with 1-deoxynojirimycin suppresses the elevation of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human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7,55(14):5869-5874.
  [5]Yatsunami K,Ichida M,Onodera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deoxynojirimycin content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in leaves of 276 mulberry cultivars (Morus spp.) in Kyoto,Japan[J].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8,62(1):63-66.
  [6]Alberto F,Bignon C,Sulzenbacher G,et al.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invertase (beta-fructosidase) from Thermotoga maritima reveals a bimodular arrangement and an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aining and inverting glycosidase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4,279(18):18903-18910.
  [7]Kite G C,Scofield A M,Lees D C,et al. Alkaloidal glycosidase inhibitors and digestive glycosidase inhibition in specialist and generalist herbivores of Omphalea diandra[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97,23(1):119-135.
  [8]Konno K,Ono H,Nakamura M,et al. Mulberry latex rich in antidiabetic sugar-mimic alkaloids forces dieting on caterpillar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6,103(5):1337-1341.
  [9]Hirayama C,Konno K,Wasano N,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ugar-mimic alkaloids in mulberry latex on sugar metabolism and disaccharidases of Eri and domesticated silkworms:enzymatic adaptation of Bombyx mori to mulberry defense[J].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37(12):1348-1358.
  [10]Daimon T,Taguchi T,Meng Y,et al. Beta-fructofuranosidase genes of the silkworm,Bombyx mori-insights into enzymatic adaptation of B. mori to toxic alkaloids in mulberry latex[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8,283(22):15271-15279.
  [11]Asano N,Yamashita T,Yasuda K,et al. Polyhydroxylated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trees (Morus alba L.) and silkworms (Bombyx mori 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1,49(9):4208-4213.[HJ1.65mm]
  [12]楊继芬,吴克军,朱红涛,等. 8个云南栽培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244-248.
  [13]秦 凤,石 凉,童晓琪,等.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原蚕的繁育、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192-193.
  [14]Livak K J,Schmittgen T D.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ΔΔCT Method[J]. Methods,2001,25(4):402-408.
  [15]Krasikov V V,Karelov D V,Firsov L M. α-Glucosidases[J]. Biochemistry-Moscow,2001,66(3):267-281.
  [16]沈以红,朱 见,代方银,等. 野桑蚕和不同家蚕品系幼虫体内 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J]. 蚕业科学,2007,33(4):674-677.
  [17]施新琴,崔为正,孙 波,等. 家蚕体内DNJ富集规律的研究[C]//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南宁,2005:272-273.
  [18]Yin H,Shi X Q,Sun B,et al. Accumulation of 1-deoxynojirimycin in silkworm,Bombyx mori L[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2010,11(4):286-291.
其他文献
摘要: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与乳清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HP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HP含量。结果发现,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H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乳清中H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
摘要:为实现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无人管理下的智能通风控温,设计1种温度差动式日光温室通风系统。该系统采用闭环智能控制,首先用户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设定不同的上下限温度值;其次系统采集用户设定值、室内作物生长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最后通过3个指标之间的差动运算控制日光温室通风口的大小。调试结果表明,温度差动式日光温室通风系统可以将温度准确地控制在设定值范围,上下浮动误差不超过1 ℃,夜间温度提高2
摘要:以沃柑为试材,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以清水、200 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50 mg/kg咪鲜胺、1.5%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5 s,晾干后冷藏于温度为6 ℃、相对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研究沃柑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的60 d期间,沃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升高,可滴定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维生素C含量在0~15 d升高,之后急剧下降至较低水平;
摘要: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中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利用云南边境山区56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计量统计法和贫困测度方法,深入剖析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计后果,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辨析山区农户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可供决策者参考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云南省边境总体情况来看,非农业人口占比增加、复种指数增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等生
摘要:以厨余垃圾鸡蛋壳为原料,将其进行一定预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并磨成鸡蛋壳细粉。将鸡蛋壳粉与甘氨酸按质量比1 ∶ 2混合后在70 ℃下反应90 min,再于室温下静置24 h后得到针状晶体,然后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经分析可知,反应产物为甘氨酸螯合钙。用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对800 ℃焙烧的鸡蛋壳有膜样品、无膜样品与甘氨酸螯合后得到的产品进行熔点测定;对未焙烧的有膜样品和无膜样品
摘要: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材,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淀粉粒发育与灌浆过程和籽粒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授粉后30 d内,二者淀粉含量无较大差异,淀粉粒的发育从数量、形状和排布上均有差异;但在40、50 d时,先玉335淀粉粒大小较均匀,排列紧密,淀粉含量高于郑单958,而郑单958淀粉粒则大小不一,排列较疏松;到60 d时,先玉335淀粉含量增幅很小,但郑单958增幅较大;淀粉粒发育动态与灌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株,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猪伪狂犬病毒核酸作为模板,PCR方法将扩增得到的核酸序列克隆到PEGM-18T载体上,将克隆载体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测序鉴定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猪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猪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
我是一个生长在南方的男生,我今年高一。最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我喜欢一个女生很久了,数数也有五年了,一直到现在,我见到她依然心跳加速得快要“超频”了。我会故意在放学的时候拖延时间等待她,然后悄悄地跟在她后面,觉得见到她就无比的幸福。当她给我一个有意无意的笑时,我仿佛得到了全世界。这五年来,我都是默默地在关注她,关心她。以前是在初中和小学,时间都比较松,可是现在步入了高中,紧张的高中生活,让我
摘要:以灯盏花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研究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CO2激光对灯盏花几组抗性指标的影响。使用3种激光对灯盏花组培苗进行不同时间的辐照处理。结果表明,3种激光中,CO2激光辐照60 s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3倍,过氧化氢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3331 U/g;辐照180 s时,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244 μmol/g,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为0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以及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对香蕉生长情况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CK、CK Cd)相比,施用微生物有机肥(BIO、BIO Cd)后可显著增加香蕉幼苗根、叶生物量及其总生物量(P<0.05)。此外,还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总数35.1×107 CFU/g,降低真菌总数,使香蕉幼苗病情指数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