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区杏疔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杏疔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杏疔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疔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50-01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投资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程度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几年来,各乡镇和原州区林业局认真组织实施,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面积保存率达到95%,工程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加强建设成果后期管护依然重要。现就原州区11个乡镇退耕还林区成活率、保存率、病虫害危害及林木抚育、补植补造、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调研如下。
  1 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退耕还林1999年在原州区试点,2000年经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实施。截至2010年共完成退耕还林3.87万hm2,“退一还二”及荒山造林2.53万hm2,涉及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3.6万退耕户及头营镇的路梁、马原村;河川乡上黄等村的红梅园区,其中有20%的面积不同程度发生了杏疔病。最为突出的是黄铎堡镇的羊圈堡、北庄、老庄村退耕区;头营镇的路梁、马原村,河川乡的上黄等村的红梅园区。且树势弱的较树势强的重;未抚育管理的较抚育管理的重;密集的较疏生的重;纯林较混交林重[1-2]。
  2 危害症状
  杏疔病又名红肿病、叶枯病。该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有时也危害花和果。发生时整个新梢发病,节间短而粗,叶片成簇生状,严重时干枯死亡。病叶初期为暗红色,呈肿胀状,后逐渐变成黄绿色并增厚,质硬成革质,病叶两面布满褐色小粒点(为性孢子器),6、7月病叶变赤黄色,向下卷,遇雨从性孢子器中涌出桔红色黏液状性孢子。后期病叶干枯,变黑褐色,叶背面散生出小黑点(子囊壳),秋冬季节病叶挂在枝上不落。花朵花萼肥厚,开花受阻。花瓣和花萼不易脱落[1-2]。花被侵染后,萼肥厚不易脱落,开花受阻;幼果受害后,果染病生有黄色病斑及红褐色小粒点,生长停滞,干缩脱落。由于新梢逐年病死,树势及产量会受很大影响。为北方各省杏产业区的重要病害。还侵染东北杏、山桃、桃等[3]。
  3 病原
  杏疔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目疔座霉属。性孢子器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器壁与周围菌丝无明显区别。性孢子线形、弯曲、单胞、无色,大小为18.6~46 μm×0.6~1.1 μm,挤出时呈卷须状,无萌发及侵染能力。子囊壳近球形,壳壁近无色,有凸出苗孔口,大小为252~315 μm×239~328 μm。子囊棒状,大小为80~108 μm×12~17 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为10~17 μm×4~6 μm。子囊孢子在水中2 h即能萌发芽管,以后生出褐色付桌面器进行侵入。
  4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树上病叶内越冬。次春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到杏树幼芽上,条件适宜时侵入幼芽,病菌随新叶生长,危害嫩梢幼叶,一般于5月上旬发病,新梢长到16 mm左右时出现明显症状,到10月病叶变黑,并在叶背形成子囊壳越冬。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孢子1年侵染1次,无再次侵染。早春低温阴雨天气,适于侵染发病。
  5 防治方法
  5.1 人工防治
  5.1.1 清除病残体。杏疔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所以秋、冬季节彻底剪除树上的病枯梢、残桩、病果台,清除病枝叶、病死树,剪锯口及其他伤口用药剂或油漆封闭,减少病菌侵染途径。若连续数年,即可控制其危害。
  5.1.2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协调氮、磷、钾肥比例,注意疏花疏果,使树体负载量适宜,注意减少各种伤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3-4]。
  5.1.3 刮治病斑。在病疤周围延出0.5 cm用刀割一深达木质部的保护圈,然后将圈内的病皮和健皮彻底刮除,刮掉塑料布上的病组织集中烧毁。对已暴露的木质部用刀深割1.0~1.5 cm后涂药处理。可用格润5倍液、5%菌毒清水剂5倍液等涂抹。处理后20 d再涂1次[4]。
  5.2 药剂防治
  发芽前对树体喷3~5 °Bé石硫合剂,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消灭病原菌。抽梢期喷布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从杏树展叶期开始,每隔10~14 d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发病不重时,喷1~2次药,以防止子囊孢子侵染幼芽,或用1∶1.5∶200波尔多液喷防。
  6 参考文献
  [1] 周鸿升.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2012年度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林业建设,2012(5):8-14,22.
  [2] 侯月利,花蕾,郝明德.王东沟小流域果园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J].水土保持研究,2003(1):156-158.
  [3] 刘浩宁.杏疔病调查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93(2):26-28.
  [4] 张国林.丘陵区杏疔病的非化学防治[J].河北林业,1996(2):17.
其他文献
摘要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利用无棣县气象局1959—2016年的气象观测与灾情记录资料,对影响无棣县农业生产的各类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防御措施;山东无棣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31-02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有密
加入WTO给我国统计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统计教育创新便是一个崭新而现实的课题.文章从统计教育理念、统计教育模式、统计课程设置、统计教学方法、统计教材建设等5个方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进程和生产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把各种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期刊
介绍了柠条育苗地选择、做苗床、营养土配制消毒、种子处理、装土、容器摆放、播种、苗期管理及其雨季造林技术等。提出柠条容器育苗时间为4-6月,根据造林时间确定,至少生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