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密特朗访华二三事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2月11日,密特朗等法国朋友游览长城。(新华社图片)

  1981年2月9日至14日,以党的领导人弗朗索瓦·密特朗为团长的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应我党邀请来华访问,与我党建立友好关系,从而使该党成为西欧社会党中第一个与我党建立关系的政党。我作为翻译有幸参加了接待工作,见证了这段历史。
  法国社会党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1905年饶勒斯创建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1971年,在密特朗的领导下,法国社会党进行了重建,调整了政策和战略,扭转了战后20多年来力量不断下降的局面,成为拥有20多万名党员、800多万张选票、得票率占37%的法国议会第一大党。
  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是在该党处于上升时期来华访问的。当时的密特朗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满怀信心地要在3个月后(1981年5月)的总统选举中同前总统德斯坦一决雌雄。密特朗由于被推举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而辞去了党的第一书记职务,这一职务改由随密特朗访华的利奥奈尔·若斯潘担任。随密特朗访华的还有该党元老加斯东·德费尔,足见社会党对这次访华的重视。

与我党领导人友好会见


  我党对法国社会党派出如此高级别的代表团访华给予了很高礼遇。代表团抵京当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就前往钓鱼台国宾馆看望了代表团。胡耀邦表示,希望在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友好、自由、充分的交流,认为这将对中法两党、两国人民和世界范围的人民友好合作产生影响。密特朗说,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很久之前就想访问中国,他们注意到中国及其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他本人一直关心中国的发展,1961年曾来华访问。若斯潘作为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有必要直接了解中国,因此随他一道来华。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同中共领导人建立友好联系、法中两国友好合作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若斯潘说,他对能访问中国感到非常激动,法国社会党派最高级代表团访华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这次访问的中心活动是两党会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李先念主持会谈,中法两党就各自的国内工作和国际形势友好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在会谈中,密特朗高度评价中国自1949年以来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的人口、历史和现在的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是一切国际政策的一个中心点,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直接了解中共的规划以及对一些重要国际问题的立场。密特朗介绍了法国社会党反对经济、政治等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坚持维持力量均衡的立场;主张工业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应更大胆些,积极解决第三世界的债务问题,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让第三世界有更多的参与权。双方表达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方面加强合作的愿望。密特朗说,尽管法中两国相距遥远,但希望两党能建立经常性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邓小平的会见把法国社会党代表团的访问推向了高潮。一见面,密特朗就兴奋地对邓小平说:“非常高兴能见到您!”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谈到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世界力量均衡以及欧洲问题。他对密特朗说,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是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密特朗再次表示结识邓小平很高兴,希望今后能保持友好联系。邓小平回答说,他赞成今后增进相互交流。

邓小平会见随团记者


  随同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访华的有来自法国各大报社、电台、电视台的28名记者,他们密切关注着代表团的一举一动,以记者特有的敏锐捕捉一切可以获取新闻素材的机会。当他们得知邓小平将会见他们、接受他们的采访后,个个都很兴奋。记者们对邓小平并不陌生,十分了解他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期待与少年时期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见面。密特朗很了解记者们的心情,所以他告诉记者们在邓小平会见他们时不要错失良机。
  1981年2月12日下午,28名随团记者以及法国常驻北京的记者早早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门外大厅,背着录音机和照相机,举着摄像机和话筒,拿着纸笔,做好采访的准备。这时,邓小平正在福建廳同密特朗会晤。记者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福建厅的门,唯恐失去第一时间领略邓小平风采的机会。时间过了许久,福建厅的门终于开了,邓小平神采奕奕,迈着稳健的步子,微笑着走出福建厅来到记者中间。记者们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拥到邓小平身边,一下子把他围在中间。然后就是连珠炮似的提问,从密特朗访华到中共与法国社会党的关系,从国际问题到对“四人帮”的审判,邓小平都从容地一一作答。记者们不停地记着,把话筒伸过来,把这历史的声音录下来。邓小平风趣的讲话不时引起记者们的一阵阵笑声,使得会见的气氛愈加热烈活跃,在平易近人的邓小平面前,记者们显得无拘无束。
1981年2月12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密特朗率领的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中联部图片)

  会见一结束,记者们便急忙向法国国内报道会见情况。法国社会党党刊《团结报》社社长、社会党中央指导委员会委员克·埃斯迪埃高兴地说:“我们对邓小平能够会见并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表示感谢。”《巴黎晨报》记者评价说:“邓小平很机敏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他思路很清晰。”法国电视三台记者说:“法国听众愿意听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中国的观点是举足轻重的。”《世界报》记者说:“如果这次听不到邓小平的答记者问,就等于白来北京一趟。可惜时间太短了,要是有两个钟头就好了。”

密特朗执意要在北京的小胡同里走一走


  一天中午,密特朗同李先念会谈结束后,按原定计划要同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中方陪同人员到西单绒线胡同的四川饭店共进午餐。不知是哪一位法国的“中国通”拐弯抹角地找到藏在小胡同里的这家中国餐馆,把它介绍给密特朗,让他亲自体会一下中国人的食辣能力。   密特朗步出人民大会堂南门,一辆黑色红旗轿车开到台阶下,但密特朗并未急着上车,而是缓缓地望着眼前的景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若有所思,然后同围过来的几个法国人交谈了几句,就走下台阶信步而去。代表团中有人告诉我们说,密特朗不坐车了,要步行去饭店。中国陪同虽然对他的这个决定略感突然,但也不想令他扫兴。只是告诉他,从人民大会堂到四川饭店大约有二三公里路,要走将近半个小时。他不以为然地表示,就是想在北京的胡同里走一走,领略一下异国风情,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是啊,许多外国人对北京的胡同简直着了迷,甚至觉得无需把这个词译成法文,而干脆以音译的形式叫它“Hutong”。
1981年2月11日,中联部和文化部举行文艺晚会,欢迎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图为代表团团长密特朗同演员交流。(新华社图片)
1981年2月13日,密特朗率领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一行在山东曲阜参观。(新华社图片)

  二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好在没风,阳光也好,所以并不觉得很冷,阳光下反倒有点暖洋洋的感觉。密特朗兴致很高,边走边欣赏着路边的景物。大门后立着影壁的四合院、嬉戏的孩子、卖糖葫芦的老翁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把我叫到身边,问了一些关于北京风俗的问题。我陪他边走边谈。后来话题转到了我,他问我法文是在哪里学的、学了几年。当得知我曾在法国南部的埃克斯城进修法文时,他很兴奋地说埃克斯是社会党控制的城市,并问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我答说,那是个很干净很美的小城。他听后颇得意地说,社会党人在他们执政的城市很注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就是这位走在北京小胡同里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的人,3个月后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

未来的总统“朝拜”孔夫子


  密特朗在华逗留期间,北京之外唯一的外地访问是去山东曲阜——孔夫子的家。访问曲阜是应他的要求安排的,他去的目的就是“朝拜”孔夫子,看孔庙、孔林和孔府。密特朗在法国也享有作家的盛名,读过不少书,對中国的儒家学说也略知一二,并对孔夫子颇为赞赏。密特朗这次访问孔圣人的家乡,鉴赏着具有鲜明东方建筑风格的孔庙和孔府,思索着这雕梁画栋的建筑艺术怎样同孔夫子的思想融为一体,造就了这么一位圣人,似乎想要从中得到些启迪。
  密特朗在当地主人为他和代表团举行的晚宴上祝酒时说,他是慕孔夫子之名而来到曲阜,想在北京的政治活动之后来一点“超凡脱俗”,到这个儒家圣地进行默祷。密特朗从孔夫子的学说谈到中国古老的文明,强调孔夫子的思想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那天晚上,主人用丰盛的山东菜招待法国贵宾,一共十几道菜,都很可口。密特朗在孔夫子的家乡,吃着孔夫子的家乡菜,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一再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频频举杯祝愿法中两党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祝愿中国人民幸福。
  密特朗在离开曲阜回到法国3个月之后竞选获胜,当上了法国总统。他在孔夫子家乡的祈祷是否起了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但有意思的是,密特朗当选总统后不久,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在见到我党领导人时一再感谢我党邀请密特朗访华,说那次访华给密特朗带来了获胜的运气。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原局长
其他文献
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谱就了共创安全、共促发展、共享繁荣的经典巨作。在大变局与大流疫叠加影响之下,国际社会更需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互助,推进协作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  坚持平等互信,打造新型国际关系典范。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上合组织的根本宗旨,坚持包容和开放是其突出特点。上合组织成员国始终秉持相互平
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对外工作进入调整、开拓新时期,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下称“德国社民党”)的研究以及同其交往,就是一项重要工作.我曾长期从事德语国家政党的研究工作,多次
期刊
编辑老师:自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都遭受着这场大流疫的困扰,国家间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几乎所有活动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越南有句谚语:“乱世心乱必难平,乱世心安自然安。”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生,我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中国抗击疫情的专业认真态度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善意和诚意、爱护和帮助。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
期刊
2020年11月21日,时值法国“黄马甲”运动两周年,巴黎民众身着黄背心,走上街头抗议法国国民议会一读通过的《全球安全法案》。(ICphoto 图片)  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运动与环境及气候政治发生关联,形成了一种被称作环境民粹主义的新兴社会思潮。二者的关联并非巧合,其所凝聚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不容小觑。内外因素合力催生欧洲环境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与环境议题之所以可相向而行并在欧洲成势,从本
欧亚区域秩序、中美俄博弈和全球转型三者紧密纠缠在一起,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进程。全球转型指的是在经济科技推动下,以制度、观念和力量对比变化为基础,国际秩序、关键国家的体制与发展态势以及国家间关系在相互紧密关联中所发生的总体性变化。中美俄博弈,是世纪之交全球转型进入新阶段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国间互动。欧亚区域秩序构建虽远未成形,却聚合着全球转型与大国博弈之间的张力,透露着未来全球转型的若干重要信息
解放战争初期,为做好在港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南京局领导和组织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合作创办了达德学院。依托达德学院,南京局坚持以“爱国民主”价值凝聚在港知识分子,以党团组织为阵地教育在港知识分子,以运动、节庆和纪念活动引导在港知识分子,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南京局在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要重视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坚持党对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领导权,善于对知识分子开展正向价值观教育。新时代,要引导团结香港知识分子,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他们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保持香港
2021年8月29日,塔利班人员在阿富汗喀布尔街头执勤。(新华社图片)  2021年8月15日,在美军加速撤离阿富汗之际,阿富汗塔利班兵不血刃进入首都喀布尔,华盛顿曾经大力扶植的阿富汗前总统加尼随之出走他国。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赶下台20年之后,阿富汗塔利班再次取得国家主导权。  尽管阿富汗塔利班在争取国家权力方面已经取得初步胜利,但是国家重建的艰难任务也立即摆在了其面前。在此过程中,阿富汗塔利班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控制首都喀布尔,这不仅意味着阿富汗政府倒台,也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全面失败。因为美国非但未能按计划完成“体面的撤军”,反而向世界暴露了其极不负责任的一面,并遭到美国国内舆论、盟友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指责。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表示,执政7个月来,拜登政府最大的政策败笔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阿富汗的迅速崩溃。美国一手导演了自己在阿富汗的败局  1979年12月阿富汗遭
作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国家方案与典型实践,新型举国体制有着深远而厚重的团结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应对民族危机、团结建设强大国家、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团结勇攀科研高峰、团结共渡疫情大考而形成发展的立党兴党强党和治国理政重要方式。经过理论与实践的长期积淀,新型举国体制赋予传统举国体制崭新特点和丰富内涵。新时代背景下,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多重价值:团结领导、一心聚合力的政治认同价值,团结协商、齐心添共识的理论指引价值,团结办事、众心成大事的实践超越价值,团结克难、全心应大急的制度保障价值,团结发展、同心谋大同的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