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gan1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提倡教学回归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当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途径,让教学贴近生活。同时还应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由此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59-01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融入生活元素,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生活的要求与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在生活中做一个热爱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运用情境教学,实现教学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观察与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例如在学习《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班上每天上网的学生有多少?用微信的学生有多少?在上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陌生人?怎样与陌生人交往?会不会与陌生网友见面?随后教师再把握机会,讲解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保护自我的方法。只要找准了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更加主动。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既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能够用这些办法指导今后的生活,更容易将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为道德素养。
  二、结合生活经验,让教学贴近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与认识,实际上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一般来说,中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其逻辑思维以及处事方式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学生的生活经历,考虑哪些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把握。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做思想品德教学的铺垫,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点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解决的问题也都是生活中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当学生有了真切的社会体验后,就能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此时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解与“挫折”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经验,由此加深学生对挫折的理解。此时,课堂教学成了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平台以及拓展知识面的渠道,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各抒己见,评判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人们对于生活的评判是不同的,尤其是中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不足,因此他们所做出的评判往往是不全面的。对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两难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抵制不良诱惑》时,教师就可将未成年人与网友见面的案例讲给学生听:“某校中学生小白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非常聊得来的网友。某天,网友提出想见小白一面。小白非常犹豫,拿不定主意。”接着教师可提出:“小白到底要不要去呢?”此时学生明显分成了“去”和“不去”两种意见,同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随后教师可继续讲解案例:“小白考虑了几天后,经不住对方多次邀请,最终同意了。”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你认为采用何种方式见面比较好呢?”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当小白与网友见面时,网友提出生活比较困难,想问小白借500元钱,小白该不该借?为什么呢?”课堂上,学生再次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小白应该怎么摆脱困境?”随着案例和所提问题的深入,学生能够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教学内容也能够随之展开。
  综上所述,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的内涵,也使课堂充满生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发掘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由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包慧琴,赵月丽,韩美芳.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91).
  [2] 赵石才,刘玉才,徐世谦.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对于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崇。在课堂上学生要求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讨论,那么,加强合作与讨论也成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必然趋势,所以,教研活动的核心之一是集体备课。不过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走出集体备课误区,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误区;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是一个新颖、生动、形象的提法。本文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 ,探讨了为什么要增强活力 ,活力的内容是什么 ,怎样增强活力等问题。并且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起来,它正以其空间的无限生命力推动着部门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传统的商业经济模式
[摘 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下的重头戏,而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是需要小组的有效合作。在合作中既要保证学生学会课堂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要探索的课改之路。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由结合;互相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15-01  
本研究采用卡氏16PF量表对彝族双语教育两类模式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两类模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60%是相同的;一类模式男生和二类模式男生在聪慧性、恃强性
针对我国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邓小平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不断地探索、研究,系统地提出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一整套思想理论,既有效地指导了党、政府和人民的反腐败斗争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属青年中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势必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而高教管理的改革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30年代任鸿隽先生在四川大学进行的改革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任鸿隽
[摘 要]以一节高三生物讲评课为例,分析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高三生物讲评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情深入探讨有效的讲评策略,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三生物;讲评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94-02  试卷讲评是高三生物三轮复
[摘要]教材插图有效增强了课文内容的形象性和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成为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这样才能将教材用活、用透、用充分,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插图;导入;作者;文本;美育  [中图分类號]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1601  教材插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呈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