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的探索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龄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担负着重要责任和义务。作为美术教育者,要科学指导儿童绘画,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表达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和无压抑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美术教育 健全人格 发展创造力
  低龄儿童美术教育是面向低龄儿童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它是美术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領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儿童的审美、健全人格、发展创造力、促进感统能力的全面发展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低龄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美术教育活动中饱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色彩等等,都给予儿童不同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培养儿童互助合作及与人交往的技能,培养自信与相互欣赏能力。
  2.有助于儿童多种感官能力的全面发展。儿童通过对表达对象的仔细观察,对环境中声音的捕捉,对不同画材的触摸与使用等,不断提高视、听、嗅、触觉等八大感官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为人类有创造力,才有了人类所有的文化文明、劳动活动。孩子的幼儿期及少儿期的绘画活动,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期。儿童通过不同主题的美术活动的参与,通过专业美术教师的正确引导,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二、低龄儿童美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1.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美术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创作。抓住儿童绘画的每一个关键期或敏感期,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儿童绘画的热情和创造力。
  2.改变教学理念
  作为美术教育者,我们应该认真探讨“为什么教”和“怎么教”,儿童“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感知形象和热爱涂鸦的能力,但是儿童的美术能力又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帮助孩子们逐步了解和把握美术的元素和规律,激发儿童从感受具体形象深入到感受内在的想象和情绪体验,达到激发兴趣、发挥想象、鼓励创造的结果。
  3.创新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在设计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重视文化的多元性、材料的多元性、技法的多元性,注重美术与音乐、舞蹈、科学、生活的结合,充分调动多通道感知和多学科交融。在具体的美术操作中,教师只提供美术环境和美术指导,不追求作品的程式化、标准化、统一化、成人化、效果化。给予了儿童充分满足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愉快自由的游戏中发展各种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4.增强家校联动
  我们可以通过课后十分钟、亲子课、家长进课堂、家长助教、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进入美术教育活动的课堂,参与美术游戏课程之中,增加对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和体系设置的了解、认识,并在家长不断的参与中达到对美术教育理念的学习与提高,加强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认可与重视,并最终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美术活动。
  教授家长如何评价儿童的作品,如何听儿童说“画”,如何正确引导儿童进行绘画。家长或者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家校连动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总结
  低龄儿童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担负着重要责任和义务。作为美术教育者,要科学指导儿童绘画,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表达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和无压抑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儿童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探索,寻找最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在抖音刷到一条视频。视频里的妈妈装扮好正要出门,孩子跑上前开心地夸道:“我的妈妈好漂亮,戴了项链和眼镜,涂了口红,背了包包,还穿了好看的衣服。”夸完后,孩子兴奋地又挥手又跳。连屏幕外的我,都感受到了那种喜悦,忍不住会心一笑。  很多媽妈会觉得自己为人母后,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打扮上,而要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可试问,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孩子眼中,任凭岁月流转,妈妈都是
期刊
重视起来,孩子到了吃饭的敏感期   什么是孩子自主吃饭的敏感期?这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家长们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   当孩子表现出自己吃饭的意愿,就是我们所说的敏感期了。年龄上来说,一般8-12月龄的孩子,正处于自主吃饭的敏感期,不过这个时期也是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   行动起来,抓住孩子自主吃饭的敏感期   到了孩子自主吃饭的敏感期,家长需要做什么?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进食技能,家长要问
期刊
祁陶宇,科学学习力父母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副主任。   总是有家长抱怨:自己跟孩子说话,孩子总是装作听不到,不给予任何回应。“他才上小学二年级,也没到叛逆的年纪啊?为什么?”   请家长想一想:你是否给了孩子回答的机会呢?以早晨叫孩子起床为例,很多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是这样的,“起来了没,起来了没,快点,早饭要凉了!” “还没起来吗?在干什么呢?” “
期刊
一、调查目的及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神话故事《西游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多种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对此有所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园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神话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