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廷雍之死背后的真相

来源 :神州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作者对廷雍遗物的接触和廷雍就义的线索的收集始于“文革”中,对廷雍之死疑案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文中所提及的考证和线索对人们彻底了解民族英雄廷雍和廷雍就义中的疑点会有很大的帮助。6月13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廷雍之死:忠臣义士背后的迷雾》所介绍的史实,历来为国人所关注,读者可以通过本文深入了解廷雍就义疑案中被埋没的那一部分。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2007年6月13日播出了《廷雍之死:忠臣义士背后的迷雾》,节目的拍摄和播放引起了观众和历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正如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的编导和史学家们指出的:廷雍之死背后迷雾重重。当然,历史真相并不像央视《廷雍之死》中分析的那样直接明了,廷雍之死背后的许多秘密和史料随着廷雍的就义已掩埋了一百多年。让我们把时光倒转一百零七年, 随着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事态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走进民族英雄廷雍的世界。
  
  临危受命
  
  《廷雍之死》节目的解说词中提到:1900年是廷雍仕途的巅峰,他被清廷连提两级官至二品护理直隶总督。可是,清廷在庚子战火和民族危亡之际的任命,对廷雍来说,哪里是什么“官运亨通、大红大紫”,实际上是一张生死契约。廷雍毅然履职,则表现了他准备为国捐躯的坚定决心。在廷雍临危受命这一史实中,有两件事未曾被后来的史学家披露过。
  第一件事是廷雍本人的命运。
  1900年是廷雍的本命年,早有民间术士警告廷雍当年会有血光之灾,必须隐居寺庙。廷雍在裕禄殉国后接受清廷的任命,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在他内心深处非常忌讳民间术士的警言,在府上他绝对禁用任何铁器(包括做饭的锅)。廷雍壮烈就义时年仅四十八岁,晚清一品御前侍卫枯雅尔·奎濂在批注《二十四史》的遗稿中记录了廷雍出生日期。廷雍的生辰鲜为人知,至今在保定直隶总督府关于廷雍的介绍中,廷雍的出生日期仍以问号代替。
  第二件事,为什么要在国难当头之际,在御敌第一线产生护理直隶总督这样一个非实授的官衔?
  《清史稿》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天津城失陷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上书自劾,被清廷革职留用。1900年7月8日,调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催促兼程来京。事实上,从1900年7月8日到10月11日 (李鸿章首抵京城议和)这三个月中,李鸿章没有到直隶上任,也未行使过直隶总督的任何职权。而在这三个月中,侵华的战火一直由天津烧到北京,直至北京沦陷。在国难当头的危机下,直隶最高指挥官的位置自然是不能空缺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任命廷雍为护理直隶总督。任命这个非实授官衔的理由和前提是李鸿章不想赴任。假如李鸿章赴任并指挥直隶官兵抗敌的话,历史将是另外一回事。
  
  丹青与丹心
  
  据《义和团档案史料》记载,李鸿章履行直隶总督职权并向廷雍下达不准抵抗四国联军命令的那一天是1900年10月11日,而廷雍就义的时间是1900年11月6日。据考证和推测,廷雍被四国联军逮捕的时间是1900年10月23日,之后廷雍一直被关在狱中。史学家们一直无法考证:廷雍在狱中这一段时间在想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据笔者多年的考证,廷雍在狱中这一段时间想到了三个人:老上级、已殉国的前直隶总督裕禄;老朋友、裕禄的胞弟、清廷理藩院尚书裕德;还有就是他的儿子(此时廷雍已知儿媳怀孕,他不久就要当爷爷了)。廷雍对死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他在狱中静心画画。廷雍是清末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功力极深。廷雍就义后,他在狱中画的山水画、给裕德和儿子的书信被带到北京。廷雍在狱中画的山水画后由他唯一的嫡孙女觉罗·钟嶷保存,“松风画会”的老一辈国画宗师们和部分嫡传弟子都瞻仰过廷雍狱中的山水画。而廷雍在狱中给裕德的信,被理藩院尚书、协办大学士喜塔腊·裕德郑重收藏,用作师训。光绪三十年殿试二甲进士沈钧儒老人,曾在恩师、主考官裕德家中聆听过关于廷雍报国的师训,并牢记终生。
  至今,人们对廷雍面对侵略者审判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记忆犹新。但廷雍在狱中以丹青绘丹心的豪情和对未来捐躯的从容,却并不为人所知。
  
  迷雾解析
  
  四国联军对廷雍是先扣押然后杀害的,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清廷不在廷雍被扣的第一时间内提出抗议?为什么对忠于大清的二品大员不营救?当然,所有的问题的焦点又将集中在廷雍的时任直接上级——直隶总督兼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身上。为什么李鸿章急令廷雍放弃对四国联军的抵抗,但对侵略者扣押自己的下级二品封疆大臣置之不理呢?作为晚清最富有外交经验而此时又担任全权议和大臣的李鸿章是怎么看待廷雍被扣以至后来被杀害的?如果我们审视一下廷雍就义同期和之后发生的事, 或许对寻求答案有所帮助。
  让我们先看一下李鸿章在庚子战争中的立场。准确地讲,庚子历史中,清廷内部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斗争两派的焦点是:对义和团的“剿”或“抚”以及对外“和”或“战”。慈禧和光绪的态度一开始时是支持、利用义和团和抗击洋人。1900年8月5日裕禄殉国后,清廷的态度转为与洋人议和。据《清史稿》记载:清廷于1900年9月15日在朝内开始整治包庇义和团和倡议与八国联军开战的主战派,这是庚子清史中记录的第一次整治主战派,处理的方式仅是削爵和罢官。在这之后,清廷一次又一次地整治主战派,而且所用刑典越来越重,直至于1901年初将大部分主战派大臣处死。清廷对主战派越来越重的严惩和李鸿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李鸿章在庚子义和团和抗击八国联军两大事件的表现来看,他的立场是绝对与主战派对立的,更准确地讲,李鸿章是主和派的中坚。他作为清廷全权大臣在京与洋人议和,惩办中方大臣的名单也是由他呈给清廷的。这些主战大臣大多是李鸿章在朝中的异己,也是八国联军所惧怕和憎恨的清廷官员。据《清史稿》记载,不管八国联军如何坚持,李鸿章可以保护联军指要的首犯,也就是说李鸿章主宰对朝内主战派的生杀,八国联军是通过他向清廷传递八国联军索要罪魁名单并执行的。据《清史稿》记载:董福祥是杀日本书记杉山彬和指挥清兵围攻领馆区东交民巷的罪魁,八国联军坚持要清廷杀掉他。李鸿章对此自有解释,一句“当缓图之”,对董福祥的处理是罢职软禁于家中。而对清廷另一忠臣毓贤的处理则完全不同。清廷和八国联军议和后,毓贤先被清廷罢官,之后又发配新疆,行至甘肃时被就地正法。为什么对直隶的“罪魁”董福祥可以“当缓图之”?而对山西“罪魁”毓贤,在清廷已对其罢官、戍疆后,在途中予以正法?《清史稿》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董福祥的上司荣禄在清廷西逃后,主持朝政;而毓贤曾与已失势的主战派核心大臣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大学士刚毅关系密切而且观点一致,所以议和和惩办罪魁也掺杂着清廷的政治斗争。因政治靠山不同,命运自然相差悬殊。
  
  廷雍的立场是始终坚定地执行清廷的旨意。廷雍和李鸿章之间的工作关系要远比兵部董福祥与李鸿章的近,为什么李鸿章保了董福祥但不去营救廷雍呢?李鸿章任命周馥的史实道出了其中端倪。《清史稿》中记载:周馥随李鸿章入京与八国联军议和时,即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这一位置正是廷雍任护理直隶总督前的官位。直隶总督是李鸿章,直隶布政使是周馥,在李鸿章的直隶官员的班底中早已没有廷雍的位子了,这一切发生在廷雍被捕和就义之前。
  其实一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在着一种说法,清末民初崇彝所著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就有记载:李鸿章(谥号文忠)和廷雍的父亲崇中丞有夙嫌,当保定事急时,如果李鸿章对廷雍给予帮助和支持,则廷雍被罢官,或不至于死。
  笔者认为,若将央视《廷雍之死》所得出的推论和本文所提供的史料合为一体,将是廷雍之死背后的历史真实面貌。廷雍壮烈就义,身首两处。他的躯干被运回北京,光绪皇帝赐一银首后一起安葬于北京清河镇朱房村。如今,在河北保定市城隍庙内,人们敬拜着一尊廷雍的塑像。百年来,廷雍的民族英雄形象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一直铭记在民众心中。
  
  作者简介
  关瑞之,旅美国画家和国画理论家。七岁从师近代著名山水画家、古物鉴定家关松房先生学习山水技法。 关瑞之先生目前负责具有八十二年历史的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的国粹传承和海外学术交流事务。关瑞之先生2005年曾代表全美最大的华人团体——全美中文协会的十五万华侨,为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创作国画《朝晖》。
其他文献
11月10日,由重点城镇建设投资指导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重点城镇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吉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部分重点镇代表。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小康至关重要,而小城镇建设又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    首先,重点城镇建设投资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刘树斌传达了党的十七大有关小城镇
期刊
我早已听过不少关于陈毅同志的故事。在抗战时期,在香港、广州,不少同志和我谈过他在赣南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故事。在重庆,王若飞同志和我谈过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特别是抗战胜利以后,我回到上海,许多从新四军出来的朋友和我谈了数不清的他们那位敬爱的陈军长的佳话和逸事。  在上海解放的前三天,在丹阳和他是第一次见面。因此,不论是开会,或是向他汇报工作,我总是问一答一,问二答二,难免有些拘束。上海
期刊
有一个梦想,在群星之间,在蓝天之上;有一个愿望,在地平线外,在碧波之上;当尘雾飘过,前方崭新的星云开始升腾闪烁;当岁月走过,荒寒的宇宙深空变得生机勃勃;天空湛蓝纯净,海面波澜壮阔。乘着海风,踏着波涛,远望2号船奔腾在气势磅礴的海面上,洁白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蓝色的航迹不断延伸……  扬帆远航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被超级大国强权限制的国家。自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就几乎再没有走出过中
期刊
漷县镇有着传统的手工业基础。随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为了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更多的致富路子,漷 县镇积极鼓励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成立了家庭手工业行业协会和建起了投资420万元的海玲编织社就业培训基地,以及漷 县镇家庭手工业品展室。通过培训,加强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全镇家庭手工业产品涉及绒球、绢花、编织帽子、毛成衣
期刊
陈毅元帅,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是我党忠诚的革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战争年代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率领人民军队南征北战,英勇打击敌人,新中国成立后,又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建设人民军队、巩固国防和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工作关系我们能经常见到他,对陈毅元帅的丰功伟绩和稳健慈祥、乐观的风度,我们无不深深感到敬佩。  1967年文革期间,陈毅元帅在党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
期刊
作者简介  田明(田小明),又名咪咪,号燕鲁女史,河北深县人。自幼随父亲(著名画家田韵清先生)研习书画,后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陕西省书学院专业书画家、高级美术师。国画继承父亲写意鸿雁画风,擅长花鸟、山水、小动物。书法擅长隶书、草书,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多次获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家,文化部书画学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书画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曹州青年
期刊
“立德业以传世,记鸿爪以留痕”。著名香港幼儿教育家、慈善家陆坤慈女士认为,大雁都在雪泥上留下爪印,而我们做人,为何不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传承给后世呢!  由于家庭的原因,陆坤慈女士自小就有很强的自立意识。十几岁时就经常帮人抄写文稿,也因此,为她日后在文艺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大学时,在校方的帮助下,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从第一所幼儿园只有5个孩子,到一直办了几十年,办了多所幼儿园,经她雨露栽培的孩
期刊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  国家不能没有诚信  民族不能没有和睦  社会不能没有凝聚  创新不能没有思路  也许灵魂需要洗涤  或许行
期刊
作者简介  孙永国1938年生于吉林永吉,中共党员,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参加过大庆、大港、华北各油田会战;曾做过地质、土木建筑、教学、财会、律师、企业管理等工作。  他热爱本职工作,在国内外各石油专业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表论文,并多次获奖。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还一直从事文学、诗歌的创作,到目前已创作2000多首诗歌,并在《人民日报》、《千首诗歌选集》等报刊发表了近百
期刊
7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完善政策,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主持。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培炎、回良玉,国务委员曹刚川、唐家璇、华建敏、陈至立出席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