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历史教科书插图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聋校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科书的插图,发挥聋生视觉优势。以图激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图为抓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以图点拨,教育思想,形成“三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聋生教科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0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应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众所周知,聋生因听力丧失而造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缺失。“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开一扇窗”,作为人体的代偿功能,聋生的视觉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应发挥聋生视觉优势开展历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好历史教科书插图,以不断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概括的能力。下面结合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科书,谈谈笔者的粗浅做法。
  一、熟悉历史教科书,分清其中的插图种类
  插图具有直观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特点。以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为例,插图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历史文物图片,包括历史文物、复原模型等。教师应主要介绍它们的名称、出土的时间及地点、用途和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如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陕西临潼出土)等。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主要包括照片、画像等。教师应主要介绍他们所处的时代、地位、历史功绩等,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秦始皇画像》《汉武帝像》。第三类为场景图,包括名家画作、漫画、想象图、流程图等,这些图片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在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或过程,如《玉门关西汉长城》《造纸流程图》等。第四类为图表类图片,包括历史地图、示意图等。它们反映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如《西汉疆域图》等。
  二、灵活运用教科书插图,提高教学效益
  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是学生和教师都拥有的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用好教科书插图,辅以其他教学资源,促进聋生发展。
  1.以图激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历史教科书中选取大量的图片资料,主要目的是利用这些图片资料蕴藏的大量信息元素,帮助盲生理解教材内容,诠释教材的重难点,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由于聋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历史插图等史料进行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起到积极辅助作用。在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废分封,立郡县”,难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教科书中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让聋生体会秦朝中央集权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权力的分配和流通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后世王朝统治所继承和发展,进而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政治智慧,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以图为抓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聋生阅读文本,识读教科书的插图,最大限度挖掘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培养他们读图、识图、记忆、观察、分析、对比、概括、综合等能力。在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中,笔者让学生识读《元朝行省简图》,并设问:(1)指一指,元朝疆域东南西北各到哪里?数一数,元朝设立多少个省?(2)我们家乡镇江在元朝时属于哪个省?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找行省,感受“省”的概念,初步了解“省”的沿革变化,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3.以图点拨,开展思想教育,形成“三观”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与普通人有语言隔阂,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往往只能选择与同龄聋生交流,易与社会疏远。长期的自我封闭易让聋生形成封闭的“小团体”,缺乏自信心,是非辨别能力不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素材,运用历史图片或图文结合,寓德于教,以伟人为榜样,促进聋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可以出示图片《司马迁像》和《史记》书影,介绍遭受酷刑却忍辱负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史记》的司马迁的形象,让聋生学习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顽强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聋生实际,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佘汗青.运用历史图片提高教学实效[J].才智,2012(16).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出通报,命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等8个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根据《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对2012年申报城市组织了综合评
在新的出版环境和期刊竞争条件下,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编辑策划。编辑策划凸显了编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够引导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文章论述了搞好编辑策划工作的主要“抓手”
“大数据”产业虽然前景看好,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它的掘金情况却并非易事。然而尽管如此,很多企业还是对“大数据”投入更多关注,将大数据这一新技术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营销中。特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的传统教学法仍然有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的必要性。由于历史课程内容包罗万象、跨越古今中外,初中历史教师运用讲授法开展历史教学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师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国际视野与开放意识。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讲授法 必不可少 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真——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对字词进行解释,而是要立足全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对字词、短语、句子乃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所包含的情感、意蕴作深入的解释透析,从而嚼出文章的深意与内涵。  一、 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效果,品出真情  朱自清的《春》一文语言很有表现力,“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在朗读中要用欢快而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国家源于社会、社会决定国家、国家终将回归社会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依次更
对LZ1090D型车噪声测试分析后,采用隔声屏技术,整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下降2.7dB(A),已在国标限值以下。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村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持续不断、具体扎实、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方兴未艾。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教师来说,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转变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起思想品德课,许多学生感觉其乏味
本文以广西桂林客车厂设计的JT661和GL662A型客车为例,用计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客车在不同载客量下应力响应的差别。以此为基础,应用结构可靠性理论讨论了不同载客量对结构可
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青春团队,用7年多的时间,使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他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以"一网两刊三站"为载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