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任意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想到的都是“园丁”“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如今,打开新闻、微博,我们却发现这两个字往往和“体罚”“收礼”甚至“性侵”相联系,这让我有些泄气,直到前不久看到最美教师张丽莉写在QQ空间上的一段话:“作为教师,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献上整个春天;如果孩子们渴求一滴海水,那么,我愿倾其一片海洋;如果孩子们要撷取一片红叶,那么,我愿给予整片枫林……”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期在初阳湖畔备考时背过的夏丏尊的话:“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即是关爱你的学生,倾尽你的全部为你的学生护航。可是,究竟什么是关爱学生,这个问题我思索良久,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些许思考。
  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关心学生。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我一直坚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只要付出真心,学生定能懂得,随之便会支持教师的工作。而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就如开篇提到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她在客车失控冲过来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扑过去救学生,我想这正是关心学生的最好表现,而这种关心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成为一种本能,无需权衡无需考量。
  其次要做到尊重學生。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而这个年纪的学生特别是男生,都急于脱去稚嫩的外表,急于摆脱家长的掌控,急于证明自己的成熟。而这一心理变化,也就决定了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化。高中生不再崇拜或者仰视教师,他们更多地要求平等与尊重。他们急于变得强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他们也会变得异常敏感与脆弱。教师一个鄙夷的眼神,一句否定的话语,一个轻视的动作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巨大的涟漪。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应以个人的好恶评价和区分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时刻注意方式方法,不应让学生感觉你不喜欢不尊重他。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案例可供分析。我的班上有一个脾气特别倔的男生,运动会开幕式时,他非常排斥穿上我们班所选定的服装——白西装,在办公室里,我劝说了老半天,他硬是不妥协。我气急了,觉得这个男生怎么这么不知道好赖,为班级牺牲那么一点点都不情愿,真是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于是,我让他别参加开幕式了。当下,他抬着下巴仰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管他了。可是过了几天,有一个女生来办公室找我,告诉我他其实挺不好意思的,但又拉不下脸来道歉。我用怀疑的眼神望着这个女生,于是她打开了那个男生的QQ空间给我看他的日志。我才发现,他并不是有意刁难,而他对于缺席开幕式也是万分失落。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我们不能将学生不喜欢的事物强加给他们,而是要学会尊重。尊重学生,除了在德育方面,还应当体现在学科教学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在教学设计时,要具体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特点等各个方面。就拿我来说,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一个是坚志班,一个是重点班,两个班级层次不一样,学生的基础不同,那么我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就应该要做到区别对待,不能端着一个教案走进两个班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最后要做到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信任学生就是在对待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特别是对待一些有突出个性的学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抱有成见。对犯错误的学生,更应心平气和地与之交谈,了解原委,多角度沟通。我之前所带的班级是学校的普通班,说白了也就是传说中聚集了年段各路“精英”的班级。最初,迟到、早退、翘课、打架那都是家常便饭,可是我从不使用“训斥、检讨、叫家长”的法宝。“说说吧,老师听着呢。”“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会毫无理由地翘课。”“让我看看,打架的时候伤到哪儿了吗?”我坚信这些柔和的话语比起凶狠地训斥威力更大,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班的所谓“老大”到了后来甚至将手机主动交到了我的手中。我想这就是理解和信任所带来的好处。我一直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是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差生的,有时候他们的任何“出格”表现也许只是为了收获老师的关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特别爱看一部名为《十八岁的天空》的电视剧,那时我就梦想着能有这么一个有爱的老师,永远充满激情和能量,永远懂得放手和信赖。而当我站上讲台,我就告诉自己,要成为另一个古越涛。我想教师和学生不用斗智斗勇,不用尔虞我诈,不用厌烦抱怨,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我想教师和学生能彼此鼓励,彼此扶持,彼此安慰,因为我们有着共同奋斗的目标。我相信,爱是任意门,借助爱,教师能通往任何学生的心。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小小的“情景模拟剧场”,让学生融入其中,本色表演,以综合性体验模式代替提问回答模式,最终达到演读结合,以演促读的效果。  【关键词】综合性;课本剧;语文课堂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期刊
【摘 要】《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本文尝试从师生观、课程观、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几个方面来探究学习怎么做教育。  【关键词】师生观;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多元的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家庭
期刊
喷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由罗马人发明,当时,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古罗马人修建了12条水道,用来引入活水,并逐渐从饮用水发展成了装饰性的喷泉。在18世纪,西式喷泉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应用。现代化的喷泉,集齐电、光、声、水、力等于一体,妆点着我们的城市生活。每一次,看到公园里、广场上的喷泉,我便非常的兴奋,情不自禁的跑过去玩耍,在音乐旋律的变化下,喷泉变换出了各种优美的水姿。尤其是在夜
期刊
“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交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这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的观点之一。最近,我一直在看这类书籍,回顾我从教的这几年,当我以与书中的正确做法重合的方法处理发生在我与学生之间的事情时,确实令我感动。我深深地觉得,阅读,可以给人以力量。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将来要经历的,往往已
期刊
盼落人生何时起,唯有师德指引来。师德,吾生指引也!  ——题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唯见江明月。面对着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安于现状,还有一些人奋发图强,默默地接受着教育的洗礼,传承着爱的教育与人格魅力。因为有了辛勤的耕耘,这些莘莘学子才能得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
期刊
【摘 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做的远远不够,只有以爱心才能换德育,以真心换教育。只有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仰和亲近,听从教师的教诲,感知教师的关怀和真诚的爱心,只有用爱心才能换得学生的真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走进教室,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稚嫩的眼睛,顿时会让你生出一颗
期刊
我们常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连妹说,巧慧家的经,连念都念不下去了。  巧慧是谁?如果不是连妹突然提起,我差点忘了这个倔强坚强的女孩。  先说说巧慧的家庭吧!巧慧的弟弟出生不久,孩子的生母就因为夫家家境贫困便离家出走,跑去广州,至今不知具体下落。巧慧5岁时,继母进家门,巧慧家开始变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用连妹的话来形容,巧慧的继母就是讨债的阎王爷,打从进家门就苛待两个孩子。不给饭吃,不给读书都是常
期刊
【摘 要】码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母体,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当代景观的同质化现象促使景观设计朝着本土化、延续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的方向发展。论文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码头景观的表达,以重庆磁器口码头景观设计为实践,从它的现状、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探讨码头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码头;景观;传承;创新  码头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结晶,受地理、气候和生态等
期刊
一、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对比  课标教材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知识分布较散,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知识整理,而大纲教材知识呆板,灵活性不强,但在知识的整理上系统性较强,所以我们教师在总复习时,既要兼顾课标教材的灵活,要让学生充分回顾与交流,又要有机应用大纲教材的系统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如:各种概念、定理、结论的知识给出、各种知识类型的整理,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如:圆柱体积的四种类型,1.已知底面积和
期刊
如果说缘分是一首奇妙的诗,那么感觉就是一副最美的小鹿乱撞的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五言律诗。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微妙,为什么有些人只能擦肩而过,为什么有些人却能成为朋友成为知己甚至夫妻,说不尽也道不清。相逢是一首意犹未尽的歌,里面的微妙,只有是相逢的两个人用“心”这个放大镜去真心体会之后才能才能撞出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经历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罪名折磨,痛苦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人生的定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