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笔下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研究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技巧和目的,已经成为读者欣赏名著作品的主要原因。《野性的呼唤》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浓厚,二者的结合使这部作品更具魅力。本文以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为例,力图探索其笔下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全文共分为四部分: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关键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野性的呼唤》是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的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狗,讲述的是巴克在主人的逼迫下从文明世界回到野蛮世界的故事。尽管作品本身讲述的是一条狗的故事,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作品的写作背景
  1897年,在創作本部小说之前,杰克·伦敦曾经经历了一段淘金者的生活,在这期间他经常去一些酒吧与经验丰富的淘金者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淘金者们艰苦的生活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创作这部不朽之作的基础。1902年,杰克·伦敦返回了家乡,开始写作,并且于1903年出版了这部作品,作品中反映了其眼中残酷无情的人类社会。杰克·伦敦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他赞扬了人类勇敢、坚强的美德,同时也写出了艰苦的现实生活对人本身的迫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也是使该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的主要原因。
  二、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基本写作手法,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趋势之一。浪漫主义喜欢描述自然景色和赞美大自然,厌恶肮脏丑陋的现实世界。《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好地体现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例如:小说第一章中有一段关于环境的描写,大致是这样的:巴克住在阳光明媚的一所大房子里,房前有条林荫大道,四周有走廊,靠着砂石铺的车道,车道从白杨树下穿过了宽广的草地。房后的白杨树要繁茂得多,有巨大的马厩,有十几个马夫和男仆管理着。这些出现在作品开头的关于巴克生活的自然环境描写,轻松、愉快、活泼、生动,与之后巴克艰苦、可怕的生活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前后两种截然不同自然环境的鲜明对比更好地阐述了巴克是如何凭借坚强的意志来克服重重困难,而逐渐地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成长为狗队的领袖的。
  此外,小说第七章的标题是“呼唤的声音”,正好与小说的主题紧密联系、相互呼应。这段中有一段关于环境的描写,大致是这样的:沿着小河的斜坡,它们来到了一个较低的地区,这里是巨大的森林,森林里有许多河流,平静地穿过这个巨大的森林,跑了一段时间,太阳越来越高了,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在这部小说中,像这样展示浪漫主义的描写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自然景色的描写向读者更好地传递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大脑认知中,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要和独立于我们思维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保持一致。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有三个特点:第一,要体现真实的细节。现实主义要求对事物的细节要有一个真实的描述,并且要运用具体生活的图片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意象来影响读者,从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第二,要有典型的意象。现实主义通过典型性方法,挑选和提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去展示生活的本质特征。生活是复杂的,现实主义就像是摄影师履行自己责任那样用图片去真实地记录生活。但是,现实主义也要求作者要选择有意义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通过个性化和总体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第三,要进行客观性的描述。作者要从作品的真实情境和情节出发,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应该是从作者或者尤其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口中说出。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思维趋势,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同时,现实主义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
  《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运用了很多现实主义的写法。与此同时,他也反对过多细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认为过度的细节和个人情感描写会破坏故事情节的流利程度和完整性。例如:巴克在被拐卖之前,过着贵族般的生活。但是,巴克在被拐卖之后,其糟糕可怕的生活就开始了。有人用暴力殴打巴克,迫使巴克听话。后来,巴克开始懂得那个人的意思,不得不听从命令。这些描写意味着巴克开始从文明世界进入野蛮世界,开始逐渐明白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与此同时,巴克生活环境的艰辛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作品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进行了有机巧妙地结合。作品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使作者更加完整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优美的语言描写不但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而且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些因素使该作品闻名世界,成为其他作品效仿的对象。因此,读者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1]邓黎娟.文教资料[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教杂志社,2009.
  [2]聂依利.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3.
  [3]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随之变化。研究社会生活方式变迁是我们了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变迁更是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藏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西藏乡村保存了藏族的传统文化,生活
期刊
摘要:公共领域作为一种自由表达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会场所,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起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全球公共领域审美交往的主体成为一种变动不居的自我和他者,成为了永远的流浪者。由于虚拟现实与异国风情冲击着欲望的身体,因而更加彰显了情感的断裂和替代。  关键词:全球公共领域;替代;断裂;审美经验  公共领域作为一种自由表达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会场所,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环境的恶化十分严重,这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以及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创新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关心的。本文从一些案例出发,通过洛阳龙门石窟的申遗、以及地方政府对其的保护方面来探索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与看法,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科技创新;环境;可持续发展;龙门石窟  自从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
期刊
摘要:笔者将适合推广与发展我国传统技艺的德式“PBL”教学法引入金漆木雕的课堂,期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热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机会透彻和深入的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統文化与技艺。  关键词:金漆木雕;传统手工艺;项目式教学法;3D打印  一、德式“PBL”教学法简介  “PBL”教学法是德国高等艺术学府的常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完成某一项具体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
期刊
摘要:继刘慈欣凭借《三体》获雨果奖之后,今年8月郝景芳又再次给国人惊喜。然而,对于其获奖短篇《北京折叠》,舆论却褒贬不一。本文试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的成长来阐释作者的意图—在阶级固化、极权统治以及对资源的竞争日益惨烈的时代里,个人的成长只是审美幻象。作为女性理想的成长范式的美丽心灵,必将是到不了的远方。  关键词:成长;审美;幻象;美丽心灵  一、美丽心灵的在与不在  试图分析成长小说中的女性角色,
期刊
摘要:须一瓜的《灰鲸》通过描写一对平凡的中年夫妇的生活日常,展现了都市中普通个体的生存焦虑。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度挖掘都市个体存在价值缺失,生命尊严失落的精神困境,从而探求被生活之“重”所掩埋的生命本相。  关键词:《灰鲸》;生活;生命;精神困境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
期刊
摘要:《邊城》是沈从文先生最重要的一部代表性作品,曾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前100强,且排名第二,仅次于《呐喊》。《边城》以茶峒这一川湘交界处的边城小镇为创作背景,作者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并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的描述来展现人性所具有的善良与美好。但透过这种善与美,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一种隐藏的忧伤,而也正是这种忧伤,成就了《边城》作为文学作品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并为我们所铭记。 
期刊
摘要:在天津一二十年代的滑稽讽世小说中,董荫狐的《换形奇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原始期刊的第一手材料入手,对《换形奇谈》进行细读与文本分析,发掘出其重要的思想意义与文学史价值。  关键词:董荫狐; 《换形奇谈》; 思想意义; 文学史价值  在天津一二十年代的滑稽讽世小说中,董荫狐的《换形奇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虽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的研究者鲜有,但文学史的书写者都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期刊
摘要:周作人和丰子恺二人的儿童观,是“研究”与“审美”的不同层次;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是“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与“拒绝入世”的分道扬镳,归根结底,是“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的分歧。本文就二人观点展开对比叙述。  关键词:周作人;丰子恺;儿童观  哲学界和文学界对儿童的看法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此消彼长的阵营。一个是立于经验主义之上的儿童观,他们将儿童看成是未成熟的大人,强调教育和教训对于儿
期刊
摘要:老舍的兩部经典之作《四世同堂》和《茶馆》被人所熟知,本文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来讨论老舍在小说和戏剧之间在人物展览和表现手法上的贯通,从中可以看得出老舍笔下出现了小说化的戏剧和戏剧化的小说。他的这一创新开拓了文学界的新格局,对现如今很多优秀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四世同堂》;《茶馆》;人物展览;表现手法;穿插;铺叙;融合  小说和戏剧史老舍作品中占了重要的比重,单纯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它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