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慧:AI时代更要慢养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知名的早期教育和亲子教育专家,两岸亲子未来学与幼儿教育专家。拥有超过35年的幼教经验,在大陆指导过16家幼儿连锁机构,超过1500所幼教早教学校、2000位以上园长接受过她的辅导。在中国台湾,超过2500位父母参加过她的父母课程。著作有《AI时代慢养的勇气》等。
  林美慧女士是国际知名的早期教育和亲子教育专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两岸幼教领域。2017年她成立教育科技公司,研发“孟母密钥养好人评测系统”,创办“亲子未来学”父母成长课程,落实孔子两千多年来“因材施教”的理念,让父母可以凭借专业评测和亲子教育课程,了解孩子的性格与天赋,得到适宜的教养策略,因而在幼教领域和家长圈享有极高的威望。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慢养是扎根策略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几年,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成为热词。对AI时代的来临,家长们喜忧参半,喜的是人工智能将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忧的是我们孩子的饭碗是否会被机器人抢去?对此,您怎么看?
  林美慧(以下简称林):AI时代的来临不可阻挡。其实我们已经在享受AI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但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AI代表了压力,因为我们孩子的未来堪忧。我认为,家长大可不必焦虑,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是最不容易被取代的,甚至越是在高科技时代,我们越要重视人存在的价值。数据化的东西可以被归类,但人的情绪、兴趣,机器人学不来,机器人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但是不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我们擦眼泪。
  记:在AI时代,家长应该采取怎樣的教育策略?
  林:我建议家长们采取“慢养”策略。所谓慢养,有三层意思:第一是爬楼梯理论,家长提高了自己的眼界,在教育孩子时会少走弯路,孩子也自然有更广阔的视野。第二是扎根,时代的步伐很快,但很多事情急不得,能力常常是需要时间给予的,要像大树一样扎根,孩子将来才不会被AI替代。第三要善用黄金三角养育。所谓“金三角”,指的是家长、孩子和环境。家长要善于当孩子的伯乐,发现孩子的才华,要给孩子营造适当的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地熏陶。
  记:慢养就像大树扎根,这个比喻很好。
  林:慢养看似缓慢,不能很快看到成果,但慢养可以培养孩子的很多能力,这些能力不可能很快培养得出,要慢慢地体验。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刚烧开的水壶很烫,不要摸。孩子记住这个警告似乎问题就算解决了,但孩子不被烫永远不会知道被烫的感觉。怎么办呢?就是让孩子摸逐渐升温的水壶,了解温度的安全性。这就是体验,这就是慢养。生活中许多能力必须这样培养,速成不来。
  我认为,在AI时代,幼儿教育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幼儿教育重点不在于教育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找到生命中最好的自己。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不快乐。我曾经做过调查:觉得这一辈子很幸福的,十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他们有很好的经验,也有不少财富,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没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可否认,这就是速成教育的恶果,孩子看似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其实是自我迷失。想必,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这样的命运。
  兴趣如何变动力
  记: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可以从兴趣入手吗?
  林:当然可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拥有强烈的动机和强大的内驱力,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发地去努力。美国有一项针对哈佛大学毕业生长达5年的调查,比较毕业后依照所学专业或依照兴趣来选择工作的两组人,谁获得的成就比较高。结果显示,依照兴趣就业的人表现比较出色。
  记:兴趣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很重要,但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根据兴趣学习,很容易造成偏科。您认为原因何在?
  林:兴趣确实在孩子的学习上很重要,但是有一些观念需要澄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想读某些科目是因为没兴趣,甚至对读书没有兴趣,因而产生焦虑。这些家长必须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助力,但不是前提。也就是说,喜欢的事情会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但并不是只去学习有兴趣的事。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校课程尚属基础能力,是无论有没有兴趣都应该具备的常识。对于这种必需的学习,老师应该讲究教学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也要尽量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记:兴趣等同于能力吗?
  林:兴趣不完全等同于能力。能力要靠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慢慢累积,能力也不能和天赋混为一谈。比如,一个口齿伶俐、落落大方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演讲的天赋,但是如果不在声音控制、肢体语言、讲稿撰写、题材研究等方面持续努力,他的天赋也只能停留在儿时的荣誉记录。学习无捷径,要拥有能力,必须下苦功。下苦功是一种学习态度。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兴趣转化为愿意下苦功的动力。人天生好奇,幼儿是乐于探索和学习的,家长要善于引导。
  记:引导的方式有哪些?
  林:我给家长朋友们五个建议:
  第一,建立作息的秩序感。要让孩子有一个观念:上幼儿园也是上学,每天早上准时起床上学,晚上准时上床睡觉,和妈妈一起准备第二天上学要用的东西,在学校专心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从小要学习的。秩序感和时间观念建立起来,才能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晚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关掉电视、电脑,放下手机,亲子共读或各自阅读书籍。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真正成就大事的人,总是心怀谦卑、自觉不足,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孩子有了兴趣,还需要有责任感,否则可能随性而为或只维持三分钟热度,无法将兴趣变成能力。比如孩子对音乐有了兴趣,就需要持续地练习;对科学有了兴趣,就需要专注地研究。父母在安排孩子的作息时,应该给予孩子特定而充分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另外,孩子也必须了解,人不能只做有兴趣的事,像整理自己房间、帮助家长做家务等,跟兴趣无关,是该尽的本分。家长应该按照孩子的能力,安排他们帮忙擦桌子、摆放碗筷、洗玩具、整理拖鞋等,从每天的生活小事中培养责任感。   第四,给予鼓励。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动力,而且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当家长称赞孩子桌子擦得很干净、衣服叠得很整齐时,他学到了“把事情做好就会得到赞赏”,而且由此累积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日后面对课业时,他也会以正向的态度来面对。相信所有家长都不会吝于给孩子鼓励,但是鼓励要有方法,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鼓励孩子的时候,尽量说:“你很专心,很棒!”不要说:“你得到第一名,很棒!”最好不要用玩具等物质来奖励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以他为傲的眼神,或是和他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鼓励。事实上,孩子自己也会从兴趣中得到成就感,那也是一种激励。
  第五,期望要合理。适当的鼓励有助于孩子将兴趣发展为能力;过度的期望,则会扼杀兴趣。家长不要将兴趣视为孩子未来的职业或谋生技能,而一直逼他要取得高分和名次,而要以宏观的视角来解释能力,比如孩子对钢琴有兴趣,即使持续练习,他也不一定会成为钢琴家或钢琴老师,但是他还是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帮助他成为一个更有品位的人、懂得借音乐来减压的人,或是成为他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者。
  总之,在孩子发展出兴趣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没兴趣不能作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有時候我们会发现,原本一开始没有兴趣的事情,因为努力去做而得到了成就感,就产生了兴趣。智慧的家长会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奠定他一生乐于学习的基础,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多元能力的人。
  阅读习惯怎养成
  记:家长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主要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这方面,家长们十分重视,毕竟大家都不愿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请问,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林:孩子天性喜欢学习,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膨胀,所以,引导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正当其时。我认为,家长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给孩子选择权,诱发孩子自主学习。家长要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自发地学习。做法是营造一个轻松、温馨、丰富、自由的环境。就像吃自助餐,有人喜欢吃沙拉,有人喜欢吃水果,我们不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那就给孩子多准备一些学习内容,让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第二,不重结果重兴趣。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背诵,所以逼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有感到学习是快乐的。3~6岁是孩子对学习抱有很大好奇心的阶段,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持续抱有这样的好奇心,不要太在意当下的结果。
  第三,营造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快速在电脑、手机上获得很多资讯,但大多数资讯是碎片化的。阅读则不同。阅读可以让人通过读一本书来思考和理解。我在国外观察过很多家庭,大家在餐厅吃完饭,大人在谈话,孩子通常会拿出本书来读,这样的家庭气氛就非常好。要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环境很重要。如果家里摆满了书,家长有阅读习惯,孩子通常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孩子毕竟有很多是经历不到的,不可能南极、北极都跑到,很多地方孩子永远去不了,可是书籍可以让他拓展生活圈,获得更多感受。
  记:有些全职妈妈全天候地陪伴孩子,这算不算营造了适宜的环境?
  林:不一定,关键看怎样陪伴,对孩子过度保护有可能剥夺孩子的独立机会。陪伴的原则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孩子做孩子的事,家长做家长的事,需要的时候一起做。需要提醒的是,家长陪孩子时不要玩手机,最好跟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各自读书。陪伴孩子重点不在于量,而在于质。首先,家长要善于倾听,注重与孩子交流。其次,家长要善于引导。比如,妈妈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几种颜色,然后带孩子去公园寻找这几个颜色的东西。这样的游戏可能不用花很长时间,但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认知的能力,也获得了探索的乐趣,所以这是优质的陪伴。
  记:本刊的读者中,隔代育儿的情况比较普遍,问题也很多,您对这样的家庭有何忠告?
  林:我们把三代同堂家庭统称为隔代育儿家庭,其中,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很重要。如果主要教育者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只是和孙子一起玩耍,那么问题较少。如果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是主要教育者,孩子的很多行为已经逾越常规,则问题较多,也较严重。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跟祖辈善意沟通,告诉祖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果祖辈不接受,父母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交流,比如专家的意见、权威书籍等。需要注意的是,隔代育儿家庭要努力减少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针锋相对的情景,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否则孩子会处于一个不安的状态,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非常不利。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敌意,表情,可是,对不起,反省,并非,相似,莫逆之交  我把她当成我的莫逆之交,她对我也有相似的感觉,可是因为一次辩论会,我们险些断交。当时,她在正方组,我在反方组。辩论时,我一直充满敌意地瞪视她,可是她却对我报以微笑。我以为她是在故意气我,就用更凶狠的表情回击。辩论会结束,我不再搭理她。  回家的路上,我反省自己的表现,感觉自己太小心眼儿了。第二天,我主动向她说“对不起”,说我并非真的恨她。她微
天太热,儿子说:“爸爸,我想穿裙子。”  快入伏了,天气越来越热。  一天,我接儿子放学。路上,儿子说:“爸爸,我想穿裙子。”  我有些奇怪:“嗯,為什么?”  儿子白我一眼:“因为凉快啊,而且好看。”  “哦,”我明白了,“可你没有裙子啊!”  儿子马上笑容满面地腻到我眼前:“那可以给我买一条吗?我想自己挑。”我想了想:“我没意见。等回去后,咱们再问问你妈妈的意见。”儿子很高兴,一蹦一跳地围着我
中部地区是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区,虽然面临民工荒的冲击,但只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就有可能较之东部沿海地区更加顺利地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局面。    [样本解读]    江西全省动员“抢工”行动  ■吴明华  自2004年起,江西用工日趋紧张。起初江西省上下都没有在意,因为有着1000万富余劳动力的江西一直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作为战略重点。然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现实却逼
问:我上高一,成绩一般。我奋斗过努力过,但效果不佳,身心俱疲后是信念的动摇。请问,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面前,我还有必要努力吗?  沈欢  答:你既然上了高中,为的就是通过高考考上大学。而高考是人生最公平、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所以你不是有没有必要努力,而是必须努力,你的努力程度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上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  考大学,比拼的无非是锤炼专业知识的技能。那么,作为高中生的你,应该怎样锤炼呢?
人们常说,夫妻离婚,最受伤的是孩子。这话没错,但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牺牲自己的幸福,强忍着不离婚,真的值得吗?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幸福感真的能保全吗?  父母离婚对孩子有伤害吗?答案是肯定的  找到我咨询时,秦女士正被婚姻问题困扰着,凌乱的头发或许能代表她当时的心情。她告诉我,她恨不得马上离婚,一天都不愿再忍,但对离婚的原因她不愿多说,只说是性格不合。让她举棋不定的,是她7岁的儿子
问:10年前,我和妻子赵某离婚,8岁的孩子小叶随赵某生活,我每月付给抚养费。去年,小叶考上了大学。由于她当时才17岁,我负担了她大一的教育费和生活费等。现在,小叶已年满18周岁,为培养小叶的独立生活能力,我想停付撫养费。小叶却说,大学学费每年五六千,还有住宿费、书籍费、生活费等,开支很大,她自己无法解决。况且,在法律上自己还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要求我继续负担她上大学的费用。请问,子女成年后
云南省委宣传部网络危机公关的创新做法,引起了很多争论。这种处理办法是否恰当?面对网络舆论危机,政府如何进行公关?  案例回放  “躲猫猫”事件中的网络危机公关    云南省晋宁县青年在被刑拘期间突然死亡,警方称其因玩“躲猫猫”游戏中意外死亡。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网上一片质疑和谴责。为了平息网络舆论压力,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有多名网友参与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然而调查并没有查清
困扰:临近中考,疯玩手机  这天,我接待了一对母子。男孩张聪,高高大大的,与通常来访的孩子不同,他见面主动问好,笑容挂在脸上,表情轻松。而男孩母亲则截然相反,一脸焦虑,眉头紧锁,满脸愁容。这样一个男孩为什么要母亲陪同来访?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与男孩母亲单独谈话时,我说出了对男孩的好感和内心的疑问。  男孩母亲叹息一声,说:“您还夸他呢,您哪里知道他玩手机上瘾,都愁死我了!这孩子上初三,还有
15岁的深圳女孩姜馨贺和11岁的妹妹姜二嫚,是国内诗坛崭露头角的“00后”诗人,双双荣获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年度诗歌》等多个全国性诗歌选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曾做过相关报道。姜馨贺诗作近日还受到国际文坛关注,部分作品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全市所有车站和公交车、电车上展示。2018年7月,姐妹俩合作出版了诗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关于孩子的暑假和视力变化的调查。受访者中,41.4%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36.6%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15.5%是初中生的家长,6.6%是高中生的家长。72.6%的受访家长的孩子已经患近视,其中,轻度近视的占61.5%,高度近视的占11.1%。  调查中,68.6%的受访家长称近来孩子视力有所下降,18.1%的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