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未与市场需求和实际的职业需求完全对接、未导入企业案例与复杂的项目运作深度融合、未延拓考核形式与具体的岗位考评有效关联等问题,提出加强课程框架设计、整合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法、统筹课程手段、完善课程考核等教学改革建议,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C#程序设计课程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71-03
  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编程语言,能够直接用于完成应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C#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高级编程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编程语言,合理运用各种设计技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对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语言,属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作为高级别编程语言,C#语言集合C++、Java、VB等语言特性,可以称之为程序设计新技术集大成。C#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C#语言作为不同计算机程序的可见描述语言,一方面对语言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传授程序设计原理及方法技巧。现阶段,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程教学未面向市场需求,与实际的职业需求未完全对接
  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需要对职业素养进行分解,设置明确的课程教学标准与考核标准作为教学行动的重要指南。但是,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标准不统一,很多仅是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理解与学生实际来制定,未面向市场需求来调整,没有融入企业专家的重要意见和建议,缺乏相关职业在实际岗位上的操作要求与未来职业变化趋势,导致课程标准没有与实际的职业需求建立完全对接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未导入企业案例,与复杂的项目运作未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十分关注实训环节的设计与推进,常邀请企业的技术工程师或者专业领域专家来辅导,但是很多情况下没有在教学中导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降低了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感受程度,对项目实训也难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很多案例教学或者项目实训环节,都是教师基于教材或实训指导教辅资料中的项目内容来开展的,这些项目一方面可能无法体现出应用了C#程序设计的最新技术与思想,另一方面也可能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编程应用能力,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突出。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累的知識和技能,与实际企业所需要的解决复杂项目运作问题的岗位要求之间,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或独立操作完成具体的企业项目,学生对项目的思维判断、分析解决能力还不能与企业复杂项目运作需求完成深度融合,不利于岗位接轨。
  (三)课程教学未延拓考核形式,与具体的岗位考评未有效关联
  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考核办法是“日常出勤考核+课堂互动考核+作业测试完成情况评价+期末考试成绩”,这几项内容各占一定的权重,最终各项得分直接加权求和得到一个考核周期的综合成绩。在传统考核办法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单项权重较大,因此对整个课程综合成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但是,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有待改进,一方面,部分学生会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不注重日常学习与研究的参与;另一方面,在具体的企业岗位考评中,考核内容常常会加重日常参与研究、为项目进度做出努力等方面表现的考核,对日常的岗位技能的积累与应用要求较高,但目前C#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还未与企业具体的岗位考评机制形成有效关联,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高职院校应从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共建课程的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加强课程框架设计
  推进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框架,作为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将C#程序设计课程明确定位为.Net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适用于不同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的理论与实操技能,特别是要具备程序开发设计能力,能够为更持久地强化.Net系列课程学习奠定可靠的基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框架的设计如图1所示。
  从图1的课程框架可知,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在明确课程目标以及定位后,可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岗位需求对接,尽可能避免出现学生衔接知识点不畅、解释抽象概念不通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梳理与整合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形成更为细化的不同企业项目。同时,在项目任务分摊中又可分解具体性的多项工作任务,坚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关注岗位任务过程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参与不同项目的形式系统学习语言编程,能够不断体会和积累成就感,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
  为了突出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改革。教学方法上,主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与分步教学等方法,这三种方法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开发实操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岗位使命感等。教学考核上,主推项目考核、小组互评、成员测分等手段,这三种手段可培养学生理解学习知识点、解读资料内容、把握整体项目、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总体上看,这一课程框架能够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   (二)整合课程内容
  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须坚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关注岗位工作任务过程的原则,完成课程主要知识点的有效整合。
  按教学改革框架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要选定知识点组建企业项目,以开发项目的方式融会贯通传导知识,可设计6个可行项目,如表1所示。不同项目,又可具体到独立子任务中来体现相关知识点。
  通过项目分类与具体细化分解,学生可增强对教学流程的直观体验,在参与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增长知识,锻炼开发编程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不同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递进性,这样可促进学生的技能进阶。
  (三)规范课程教学方法
  为进一步强化C#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遵循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有效性。主要可采用分步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
  第一,“五步”设计教学法。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应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编程设计中“算法”概念的困惑,重点采用“五步”设计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兴趣与信心。如图2所示,“五步”设计教学法涉及五个教学步骤:第一步是认知算法功能;第二步是解析实例算法代码;第三步是课堂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绘出算法流程,逐行还原算法代码;第四步是使用计算机辅助验证所还原代码,增进算法理解;第五步是预留该类型算法实践题,帮助学生练习和消化。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平常心,不可急于求成,讲解要细致到位,尽可能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思维逻辑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图2  “五步”设计教学法示意图
  第二,分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逻辑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程序算法的抽象理解方面较差,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探讨,因此在程序分析梳理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交流,按照一定的项目理念分组,并将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纳入最终的考核成绩,而且小组的整体表现会影响项目的考核得分,这样就会让组内设计基础较强的组员主动帮助基础较弱的组员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更为实用的程序设计思维逻辑。
  第三,项目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向学生灌输项目的概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准确的定位。为增强学生对课程设置目标的理解和重视,教师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分解课程项目,从不同的模块或工作任务中梳理知识点与技能要领。通过不同的程序设计项目,学生尝试开发不同的程序,可体会到攻克项目难题的成功喜悦,建立更强大的职业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统筹课程教学手段
  科学的教学方法需要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实施。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丰富教学手段,整体上增加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首先,课程教室主用多媒体机房,除使用机房内的电脑外,还可使用学生自带的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等终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其次,利用院校开发的课堂管理软件、C#课程技术论坛,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及时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和思路。特别是在技术论坛中,可以考虑以学生发言、发帖的表现来计算日常成绩。再次,教师要研究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制作教学视频片段的同时,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平台或途径建立即时交流群,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突破时间与空间等沟通屏障。
  (五)完善课程教学考核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考核应多形式结合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应分3个部分:日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项目评定成绩。其中,日常成绩占25%,主要是平时课堂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及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论坛心得交流情况;理论考核成绩占25%,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理论成绩;项目评定成绩占50%,主要为开放性测试,综合评定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項目的表现,能够对学生面向职业需求的动手实践、钻研开发、协作突破等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总之,高职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课程框架设计开始就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明确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可以显著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资料应用能力、程序设计开发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职业荣誉感与岗位使命感、项目统筹能力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董虎胜,陆萍,李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2]孙振华,戎丽霞.浅谈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
  [3]蒋宁.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6(3).
  [4]林佳一.《C#程序设计基础》中培养职业能力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9(2).
  [5]梁德坚,姜思佳,陆大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库建设探究[J].广西教育,2017(19).
  [6]黄荣喜,蒋红军,粟圣森.基于ASP.NET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7(47).
  [7]蒋红军.基于项目驱动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9(5).
  [8]莫海宁,唐培和,孙自广.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4).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GXGZJG2015B182)
  【作者简介】蒋红军(1982— ),男,汉族,广西全州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本文选用3Cr2W8V在小型井式炉中进行铬钛复合渗实验,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Cr2W8V的铬钛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
目的建立怀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茎段、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宫寒不孕与不良生活习性、摄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寒凝胞宫,久寒伤气,气虚而气滞,气滞血瘀,瘀阻胞脉,其根本为真阳不足。受孕是一个复杂而又协调的生理过程,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丙
目的观察多数乳磨牙早失儿童戴用改良型丝圈间隙保持器和可摘式间隙保持器进行间隙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5年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治的34例替牙期多数乳磨
<正>1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学习了温度和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学习最后两种物态变化过程.教材以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实验、得
最近,俺发现有以下几个招数可以迅速减去身体各部分的赘肉,不过这几招只告诉你,可不许告诉别人哦!
根据对石家庄市100户居民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及分析,甲醛已经成为家庭装修后威胁人体健康最主要的有害成分,甲醛含量超标情况普遍且严重,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
宫颈癌是出现于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与性生活紊乱、早育、早婚、病毒细菌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有关。目前主要依靠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