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与建筑室内外之间的关系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窗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造型要素,它在建筑设计中虽不占据主体地位,但却是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上的一个重要设计元素。本文主要从窗的功能层面探讨窗的设计与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设计关系;阐述了窗的设计在满足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具有为建筑中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宁静环境的功能。
  关键词:窗; 采光; 视线;功能
  原始时期,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遮蔽、生存、生活的场所,躲避自然恶劣的环境,但为了生存仍需要与自然密切联系,窗,作为光口、通风口,为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存在,对于人们来说,窗,既通且隔。
  随着环境能源问题的爆发,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忽略的共存问题,建筑师们开始关注怎样才能使建筑做到亲近于自然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室内环境呢?尽可能的减少能耗、可持续建筑、綠色建筑等概念开始在当代展开。因此,本文从功能层面分析窗与建筑室内外之间的关系。
  1.从实用角度分析窗与建筑间的关系
  窗户从建筑的功能方面来看是作为风口、光口和视线的进出口,从外立面上来看,窗是实墙上的洞口,作为建筑物的空气流通口而存在。
  作为风口来说,主要是室内的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穴居或者半穴居,当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穴居的内部有了一个专门用于日常照明、取暖等其他使用方式的火塘,然而火的使用必然产生烟,人们发现烟会向上飘散,于是人们在穴居的上部打开一个洞口,以便烟雾的排出。此后,建筑在逐渐发展演变,窗户的功能也逐渐的增多,但是通风一直是窗的重要功能。
  作为光口来说,窗的另一项主要功能便是采光了,穴居的时代过去,人们发觉室内也是需要光线的,于是人们将门洞的洞口门扇开启,《论衡·别通》中说到“开户内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意思是说,打开门让阳光照进室内,但是日光并不能照到室内幽暗的地方,所以开凿出窗,开启门扇,用来帮助增加室内的明亮。窗就被赋予了另一个功能:采光。
  作为光口来说,开窗面积过大,有利亦有弊,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合理的规避室内问题的产生。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见到的花格子窗棂,虽说整体窗的造型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是窗格子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却是千变万化。花格子的上端一般会使用细小密集一些的小窗棂格子,因为窗的上端是进光较强的部位,细密的花格会有效的遮挡和过滤强光,进入到室内的光线不仅柔和,而且在室内地面也会形成斑驳美妙的光影。
  2.从视觉角度分析窗与建筑间的关系
  作为视线的进出口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史上,人们大致从魏晋时期才开始发觉窗可以作为取景框这一效用来利用,因当时的时代特征,士大夫们喜欢寄情于山水,通过直棂窗或者珠帘,欣赏室外的景色。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其中一种便是透过窗洞、窗格等看到的自然景观,不过此类属于经过人工选择的“图框”。杜甫的诗中写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句从文学意境层面抒情的描述了窗的景框效果。窗格所形成的取景框决定了其对于自然景物的取舍,并形成了一种“观赏画”的妙趣,自然景物也更加的栩栩如生。建筑中的窗不仅有向外看的需要,也有屏蔽外界视线的需要。随着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墙面大面积开窗的需求,房屋的室内情况大范围的暴露于外界视野之中,虽有窗帘等物遮挡,但窗本身仍有屏蔽外界视线的需要。
  中国传统民居中,为了保证室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常常不设外窗,或者设小的高窗作为通气口,在建筑院落中,缓解空间的封闭感,往往面向建筑内庭院开窗。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窗都十分注重窗的借景和框景作用,开窗的位置对着园中最好的景色,使自然景观更好的融入人工环境,有目的性的让风景透过窗户进入到人的视野中。
  在西方建筑中,窗本身是属于被观赏的对象,它对应出去的往往是天空,天空为底,那么窗格就是图案。如14世纪的哥特建筑内部,巨大的窗子射进了阳光,带来了色彩与光明,冲淡了教堂的幽秘和恍惚。室内的人望向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恍若更接近神明,窗不仅是望向室外的视野通道了,在这些教堂中,它更像是人与神之间联系的“通道”。
  当代建筑中,作为视线的进出口,窗对于建筑室内外的关系表现的更加直观与明显,缺少了古代建筑中的细腻变化,但是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
  3.从安全角度分析窗与建筑间的关系
  首先,窗的防盗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建筑问题,可以依赖红外线监控技术、人为的管理来解决。但是,因为建筑师的忽视,使用者随意增加的防盗设施会导致很多问题(尤其在在居住建筑等领域)。一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室内空间质量,二则影响火灾时的逃生,三则下层的防盗网反而影响了上层的安全。所以,窗的防盗问题不容小觑。除此之外,窗洞的位置、遮阳板的设置等因素也会对防盗产生影响。
  其次,窗的防水也是不容忽视的。雨雪能被风吹向任何方向,因此,不论是位于顶部或侧面的窗洞都有防止雨水侵入的问题。窗的设计中,外开窗的上口和内开窗的下口,一般需要做披水板和滴水槽,以防止雨水内渗;同时,也要考虑在窗樟内槽做积水槽和排水孔,将渗入的雨水排除。而窗框和窗扇的接缝,既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过窄时,即使风压不大也会产生毛细作用,从而使雨水吸入室内。当然,加设雨篷也是有利的措施。
  最后,窗的防虫功能就是窗纱的应用,是为了在开窗通风的同时防止蚊虫进入室内。防虫纱网的材料经历了植物纤维、塑料、金属到玻璃合成纤维的过程,趋向透明耐用。而防虫纱网的开启方式也从固定式、平开式、推拉拆卸式发展到卷帘隐藏式,趋于灵活方便。
  不论窗如何演变,窗的实用功能、视觉功能和安全功能的身份都是一直存在的。这既是对窗设计的限制因素,也是窗设计的来源,是窗融入建筑这个更大系统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 潘华.透过窗口看建筑[D].东南大学,2005.
  [2] 欧阳建林.湘南传统民居窗的调查与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3] 田迪.建筑构成要素—窗之解析[D].天津大学,2006.
  [4] 孙旭威.汪海鸥.建筑外窗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15,35(04).
  [5] 张朦.传统川西民居的符号学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 张恒.窗在公共建筑中的生态设计原则及细部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冯柯(1972.09—),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第二作者:李斌(1972.01—),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第三作者:廖方方,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在新的形势下党史研究在史料、解释、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困厄,在党史研究中可以借鉴人类学方法中的田野调查法、社区研究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等以弥补自身不足。文章以人类学
从广义信息探索主体和客体的相对性,就会发现国内两种量子力学的新解释或用消干效应注释盖尔曼量子力学信息观,仅限于结构信息层次,或独立提出改进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
美国现代小说家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常采用窥斑知豹的手法来表现人生,点到即止。空白的地方由读者去想象、去回味。 Hemingway, a modern Amer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测定人血浆中痕量炔雌醇的LC-MS/MS方法,并研究中国健康女性受试者空腹口服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每片含0.02mg炔雌醇和0.1mg左炔诺孕酮)后炔雌醇的药动学特征。方
海滨文化生活圈设计是现代城市中外在形象的重要表现,水平较高的海滨文化生活圈,能使城市居民在外出时有一个观景、休息和玩乐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海滨文
在综合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和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过渡中的“信息范型”论。
依据亚健康概念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含义,分析了中年知识分子亚健康常见的生理不适、心理不适、社会不适三种症状与成因;并从社会角度、单位角度、个人角度提出了中年知识
审美知觉是审美活动中创作主体对对象审美属性的感知,一种以表现为目的的直觉,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它是审美创作的基础,是审美想象、审美认识、审美判断的前提,也是审美愉
油液监测技术源于美国,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油液监测当作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维修和日常保养的必需步骤。油液监测技术具
目的:探讨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基因padi4_9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及与抗环瓜氨酸化蛋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