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垃圾桶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对西班牙阿德里亚诺港口的居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
  傍晚的时候,他们像往常一樣去港口散步。近岸的海面清澈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人们欣喜的身影,水里的鱼也清晰可见。人们惊喜地发现,垃圾都不见了,那个清澈纯净的阿德里亚诺又回来了!
  其实,这个惊喜全靠一张专吃垃圾的“大嘴”——Seabin(海洋垃圾桶)。
  它的发明者是两个很普通的澳大利亚青年——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他们与生俱来对海洋的热爱,让他们正在变得不平凡。


  他们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拜伦湾镇,那是个以美丽的海滩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而闻名的小镇。海洋对于这俩兄弟,就意味着故乡和童年。他们对海洋的爱,是一生都无法割舍的情结。
  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海洋却变老变丑了。一天,Andrew结束了一场游艇比赛,他坐在船的一边,看着海面上铺满了各种垃圾,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记忆中的海不是这个样子的。于是他对 Pete说:“既然我们能在陆地上放垃圾桶,那为什么不能在海里也放一个呢?”两兄弟一拍即合,决定为海洋打造一个垃圾桶。
  两个没有经验也没有经费的年轻人,光是图纸,就画了无数版,被废掉的实验产品也堆满了几个仓库。2015年,一个叫Seabin的产品终于从这个海边仓库里诞生。他们抱着这个垃圾桶,去各个码头和港口做测试。
  垃圾桶上有一根管道,这根管道需要接到岸上的水泵,利用水泵的吸力,将海水吸入圆桶里,顺带也会把悬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天然纤维袋里,而海水经过过滤再排出。
  虽然Seabin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它却没让人失望。各种水上漂浮物:塑料瓶、塑料袋、烂树叶,全被收入囊中,却从来没有吸进去一条小鱼!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世界各地都在争相报道这个叫Seabin的神奇宝贝。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各大码头,全世界的各大港口,都期待着Seabin的到来。
  人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近几年海洋污染愈发严重。人类随手丢弃的一个塑料袋、塑料瓶,一个烟蒂,一截废料,都可能伤害一个从未对你造成任何威胁的生命。根据美国《纽约时报》估算,每年因为人类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的海洋动物,至少有10亿条!
  Seabin的出现给这些海洋生物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一直苦于海洋污染问题的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Pete却认为能拯救海洋和自然的,不是科技,而是人类的环保意识。所以今年,Pete 的团队走进了大学校园,宣传塑料循环利用的可能性,鼓励大家减少对塑料制品的浪费。
  目前 Seabin团队正在和一个叫Parley for the Oceans 的环保组织合作,把从海洋里收集到的垃圾,做成鞋子或者别的东西。他们还正在尝试用Seabin收集的垃圾,去做Seabin的外壳,使整个过程循环可利用。很多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加入到清理海边垃圾的志愿队伍中。
  从2008年到2018年,这两个平凡的年轻人,可能也未曾料到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改变世界。但时间作证,他们做到了!
  (墨晗摘自开始吧微信号)
其他文献
两千多年前的洛水河畔,月华如练,雾气迷蒙,在古人的凝视中,神女宓妃驾着云车出现,如轻云蔽月,若流风回雪。诗人曹植为之倾倒,却因为人神殊途,爱而不得,最终只能怅惘地告别,并写下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惊艳诗句。  这里的“洛神”,是洛水之神,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的追求,表达出一种失落又感伤的情绪。而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读到这个故事后大为感动,挥笔一画
期刊
2014年2月,我拉着行李箱坐车去安徽录制《超级演说家》。我的人生好像从未遭逢过这么盛大的场合。面对摄像机、灯光,以及活生生的三百位观众和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四位导师,我要是不紧张,肯定是鬼附身了。我这辈子的紧张额度好像都用在《超级演说家》的第一轮比赛上了。  紧张不是最难忍的。最难忍的是,当我自我介绍完了之后,妄图缓解舞台低气压,提到早上来的路上收到的朋友的短信。朋友说:如果你紧张的话,就把台
期刊
如果某件事情,成功率只有1%,或者更小,你还会去做吗?  在接近仙境的南方古国,有这么三个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会!他们的国家,叫“夏虫国”。“夏虫”,来自《庄子·秋水》“夏虫不可语于冰”。这里的人,生命只有三季长,春生秋死,不知有冬。谁都没见过冰,越是见不着,越是想见到。  这天,一位年轻的将军,决定去寻找冰。随他出发的,还有另外两人,墨斗先生和力士。  他们先到西方古老的森林里,找一种神木建造
期刊
猫和狗,虽然都是人类的宠物。但为什么狗和人类的关系就更加亲近,而猫的性格就显得特别高冷呢?  狗被人类驯化,大概距今几万年。那时人类还处在狩猎采集时代,食物资源非常匮乏。狗要想成为人类的协作伙伴,除了看家护院、帮助打猎之外,还必须特别忠诚。因為在狗看来,人是提供食物和生存的主人。  但是猫是什么时候被驯化的?距今大概一万年,也就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农耕社会之后,食物资源已经没有那么匮乏了。  为什么
期刊
2018年1月18日8点左右,4位中国90后女生组成的“Kung Fu Cha-Cha(功夫茶茶)”海洋划艇队到达安提瓜岛码头,在泰斯卡威士忌跨大西洋划艇挑战赛中获得女子组冠军,同时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成为首支划渡大西洋的中国队伍以及亚洲队伍、划渡大西洋史上最年轻的参赛队伍和最快的女子队伍。  “功夫茶茶”,由汕头大学学生孟亚洁、陈钰丽、梁敏甜和黎晓冰组成,这个名字取自潮汕地区的文化标志——工夫
期刊
近日,在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三块广告牌》一举斩获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这部2017年的“奖项收割机”共获得了97项大奖,不仅在国外口碑惊艳,在国内也赢得诸多赞誉。  “当真挚的心已枯萎,所爱的人已逝去,谁还愿留在这荒凉的世上,独自凄凉?”清晨的薄雾,荒芜的乡村,破败的公路,忧伤的曲子《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缓缓而来。女主角海耶斯开车路过女儿被奸杀的公路,与三块无人问津的户外广
期刊
内容简介:  中世纪后期,梅达尔多子爵在和土耳其人作战中被一枚炮弹正好炸成两半,被医生救活。其中坏的一半被救回了奥地利老家,成为了邪恶的化身,极尽破坏之能事:他送给孩子毒蘑菇,将忠心的奶妈赶到麻风村,对一个美丽的牧羊女进行吸血鬼似的求爱。正当人们苦不堪言的时候,善良的那一半奇迹般地出现了,处处助人。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面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宿命的冲突。有趣的是,两半子爵都爱上了牧羊女帕梅拉。最后
期刊
呜哩:我们常常在争吵或者情绪激动时,冲动的话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总是会伤害身边最亲的人,事后想起来非常后悔。如果有一种人工智能做成手表的样子,可以戴在手上帮助控制情绪就好了。当情绪激动时,它就会震动,提示我们保持冷静,同时还能帮助我们解锁对方的情绪:喜欢、讨厌、有得商量、没得商量……然后按照各种情况给出应对的建议。这样,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让人着急的情商了。  花狗子:从小每每被逼着背古文或者单词的
期刊
17岁,我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仿佛有一束光拨开心头的浓雾直指内心。我开始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分裂为两半,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子爵梅达尔多被战火分成两半之后,生命趋向了两个极端,绝对的道德和绝对的邪恶。一个非善不为,一个无恶不作。被分成两半之前,梅达尔多对自己是漠然的,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不敢相信,所以不认
期刊
去年暑假,妈妈为了让我体验生活,介绍我去亲戚家的网吧打工。  一天,网吧里进来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白衬衣黑西裤,戴一副老式黑框眼镜,有些稀疏的头发三七分,纹丝不乱,看上去有一点儿古板和执拗。他清瘦黝黑,眼神里闪烁着焦急,四下张望着。  我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您好,您要上网吗?”“不是,我来找我的学生。”他环顾着四周。  旁边的网管阿刚拉住我,小声说:“别搭理他,随他去吧。”不一会儿,他紧紧拽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