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内容的提升途径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别,从起步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故居纪念馆除了存在场馆面积小、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等固有的、难以改变的客观局限性因素以外,还有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文物史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职能的转变等因素,原来的陈列内容已经与人们的认知需求和审美趣味逐渐脱节,陈列内容的提升工作亟须提上议程。文章结合陈胜元故居开展的展陈改造提升工作,探讨新时期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内容提升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内容;陈胜元
  陈胜元(1797—1853),字建珍,号晓亭,祖籍厦门殿前,清朝爱国名将。在鸦片战争中,陈胜元三次参与指挥战斗,率领士兵,身先士卒,多次击退英军,保卫厦门,表现出了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殉难后清廷追封他为“振威将军”,赐谥“刚勇”,钦赐提督衔。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称赞他与民族英雄陈化成“生同里,官同功,死同烈”,而并称“二陈”。陈胜元故居(图1)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原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溪岸街32—34号。2003年由于修建城市道路,为保护文化遗产,原建筑整体搬迁至陈胜元祖籍地湖里区殿前村。故居现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里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隶属于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由厦门市博物馆代为管理日常事务。故居内长期展出“鸦片战争与厦门”专题陈列,由于展陈老旧,2020年上半年,陈胜元故居进行了一系列的展陈提升改造工作,笔者参与了陈列展览内容的策划和文本撰写,由此引发一些思考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为今后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提升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1 从陈胜元故居看当前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内容常见的问题
  1.1 展厅面积小,观展体验不佳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面积受限于其本体建筑的大小,大多数名人故居本体建筑面积小,还由于名人故居是历史人物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陈列一般要留有一定比例的空间用以展示人物当时日常起居的场景,这样就进一步压缩了人物生平展陈的空间,有限甚至狭小的展陈空间对陈列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迁建后的陈胜元故居仍保留着典型的传统闽南红砖建筑风格,整体上由前院门厅和后部的三落主体大厝构成(图2)。现建筑面阔10.6米,进深38米,占地面积约403平方米。三落主体大厝左右两侧均带有一个小厢房,可用作陈列,一共有9个展厅,但是每个房间面积不大,特别是六个小厢房空间狭窄,陈列内容受展厅空间影响容易被分割,展陈提升前的陈胜元故居部分专题动线过长,经常有同一个专题横跨两个甚至三个展厅的情况,导致观展体验不连贯,注意力容易被打断,在提升工作中应合理安排每个专题内容的动线长度,提高每个展厅的空间利用率。
  1.2 展览定位滞后,展陈结构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博物馆的要求和期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代博物馆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物收藏、保存和研究,教育功能成为首要的。作为肩负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重任的公共文化机构,展览陈列是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展览陈列内容则是根据各博物馆的展览传播目的而设计规划,所以首先要明确博物馆的展览传播目的,做好相关展览主题定位,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陈列展览。展陈提升前的陈胜元故居展陈结构比较单一,基本陈列以“鸦片战争与厦门”为主,主要介绍鸦片战争时期厦门地区的史实,关于陈胜元个人生平的介绍仅在前言中有所体现,这与当时策展的展览定位和人物研究挖掘不足有一定关系。随着近年来博物馆教育功能不断被强化,除了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名人故居纪念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作用也被不断加强。在展陈提升工作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和定位展览的目的和主题,在充分挖掘陈胜元文物史料的研究上,进一步丰富展陈结构。
  1.3 展陈语言枯燥,趣味性不足
  如果说展陈结构是支撑展览的骨架,那么展陈语言就是运输展览重要信息的血液。陈列文本平铺直叙、语言枯燥冗长是大多数博物馆陈列的通病,博物馆陈列的目的是传播和教育,填鸭式的信息轰炸无法让观众在有限的观展时间内收获良好的体验。让大多数观众在短时间内能了解博物馆最想表达的信息,取决于展陈设计人员如何挈领提纲地处理信息,并运用趣味性的语言组织形式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展陈提升前的陈胜元故居陈列语言偏重于信息量的输出,文本过于冗长,在提升中需要注重信息的处理和语言的应用方式。
  2 从陈胜元故居改陈看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内容提升的途径
  2.1 融入时代精神,明确传播目的
  在陈列提升改造前,首先要重新明确定位陈列的传播目的。传播目的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展览的受众群体和当下时代主题,根据人物生平,结合观众的观展需求进行设定,同时要紧扣时代主题,通过激活人物身上的先进典型因素,融入时代精神予以展示,发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陈胜元故居近年来平均接待观众约有3000人,除了少量散客观众,多数为学校、部队等团队。根据人物生平,设计人员归纳汲取了其爱国奉献、孝顺长辈、感恩于行、勤政廉洁等方面的事迹展示宣传,可以覆盖多种群体的观展需求。陈列传播目的定位更新为:一是通过展示陈胜元的抗英事迹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二是通过展示陈胜元的为人处世和家风传承对观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三是通过展示鸦片战争中厦门地区的史实,使观众了解鸦片战争时期厦门的历史。这三方面的定位既多方位展现了人物的生平和功绩,也满足了对众观进行社会教育的目的。
  2.2 挖掘人物内涵,丰富结构层次
  改陈围绕三个传播目的,在重新深入研究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故居历史、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突出功绩、人物的为人处世、人物的先祖后世几方面入手,归纳提炼出陈列的分主题。第一部分“百年故居”,主要介绍陈胜元故居的迁建过程和现状。第二部分“鹭岛英魂”,主要介绍陈胜元的生平,采用叙事体和专题体交叉运用的方式,前三个单元“出身水勇”“抗英立功”“因公殉职”,按时间脉络总结介绍了陈胜元生平的三个重要人生阶段,让观众能直观地了解人物重大人生转折的经历和突出功绩,在最后一个单元“为人处世”中,运用“事亲孝先”“知恩图报”“廉洁奉公”三组专题来突出表现陈胜元为人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鹭岛硝烟”,主要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在厦门的战况,展示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能让观众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第四部分“高芳满门”介绍了陳氏先祖及后裔,陈胜元与其子孙,无论是从戎还是习文,或是经商,皆奉行孝悌忠信之道,对社会均有一定的贡献,也侧面说明陈氏一脉传习了优良的家风,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列结构的设定除了满足丰富陈列层次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故居的每个展厅的面积不大,为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尽可能不打断每部分的观展内容,设计人员在陈列结构层次中尽量进行细化分割,尽量让每组的内容不跨越展厅。   2.3 凝练展陈语言,增强文本吸引
  陈胜元故居改陈中,文本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加强文字提炼,陈列结构中的每一组都采用短条目小版面的形式,每个版面上的条目不超过300字。信息的高度提炼让观众能快速获得主要信息,分版面的布局让观众免于因信息过量带来的视觉疲劳。其次是改变文本的叙述方式,舍弃原本说教性的表述方式,采用说故事的形式,通过讲述人物生平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人物多方面的道德品质,让观众有自我消化的空间。最后是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采用反问、设问的语式,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引导观众主动思考,让观众对展览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3 从陈胜元故居改陈看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内容提升的意义
  3.1 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展陈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博物馆的职能发生转变,名人故居纪念馆蕴含着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除了传播文化知识,还身负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阵地。本次展陈传播目的的重新定位,是在人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赋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使命,提炼出陈胜元爱国、廉政等先进典型事迹,有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
  3.2 有利于推进历史人物学术研究工作
  文物史料是展览学术体系的支撑,是博物馆“说历史”的实证和依据,陈列内容提升工作是以人物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历史人物已经盖棺却尚未定论,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必定是不断更新推进的过程,陈列内容的更新工作也必定会推动人物文史资料的再次整合和研究工作,采用当前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眼光去审视、研究原有的文物史料,去重新发现旧的文物史料里的新问题和新关系。同时这也需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主动关注和搜集那些还未被发现运用的文物史料,随着当代考古发掘不断涌现的新发现,很有可能会出现与人物相关的新的文史资料,文物史料的征集研究工作会进一步催生新的学术成果,有利于推进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工作。
  4 有利于提升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展览内容的策划是一项集学术、文化、思想和技术的工作,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学术知识、博物馆学的业务功底,还要求策划人对教育学、传播学、认知学、心理学和美学有一定的研究。展陈内容提升工作无疑给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一系列操作实践的机会,通过更新人物学术研究、展览主题的定位和归纳、展览文本的提炼等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对展览信息传播规律的认知,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展览文本策划能力,既提升了理论水平,又增加了实践经验,为纪念馆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团队,有利于纪念馆的后续发展。
  5 结语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内容提升可讨论的论题很多,本文仅以陈胜元故居陈列展览内容提升工作为例,结合展馆实际状况,分析当前名人故居纪念馆常见的问题,通过重新定位展览目的和主题、丰富展览结构层次、提炼展览文本、增强文本表述吸引力等幾方面对展览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造,以达到进一步发挥名人故居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推进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及提升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2020.
  [2]刘晓斌.浅论人物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强化[C]//上海鲁迅纪念馆.新中国人物博物馆6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336-344.
  [3]高方英.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文字艺术[C]//上海鲁迅纪念馆.2013年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202-209.
  [4]赵瑛璞.关于人物类精品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9(1):64-67.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是通过对海南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节庆活动的调研,针对海南苗族节庆活动内容、特点及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进行的简要探析。  关键词:海南岛;苗族;节庆  节庆文化是指围绕各类节日所开展的相关纪念、庆祝等活动以及所形成的文化习俗的总称,是为顺应生产和生活习惯而产生的一种民俗文化,是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社会活动。苗族文化传统及社会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庆期间,民族文化的展示比平时更加集中和典
期刊
摘 要:目前所发现的汉代壁画墓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出土最多,文章以洛阳地区为代表,分别选取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时期形制相同的壁画墓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时期壁画内容的转变,探讨发生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而试分析当时社会观念和思想层面的变化。  关键词:洛阳地区;汉代;墓室壁画  自20世纪初壁画墓首次被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墓葬体现了汉代人的生死观念,不同于普通墓葬,壁画墓除了是思想的体
期刊
摘 要:考古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却一直承受着诸多误解,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公共考古便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使命。大庆地区有丰富的考古经历,也做了很多公共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地方开展公共考古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拓展思路,通力合作,将公共考古工作作为未来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大庆;考古;公共考古;公众;博物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人们就清楚历史的
期刊
摘 要:我国古代建筑彩画凝结着每个时期的独特审美意识和观念,这些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也是古建筑最为突出的特点。文章主要对古建筑彩画的历史发展研究、古建筑彩画技艺传承的个案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我国现阶段古建筑彩画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未来古建筑彩画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彩画;技艺传承;研究综述  0 引言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为重要的组
期刊
摘 要:保护文物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目前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欠缺,出现很多文物遭到游客破坏的现象,一些文物保护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此,文章以作者在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和文物稽查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为依据,探讨文物保护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安全;行政执法;经验措施  1 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  1.1 与文物保护和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所有中华儿女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这些珍贵的文物承载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已成为趋势。博物馆应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为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博物馆的旅游功能逐渐显露,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在人们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春节期间博物馆“旅游热”现象的成因、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做简单的阐述,并以此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从而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博物馆;春节旅游;文化旅游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文化单位,承载着一个地区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陶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陶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爱好和文化特征。从原始陶器造型的演变和发展中,我们可以窥探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一角。  关键词:白金宝遗址;古代陶器;器形  陶器的诞生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古代先民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依据不同土质的特点
期刊
摘 要:洛阳市宜阳县赵堡镇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是豫西地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被人称为“小延安”,人们也叫它“红赵堡”。近年来伊洛区抗日根据地部分遗址得到复原,本该得到足够重视的红色文化建设却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辐射半径小,对周边群众的影响力不够,有时甚至无人拜访。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说迫在眉睫,文章就这些问题做一简单探索,以更好地服务纪念馆的建设。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浙江湖州、杭州、绍兴出土的两晋时期纪年砖的“纪年”所指。首先梳理该地区纪年砖的材料、主要来源(砖文的著录、考古简报与实地走访),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关于“纪年”的说法,并结合对目前材料的分析、文献的梳理,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想、当地墓砖的烧造情况,探讨纪年砖的“纪年”问题。  关键词:墓砖;纪年砖:浙江  砖是从古至今运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夏代。①在战国后期,空心砖首先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