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疆写诗:改变语言与习惯(随笔)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习惯,是每个离开故乡的人必须要面对的。
  我在南疆的日子里,每天都学维吾尔族的口语。结果是,要我突然讲汉语时,会结舌,会短暂忘词。关键是那种腔调,已经完全脱离了我故乡的语言。
  过去30年我一直在写江南。在江南,我的湖州话像门前的小河,软软的、慢慢的、从不卷舌,缓缓流淌。在小桥上看对岸的炊烟融进雾中;看小船慢慢晃过;听评弹、湖劇、越剧缠绵的唱腔;听屋檐上雨水流下来的声音;看水的反光;喝着黄酒慢慢有了醉意等等。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中,大部分诗都不可能粗犷、豪放的。我曾在《用吴方言语境写作》一文中提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毕竟只有百余年历史,放弃了成熟的古汉语, 变换一种新语言(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我认为这不是一百年能解决的问题。我在探索江南诗写作的过程中,用吴方言语境写作,就我个人而言,使用吴方言比全部使用现代汉语更能正确表达我的江南情绪。
  诗是语言与情感的艺术,一首好的诗歌必然是有着语言的力量,还要有能使人共鸣的真情。真情来源于内容,内容来源于体验。到了南疆,我觉得要融入到当地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当中,才能全方位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现状。“融入”之前,首先要有语言的沟通,然后是适应一种新的习惯,这样才能正确表达。在南疆生活,缺水是现实问题。南疆人看到水,甚至听到水都会两眼发光,所以水是写作中经常思考的内容。白杨是人的卫士,有白杨树的地方一定会找到阿达西。南疆人体内都有一只羊,羊可以代表一个人,也可代表一个乡,羊是生活的一部分。维吾尔族人是一个生性快乐的民族,麦西来甫上的唱词与舞姿,足够让你品味一辈子。这些日常生活都是我从陌生到习惯的内容。
  在南疆的日子久了,我相信,语言与习惯是能构建新故乡的。在南疆,我说话语速越来越快,腔调越来越高,说过的话,有像白杨树到哪路就到哪的气息,这也许与维吾尔族语每一个词的音节较多有关。在新的语境中,我开始大块吃肉、喝高度白酒、用报纸卷莫合烟抽,在麦西来甫上跳抖肩舞。也许因为新的语言与习惯,使我正在构建一个新的故乡,这也是我为“正确表达”的准备工作吧。
  语言的表述与习惯有内在的关联,习惯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语言。记得1986年,我买了《鲁达基诗选》,当时匆匆读了一遍,并没有多大的收获。如今在南疆新的语境中,我重读《鲁达基诗选》时,感受完全不同,心中有了许多共鸣。
  从整体上来说,我认为诗要简单。要把诗写得轻松、干净,回到诗经时代;把诗写得冷静、凝练,回到诗的本质;把诗写得实在,让诗回到良心。
  在南疆,我试图写出有民族性格、有中西亚木卡姆韵律、有维吾尔族人传统叙述风格的诗。这是我在南疆写作的唯一祈求。
其他文献
没有对立面  他是认识那片树叶的,在他每天经过的街道旁的树上  有一天它落到他的肩上  他向它问好  它却有些冷漠,随即去了别处  他还认识这树上别的一些树叶,虽然它们也不认识他  如果它们落下来  他还会问好  一样不为热情没有回应而不安  驻长沙:雨中怀人  也曾黑暗中手牵手,也曾此世此生  也曾念念不已  也曾为香樟树,也曾为檀香木  也曾来世来生  也曾是我,也曾是你  也曾是我们,也曾如
期刊
“千山鸟飞绝”,除去柳宗元的那只  总有一只属于我们  假如这只鸟从我们身体穿过  最终将停留哪里  而我从未见到它留下的空白  能让我为之一哭  为之决然地斟上一壶酒  在酒壺里哭  我仍能看见它在我庞大虚无里飞  在我朽烂的骨头里飞  在我陡峭的悲喜里飞  它从对那些危险之物的拒绝之后  把我们送往正在仰望的事物  不舍昼夜地飞。如果你爱它  它会心甘情愿地飞向你  今生或者来世,我们都会发现
期刊
秋天最美的事情  无非是走在开满栾树花的  林荫大道上  那時花瓣正好一片一片落下来  落在你的肩膀上,头发上  黄昏也正好在那时落下来  你什么也没看见  顶着那些花  又走了好远好远  而河堤上刚刚抽穗的白茅  看见了这一幕  它们假装低头,假装不认识秋风  假装路人都有一双  行色匆匆的眼睛。  中秋的月光  月光照在岸上  月光照着流水  月光和一艘顺水而下的游船  相遇  光里再生出好多
期刊
挖 掘  整整一早晨,我们六人  才挖了八十见方的坑。  铁锨。洋镐。鹤嘴咀。铁锤  敲击铁钎,火花闪耀  晦暗的天空。  没有人愿意停下来——  雪把鲁中平原无限拉长,几只  黑背鸦在清晨的光亮中觅食。小巧的印痕  不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吞没。  平叔说:“三十公分的冻块,不容易砸透呢!”  此刻,某人的头上  正冒著热气,下陷的躯体被铁锨  来回扯动——  麦苗燃着绿色火焰,那些闪烁  泥土气
期刊
是的  父亲扎稳步,椭圆状推拉筛子的样子  像极了一名太极高手  漩涡里,有些谷子  像滑滑梯的孩子。有的,粘紧小泥块  心怀鬼胎  排风扇吼出判官的令箭  判决,无处不在  在父親面前  我就是颗谷子  夜色下,父亲是大一点的谷子  高铁上  火车如飞鱼  正赶往她的目的地  速度把竖栏隐藏  胶片似的播放出我想要看到的风景  黑色电线起伏着  蝶泳的身姿,犹如  海豚,不停跃出海面  白云是浪
期刊
马老汉  请记住他的轻歌慢板。  那些从中药厂下岗的日子仿佛一个世纪。  他怎么会一下子就老了,  与你在黄杨木的门庭里讲起往事。  然而并没有那么难捱,  他的从不讲理的邻居,  现在却成了生活中无法避开的空隙。  他唯一的小女儿正在读研,  点缀老伴儿睡衣上的补丁,  生命的乐趣  足够喂饱这匹长久沉睡的怒狮。  筑路工小记  他是那么专注于手头的工艺  竟忽略了我这个偶然的观察者  他首先检
期刊
跟着叶尔羌河走  跟着河走,天在水里是如此细腻  你可试试在倒影里找到那粒闪光的沙子  乐此不疲,眯着眼,看沙子行走在河面  走亲戚的人都有一个细长的影子  遮脸的布,在风中流动,皱褶犹如河面的水波  跟着河走,前倾的肩和流水一样耸动  流水中的小抒情如一把英吉沙小刀  好看,竟然如此锋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后会有期的仍然是那粒水中的沙子  跟着河走,见到亲人,那粒沙可以作证  你的敲门声会
期刊
山顶住着滚雪球的人  踢动一块小石头,石头经过的雪  就会慢慢有温度、水意和粘性  还有石头之心和抱团滚动之心  赤脚村童中的西西弗斯,拼命推着雪球  雪球拼命吃雪——  比雪球最大,比推下山滚得最远  飞跃而下的,滚到从未降雪的  山脚汉区。有人看着雪球滚下去欢呼  有人看着雪球滚下来欢呼  很久没有雪球滚下山坡了,每年冬天  山脚的人们都在谈论,什么时候  才能看见一颗巨大雪球  滚下来,仿佛
期刊
我喜欢世上一切玄妙的事物。就诗歌而言,我不认为诗歌仅仅是形象思维这么简单。我们耳闻目见的事物大多都是形像存在,如果只是照搬日常经验,把这些事物的形像存在记录下来(例如许多可以日赋数首的所谓“口语诗”),难道就是诗歌吗?我的诗学原则是,诗歌是意象的哲學,是语言的魔幻,是不可能的可能性。人人都可以写诗,如果诗歌只以分行而论;但本质上,诗歌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写起来绝对是有难度的,在诗歌的语境库存里,诗人
期刊
終于明白植物拔节的力量  河水流淌的力量,跟衰老一样  像云飞过山顶,鸟掠过树梢  芦苇荡下水葫芦抽动丝须  螺蛳修筑的宫殿还在一层层加高  苇叶上的修仙人早已渡河而去  杏树从光明进入阴影  与春天相隔几道木栅门,幼蝉若  寡言者在闷热中默默长大  星星探出头来,攀附在开花扁豆架上  明灭不定  转而生出一个浑圆的结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