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细微处,张扬谈话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是需要严谨的教学方法的。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思想方法 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43
  时间,是学生在生活中常接触的概念。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年、月、日”的认识。两者都属于认识时间的课程,教学方式都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本文将基于“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的片段,探讨有张有弛的教学方法。
  教学片段一:
  “年、月、日”一课中涉及的三个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2)一个月有多少天?(3)一年有多少天?问题(1)、(3)的探究较为简单,所以问题(2)的处理方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给学生提供2013-2016四年的年历表)
  1.你从这些年历表中知道了什么?
  2.你能圈出今天的日期吗?
  3.请圈出2015年5月31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5月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4.找一找一年中有哪些月份有31天,圈出来,并记录在表格中。
  思考发现:
  以上的四个核心问题显示出了本节课逻辑递进的过程。通过在四年的年历表中“找、圈”等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对比相同月份的天数,感悟和经历找天数的过程。“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年历表,不仅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表达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但它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以上的教学设计片段很好地关注了这一方面。但是,不能过分追求技能而进行机械操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证地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像这样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教学片段二:
  在理清了上述四个问题之后,即完成了本节课的大部分教学任务,接着又提供了如下素材:
  1.寻找身份证上有关“年、月、日”的信息;
  2.牛奶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
  3.电影票上的观影日期;
  4.商品的物流信息表;
  5.学校周历表中放寒假的日子……
  思考发现:
  这些素材的提供,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这部分师生交流的内容琐碎单一,如何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轻松谈话中完成这部分课程的学习。
  一是总领式地逐一呈现5个素材。引导学生:“你能找到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吗?”在每个信息之间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解释,让学生对这些呈现方式有初步的感知,唤出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是分解式地说一说每个素材中的信息。“挑一种日期的表达方式,说说你的理解?你有什么知识要介绍给大家?”
  三是总结提问:“表达年、月、日的方式有哪些呢?”
  利用这种“总——分——总”的形式来替代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更好地展现教师的教学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年、月、日表现形式的发现,并不是单靠一节课就能总结出来的。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怎样才能让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在面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学生时,教师设计师生对话必须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方法要有张有弛,教学环节要详略得当,师生对话要启迪思考。
  (责编 罗 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无痕式教育意味着教师应对学生的困惑、思维、感知、激情等熟视“有”睹,深谙知识的重心和学生的需求。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探寻有效生长点,使学生真正达到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生长点;无痕式教育;用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80-02  【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思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旨在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的实施,以教师的深度教促进学生的深度学。教师的深度教体现在“引”,教师的“引”贯穿课的始末,以活动为载体,以操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有序思想、探寻规律,建构深度学习。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有序思想;规律;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
[摘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先猜想后验证,并学会有效运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方法上的支持;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适度地“扶”,确保学生探究的有效进行;语言上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動力和信心,并将探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延伸到各种学习中。  [关键词]探究能力;三角形;培养  “最多能分多少个三角形”是
[摘要]分数是数概念的有效扩充,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是分数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顺学而教,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带领学生探寻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展示思维活动过程,“比”出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他们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中,教师搭建三个“脚手架”,引导学生拨计数器、对比口算、尝试减法,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攀升。  [关键词]脚手架;思维攀升;两位数;一位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1-02  一、教材研读与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
[摘 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圆的面积”的同课异构为例,通过分析和解读教学中各个环节设置的时间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指出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主体;对比;;圆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42-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摘 要]“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和理解算理,是小学阶段笔算乘法的总结。通过梳理教材读懂教学内容,进行前测,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三大策略:“计算”与“情境”相融,主动完成迁移; “算理”与“算法”相辅,自主构建模型;“估算”和“笔算”衔接,提升运算技能。 
[摘 要]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包括数学概念、符号、术语、式子等,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数学语言,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信地进行数学交流。教学“认识平均分”时,巧妙过渡、愤悱启发、动手操作及转换语言等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
[摘 要]多维度解读文本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英语文本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情节和主题等不同维度,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全面把握文本,领悟文本故事的寓意,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人物刻画方面的优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代际贫困突出,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要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成效,必须正确定位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借由案件剖析,笔者力图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案例中暴露出的职业观念缺乏、招生困难、办学条件落后、就业质量较低等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亟须从精准定位生源、精准就业培养、精准投入等寻求解决途径。  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方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