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预见性护理措施,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3例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切口是否有感染,并分析感染形成的原因,结果:本组93例患者中共有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20%。60岁及以上患者、手术时间在2h及以上患者、有其他合并症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90%、11.83%、13.98%,分别与60岁以下患者、手术时间在2h以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率比较,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率高低与患者性别无关。冬夏季发生率(13.98%)较春秋季(3.23%)高,P<0.05。结论:切口感染易发生在60岁及以上,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尤其在冬夏季应更加注意对这类患者进行切口护理。
  【关键词】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17-02
  医院感染可分多种,据统计,约33.1%感染发生在泌尿系统中,15.5%发生于肺部,切口感染约占15.2%,血液系统感染约13.2%,其余为其他感染[1]。切口感染是外科中术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将拖延患者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也是引发医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2]。因此了解引发外科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对保证疗效、确保患者尽快恢复、降低纠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于近年随机抽取入院接受外科手术的93例患者,了解其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经数据整理和分析,现已形成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93例患者一般资料(n;x±s;%;岁)
  1.2方法
  收集93例患者的手术记录、护理记录、治疗记录、病程记录及临床病理记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总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感染在各年龄段、性别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总结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预防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护理经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93例中切口感染人数、切口感染总发生率,切口感染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其他疾病合并情况,观察不同季节切口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共抽查93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20%。其中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共12例,手术时间在2小时及以上者共11例,共13例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症,冬夏季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详见表2。
  3讨论
  引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身体状况、院内环境、术中切口暴露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季节等因素[3]。本次研究发现与外科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状、季节有关。老年患者各脏器均处于老化状态,身体免疫功能下降,较其他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本次发现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90%,明显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下者。有研究者发现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36%[4]。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春秋季发生外科切口感染的机率为3.23%,较夏冬季(13.98%)低,说明外科切口感染与季节相关。夏季和冬季外科切口感染发生较多,因季节不同,温度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此外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时间越长,导致感染的风险升高。
  表2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n;x±s;%)
  注:感染率在年龄段、手术时长、并发症情况及季节上有差异,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上差异不大,P>0.05。
  通过对93例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总结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预见性护理:①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患者身体情况与切口感染率密切相关,对择期手术者应在术前增加营养,提高其抵抗力和手术耐受性。术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补充伤口愈合时能量消耗,促进切口愈合。②术前患者应用消毒肥皂清洗身体,改善切口部位环境,降低感染率。术前用脱毛剂、刮胡刀片等进行备皮,清洁皮肤,减少患者预备切口周围细菌数量。有报道显示,经术前备皮可将细菌检出率降至32%~45%[5]。③严格进行空气质量监控。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可预防由空气做媒介的感染的发生,并减少室内物体间接污染。常规紫外线消毒有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但紫外线穿透性差,仅能消灭空气中41.3%的自然菌,而紫外线联合二氧化碳氯并联合换气法可将杀菌率提高到98%[6]。外科有很高的无菌要求,因此在使用常规紫外线消毒时应坚持室内一天2次以上通风换气。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控制室温。严格按洗手步骤洗手,保证使用的清洁剂的质量。术中规范铺巾,选用抗菌手术薄膜,尽可能减少切口处损伤,缩短切口暴露时间。有资料显示,手术时间超过2h是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持续3h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近14%[7]。尤其注意冬夏季室温控制,应在23℃左右。
  综上所述,外科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患者身体状况、室内温度、合并症状等相关。应重点对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尤其注意冬夏季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及温度控制。
  参考文献:
  [1]陶云霞.外科切口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48-49.
  [2]董宇良.外科切口感染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32):181-181.
  [3]杨永红.外科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临床控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5):113.
  [4]朱爱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9):783-784.
  [5]袁小莲,章卫根.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17-719.
  [6]邹惠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3,8(1):72-73.
  [7]俞莹,陈志勇.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282-128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手术前后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在手术前后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及复发 方法:选取 2013年 8 月至 2014 年 7 月的 64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包括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急诊护理重点给予患儿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预防窒息、解痉。 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原因,为预防提供指导,并分析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观察预后结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1例出现产后尿潴留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尿潴留的发生原因,以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及心理护理等方式对所有本组产妇进行治疗及干预,观察预后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21例产妇经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后,均治愈出院,产妇经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中选取10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观察组复发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5cm,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个性化护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对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产科护理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增加个性化护理,调查产后一周产妇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以产妇的个性需求为中心开展护理,使产妇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缩短产程,减轻了产妇产期痛苦和不适及产后焦虑的发生,临床护理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实行人性化护理,提高了产妇住院满意度,同时也为产妇的临床个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ESD术治疗直肠广基癌前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直肠广基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行ESD术治疗的围期手术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后遗症。其中6例患者表现术中出血、4例患者为术后延迟性出血,均通过热活检钳电凝、APC、钛夹夹闭血管等方法成功止血;手术过程中有1例患
期刊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分析。方法:我院自2013年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分别在活动开展前及活动开展6个月后,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两组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患者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调查护理前后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后,我院全年医患纠纷发生率明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在神经外科重癥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方法:将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取消陪护,实施责任制护理,由护士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工作。结果:(1)提高了护理质量。(2)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3)患者得到全程、安全、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4)限制陪护、探视家属数量,病室管理有序。(5)提升了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