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误区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二、导入技能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导”就是引入,“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幫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家都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三、引入的方法
引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着重论述几种常用的方法:
1.原知识导入
原知识导入主要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原知识导入,这种导入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2.设疑阵,引起悬念法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疑”是学生思维的积极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录》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在《陆九渊集》中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向学生提出恰当的疑问,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是引入新课的一种好的方法。
3.类比引入法
类比是似真推理的一种方法,虽然由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但类比是科学研究的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中不少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就是从类比推理中发现的。因此,在引入时采用类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中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运用类比联想、运动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4.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导入新知识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新知识。
5.实验引入法
通过观察实验或学生的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除上述几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开门见山法引入;由数学的发展史引入;启发谈话,步步引导法;数学故事引入法等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引入中的误区及如何走出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存在着一些误区:不注意数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性;不注意先后顺序;提问不恰当。
五、总结
通过对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能的研究,可以得出导入虽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它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实现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教师要做的,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当教师像是帮小孩走路,扶他一把,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教师要做好“扶”与“放”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的思想上、行动上转变起来,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将其潜能更好地发挥起来,终身学习,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这才是新课标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英陶.教师职业技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21.
[2]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吴汉明.漫谈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中学教学研究,1982(4):25-30.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误区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二、导入技能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导”就是引入,“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幫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家都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三、引入的方法
引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着重论述几种常用的方法:
1.原知识导入
原知识导入主要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原知识导入,这种导入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2.设疑阵,引起悬念法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疑”是学生思维的积极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录》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在《陆九渊集》中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向学生提出恰当的疑问,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数学本身就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是引入新课的一种好的方法。
3.类比引入法
类比是似真推理的一种方法,虽然由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但类比是科学研究的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中不少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就是从类比推理中发现的。因此,在引入时采用类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中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运用类比联想、运动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4.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导入新知识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新知识。
5.实验引入法
通过观察实验或学生的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除上述几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开门见山法引入;由数学的发展史引入;启发谈话,步步引导法;数学故事引入法等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引入中的误区及如何走出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存在着一些误区:不注意数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性;不注意先后顺序;提问不恰当。
五、总结
通过对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能的研究,可以得出导入虽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它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实现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教师要做的,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当教师像是帮小孩走路,扶他一把,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教师要做好“扶”与“放”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的思想上、行动上转变起来,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将其潜能更好地发挥起来,终身学习,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这才是新课标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英陶.教师职业技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21.
[2]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吴汉明.漫谈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中学教学研究,1982(4):25-30.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