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写作培养,需要提升学生易于动笔和表达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渗透使用习作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上很多老师都是上独立的阅读课和写作课,往往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习作教学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文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它同学生的作文结合起来,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文的方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通过对阅读的多面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观察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进性全面的通篇阅读,然后对其中的重点优秀段落,需要做好合理的把控和掌握。让学生进行字句的推敲,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对于字句的理解深度。在阅读教学汇中渗透习作教学,需要合理的运用对于字句的推敲。学生在练习习作时,需要有相应的参照,而阅读中的重点阅读章节,以及作者的经典用词方式,都是习作的重点。而观察是学生吸取知识、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敞开这个窗口,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接踵而至。观察得越仔细、越准确,学生的作文就越具体、越生动、词句就越优美、文段就越精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尤为注意的是,观察应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逐渐掌握这些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发挥自己的才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实写出来,这样就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在阅读教学中巧抓文章精美文段,填补想象空间
  学生在文章阅读的时候,其中会存在一些空白的地方,这就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有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字词句段篇、阅读思考的积累,有必要还做精美“读书笔记”,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充分的词汇和思维。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留白内容,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这样的留白思考,能够逐渐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章脉络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写作来说,就是将词语连成句子,将句子连成文章。但是这样的连接,需要有文章的脉络和内容在其中。学生的思维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提升学生阅读中对文章的思考,才能够逐渐实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教学,融入习作教学,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留白的思考能力,逐渐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合理运用表达方法,提升语言的能力
  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而材料来源于积累。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才子郑板桥也称自己“腹内诗书藏千卷”。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诵读,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然能运用文字、驾驭文字。我们的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教学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多读,通過朗读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训练语感。学生读的越多,语感越强,在运用语言时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达意,写出得体的话。对于学生的的表达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通过阅读就可以对表达方式有全面的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同,所以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别。所以在进行阅读中习作练习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事情和作者自身的情况,合理的运用表达方法,提升对方法的合理使用水平。另外,语言的灵活使用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同样的表达方法,使用不同的语言,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要重视阅读中的习作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动笔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史料,并正确运用史料,是历史学科素养达成路径中的关键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着眼“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与研究,探索关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原则与策略,引領我县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史料实证 学科素养 培育 探索 
期刊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认为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以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要想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教科书是教与学之本。教学过程必须以目标为导
期刊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类课程越来越引起重视,比如美术、音乐等,初中学生正是青春期,学生们正处于个性张扬的年纪,如果在教学中重视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将会对学生的性格成长及审美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如何提升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学进行探究,提出几项美术教学个性化策略,帮助提高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授课质量,从而为其他文化学科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动力,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期刊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科素养越来越重要,基于素养为本探究式教学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高中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是学习较系统的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有知识内容抽象复杂,层次要求高,理论性强等特点,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陈述性教授和直接呈现结论的教学模式仍较为常见。  基于素养为本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理论课进行教学,以一定的实际载体实施理
期刊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近几年中考增加了理化生实验操作的考试,考试内容灵活多变,但其基本出发点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技能的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以下问题最突出: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差、操作程序不正确、学生实验理论与实验实际脱节等。针对以上问题,我校教师边思考、边研讨、边
期刊
一、管理学生的方法要灵活不要单一  (1)“良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新课程的引导是关键,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提高他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将新课程中可以联系到的名人趣事、科学奇观生动的讲述给学生,或介绍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比较热议的话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在课堂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习进行结合,让学生不知不觉
期刊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灿烂星辰,是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过后的人文精华,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在人格养成、情操陶冶、民族精神养育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直探人性本源,轻便吸取人生的智慧。但中华经典语言文字的高度浓缩和精练也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加之部分教师在诵读指导中不注重方法,一味让学生盲目地背诵诗文,但由于不理解诗文的大意,不能体会诗文的意境,因而所积累的东西也没能发挥其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学应运而生。我们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学如今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必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立下根基,培养前沿科学思维,还能够对今后社会的不断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如何教好信息技术学,如何在课程中更合理地应用数字化资源,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强调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磨炼小学生的意志,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