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心理困境与解决对策

来源 :当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其转化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却不容忽视。通过分析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故事,发现他们在转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活挫败感、职业自卑感、人生迷茫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心理困境。为切实破除这些心理困境,提出正视触发性事件,强化“减负抗挫”能力;自觉接受城市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精准匹配学习内容,发掘个人创业潜能;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加强批判性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交往能力等策略。
其他文献
我国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取得的成效与问题并存,主要表现在:依法治教水平大幅提升,但政策规范缺乏完整性;教育部门监管职责履行到位,但良性市场秩序尚未形成;幼小双向衔接逐步落实,但学段间未建立沟通机制;教育研究成果丰硕,但不足以解决现实难题;大众主流价值观渐趋理性,但未转变为社会共识。未来发展应在健全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继续加大教育监管职责,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环境;推进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提升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指导力;重构民众基于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等方向努力。
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和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基础、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由国家、院校和个体三个层面的实践构成,具有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公平发展、支持开放多元发展、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并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等基本特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开放多元高等教育体系,协调对外开放
创新创业文化是学校创业教育和师生创业实践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能够深层次地激发师生的创业意识和热情,调动师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师生的创业行为,并提供相应的保障。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元素,对这个国家和区域的创业实践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文化与历史是一种双重向度的关系,相对创业而言,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是双重向度的,既有鼓励创业的积极元素,也有束缚创业的消极因素。
民族地区从教育扶贫向乡村教育振兴变迁,关键在于构建教育改革与创新,求得民族地区“内生式”发展的思维框架。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探明乡村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与文化选择,关注乡村未来人才在创新文化、改造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这一要求则需要以课程为实现基础。大众科学课程是基于户外的,强调学生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互动性、探究性和体验性实践。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为目标,以科普课程的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为行动基础,以中小学各学科为实现路径,让学生具身参与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呈高发、频发态势。据调查,工伤事故大多发生在工人开始上班前6个月,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1]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3]可见,职业院校安全应急教育与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前期安全应急教育基础上,加强职业院校安全应急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开
不同教育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收益,而教育收益的变化又会影响群体的教育选择。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通过对“60后”“70后”“80后”三类群体中等职业教育收益变化的对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收益变化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中高职衔接不畅,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未来,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应合理制订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扶持和舆论宣传力度;推动中高职衔接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主体互动和要素耦合的逻辑关系。基于2010—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中等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2010—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地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态势;2010—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为平稳上升期;2016—2018年为快速上升期;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由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程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是当下职业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两年理实一体化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形成了实施课程思政,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及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也表现为由于中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所加剧的城乡间、地区间、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而制约教育的整体提升。当然,这与现实条件的阻碍和相关主体对教师流动价值的认识不足不无关系。因此,新时代需要正确认识教师流动的价值,充分做好教师流动保障工作,提高教师流动的质量和效益,不断释放教师的潜能和促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