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物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获得广大养殖业者的信任,在临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品,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很多,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以便发挥动物微生态制剂应有的作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一、制剂本身的因素
  
  1. 菌种类型。可供制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约有40种,但通常应用的主要是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根据不同用途,微生态制剂大体可分为环境调节剂、病原控制剂、健康增进剂等。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制剂。如预防疾病应选用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细菌制剂;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应选用芽胞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制剂;改善养殖环境应选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制剂。
  2. 菌种特性。由不同菌种制成的微生态制剂,作用效果不一。如乳酸杆菌耐高温、耐高压的性能差,在粉料中使用效果较好,而在颗粒料中使用效果较差;芽孢杆菌能耐受较高温、高压及酸性环境,在颗粒料中多应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制成的微生态制剂,或选用经过特殊材料包被的其他菌剂。制剂是由单一菌种还是由多菌种复合组成,其使用效果不同。
  3. 活菌浓度。微生态制剂菌株的活性对其效力的发挥非常重要。微生态制剂在储藏以及利用加工过程中,由于氧气、高温等因素使其大量失活。因此,必须加强对剂型的研究,以提高活菌浓度,提高活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延长产品保存时间,如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微胶囊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或充氮气包装。同时要求厂家在生产时应对菌种进行系统鉴定,产品出厂时应有足够的菌数,以保证在规定的储藏期内能达到必需的活菌数。我国规定芽孢杆菌含量≥5×108个/克。
  4. 使用剂量。为了保证有益菌能够发挥作用,适宜的添加量是重要的,添加量不足或过量时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正常要求每天要达到108~109个菌体的菌量才有效。
  5. 使用方法。必须根据使用目的来选择使用方法:一是连续性使用,主要适用于预防某些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改善饲养环境卫生等;二是一次性使用,主要适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相比较而言,连续性使用效果较好。
  
  二、动物因素
  
  1. 种属不同。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而细菌对宿主又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对某种特定的动物,某一种微生态制剂可能比其他制剂更适宜、更有效。因此,必须事先了解制剂菌种的类型和作用特点,充分考虑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生态特点。
  2. 年龄因素。新生动物肠道内基本是无菌的,此时及时提供优良微生物对以后的健康起着巨大作用。在动物生长后期,肠道功能开始退化,此时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起到补充、完善肠道有益菌群、保证健康的作用。如同为反刍动物,幼龄动物常用乳酸菌制剂,而成年动物则应使用米曲霉、黑曲霉和啤酒酵母制剂。
  3. 动物状态。某些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通过影响宿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起作用。如果动物本身已自然获得大量微生物菌群,再使用某些微生态制剂时,就不会有显著的作用。在动物处于非自然生长方式或处于病态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可取得显著效果。
  
  三、环境卫生因素
  
  饲养环境卫生条件极差,动物机体抵抗力会很低。如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则必须加大制剂的使用剂量,并要连续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处于较好环境卫生条件下的动物,按正常剂量使用微生物生态制剂即可达到效果。在应激状态下,如拥挤、运输、免疫接种、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条件下,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动物安全度过应激期。
  
  四、日粮因素
  
  1. 营养因素。日粮中蛋白质和限制性氨基酸的平衡程度影响着微生态制剂的效果,在低蛋白或氨基酸不平衡的日粮中添加更有效。
  2. 日粮改变。在日粮改变时,如断奶仔猪从吃奶到采食植物饲料的转变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消化紊乱,适时地添加微生态制剂对防治腹泻、提高增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五、抗生素因素
  
  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而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可同时应用,但可以选择对某种抗生素有抗性的有益菌种制成微生态制剂与该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如果是复合菌制剂,则必须根据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组合及特性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对象进行合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结果。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 邮编:457100)
其他文献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和其所致的长期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为特征,随着影响人群的不断增多,DM已成为很多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负
鸡没有汗腺,主要通过呼吸蒸发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达到34℃时,鸡表现为难以维持正常体温,我们称之为热应激反应。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其生理功能趋于紊乱。  一、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  1. 热应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热应激会使消化道蠕动减慢,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消化道内酶的活性,减少消化道血液流量,破坏消化道黏膜完整性,降低消化道的吸收率。在超出适宜温度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鸡
使用植物除虫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花钱少,成本低,而且不污染环境,无农药残留,不毒害人畜,不伤害天敌等。  1. 苦楝叶 取稍干的苦楝叶1千克,切碎后加水2千克,煮开1小时后过滤,并在过滤液中加入0.3%的洗衣粉,再加入1倍水,可杀死果树、蔬菜中的毒蛾幼虫和瓢虫。用苦楝干叶碾碎或用干苦楝子磨成粉撒在地上可杀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10多种地下害虫。  2. 马尾松针叶 取鲜松针叶5千克,加水10
广西北流市是广西三黄鸡养殖基地,是中国荔枝之乡。近年来,北流市利用万顷果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已建设林下养殖基地50多个,带动35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年出栏肉鸡1900多万只,创收7600多万元,养殖户年均收入12210元。经过近10年林下养殖模式探索,笔者认为发展林下养殖肉鸡是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增长途径。现将北流市林下养殖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主要
1. 接产和喂奶   羔羊出生后,要立即抹净其口腔、鼻、眼内的羊水,并将羔羊移到母羊视线内,让母羊舔羔羊,促进胎衣的脱落,也利于加强母子感情,使母羊很快接受羔羊的吮乳。初产母羊如不舔羔羊,可选用干草束、干净的纱布擦干羔羊躯体。对出生后呈假死状态的羔羊,应及时摇动其后腿,动作要快而有力,同时,用手指弹击羔羊心脏部位或给羔羊做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将羔羊仰卧,背靠垫草,转换伸屈前肢,轻压胸部,使其恢复正
目的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测定47例结直肠癌患者对阿霉素(AD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