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六)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3年,美国内战进入了关键的一年。北方政府颁布《征兵法》,来增强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实行了一系列征税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未能马上扭转战局。1863年上半年时,南部联盟军还有足够的力量在局部地区展开攻势。1863年6月,南部联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1807-1870)决定把战争转移到北方的领土上,将全军力量集中于葛底斯堡。7月1日,南北双方军队在此会战。激战三天,双方共损失五万多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最终北方赢得战争,从此南方军队放弃进攻战略,转了防御阶段。此役,被认为是内战的转折点。
  1863年7月4日国庆这一天,北方人民庆祝两个大捷,除了葛底斯堡捷报传来,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1822-1885)攻克维克斯堡的消息也传来了。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两次胜利,扭转了美国内战的战局。在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四个半月后,1863年11月19日,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士兵国家公墓的献祭仪式上发表了演说,哀悼在葛底斯堡战役中阵亡的将士。
  葛底斯堡演说只有272个字,却是林肯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篇庆祝军事胜利的演说,没有好战之气和哀伤字眼。相反,林肯在演说中赞美南北方牺牲的人以及他们为之献身的理想。林肯重诉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并重新定义美国内战——不只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亦是“自由之新生”。国民殊死的战斗,就是为了确保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存在,呼吁同胞协力打赢内战,将真正的平等带给全体公民。2013年11月19日,美国各地约万人,到葛底斯堡国家公墓,纪念葛底斯堡演说150周年。到今天林肯所呼唤的真正的人人平等还仍未实现。
  图4:图为美国内战时期葛底斯堡战役中的四位将领。左上为乔治·戈登·米德(1815-1872),任联邦军波托马克兵团司令官,在葛底斯堡战役中打败了南部联盟军军队;右上为理查德·斯托德特·尤厄尔(1817-1872),南部联盟军第二军军长,在葛底斯堡战役首日攻占葛底斯堡;左下为乔治·皮克特(1825-1875),南部联盟军少将,闻名于葛底斯堡战役第三日的皮克特冲锋;右下为约翰·巴福德(1826-1863),北方军陆军少将,在葛底斯堡发现敌军并顽强防守使北方军赢得葛底斯堡战役。[马里2015]
  图5: 上图为维克斯堡战役,1863年5月18日至7月4日,发生于维克斯堡,此地为南部联盟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北方最终成功夺取据点并使南軍失去了进攻能力;下图为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发生于宾夕法尼亚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区,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常被认为是美国内战的转折点,南方同盟军队由此转入战略防御阶段。[美国2013]
  (参考书目:乔伊·哈克姆《自由的历程:美利坚图史》,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一老一小”问题将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视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  近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简称“三定”方案),《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根据该方案,民政部内设机构新增养老服务司和儿童福利司。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日前在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新机构的设立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将更加重视和关注,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
2017年,是海南高考历史试题改革的重要一年,无论是试题考核内容还是难易程度,都影响着后来高考历史考试的考核。三年来,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基本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律。本文从三年来海南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中总结试题考核中的一些主要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新高考历史考试,从而为全国新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一、高考历史试题呈现出主要特征  自2017年以来,海南历史试题看似毫无章法,认真分析起来则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养老成为政府、社会、百姓越来越关注的大事。在发展养老事业方面,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加入养老事业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品质养老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新路:  从仅有公办公营敬老院,到公办民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次第亮相;从单纯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到离退休职工、社会人员入住养老;从单纯养老,到快乐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养老理念的实施。  在临泉县民政局老龄办主任齐红
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全球范围的国际学生流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疫情当前,来华留学生的居留往返、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受到广泛关注。  2020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表示: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他还提到,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
幼年时对宝岛台湾的印象是满目葱茏、风光旖旎,她是孩提时代歌谣里的外婆澎湖湾,语文课本中水秀山明的日月潭和阿里山,或是余光中《乡愁》里的无可奈何与离愁别恨。随着历史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种种不幸遭遇的认识,便知晓台湾在中国人心中太多复杂的情感。2016年笔者到台湾屏东大学进行交流和研修,不仅有幸一睹宝岛台湾的芳容,又满怀深情地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台湾的历史教育,谨以此文略谈对台湾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里结合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谈一点关于“初心”与“使命”的学习体会。  一、与生俱来的初心與使命  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也就是说,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就是
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六保”作为实施“六稳”的着力点,突出抓好稳就业和保民生。牢牢守住就业“饭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1]部编历史新教材在这方面有很大改进,我们的历史课堂与时俱进,关注时代性价值立意,运用历史逻辑思维,引导初中学生进入历史学习大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徐州市教育局开展“学讲计划”百节课例征集,我的课例部编七上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哲学在解释中存在”[1],历史教育亦如是。当下,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追求之一。那么,如何让这个追求“落地”呢?本文拟通过探析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以及课堂对话路径,以寻求落地之策,并求教于同仁。  一、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  如前所言,历史教育在解释中存在。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2]中学历史新课标则明确表述为:“历史
“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宋代苏轼游览庐山时写下的诗句,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就是一种辨证的批判性思维,即历史思辨。这种辨证的批判性思维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改革日益彰显,特别是在历年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全国卷Ⅱ第42题为例,探讨高考对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养成。  一、历史思辨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  高考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