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根据作者多年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创新; 教育; 语文
  Abstract:New Century Education is the overall creation one, and the creation has bee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 How to imporve students’ Chinese standard has been the vital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ccording to hiself multi-year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o some creative education methods for referneces.
  Key Words:creation; education; Chinese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 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中学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能单纯的依赖于学生的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过程,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这是每一名数学教师着实要思考的问题。  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
期刊
一、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不好数学,就很难使一个学生成为高材生。更长远地说,数学差的人成不了科技人才。多年来、为提高数学成绩,无数数学教师在题海中艰难跋涉,呕心沥血,总认为数学成绩的提高靠题海战术是最好的秘决。然而,题海战术违反了人的心理规律,它不能给多数人带来快乐,却使很多人处在痛苦与恐怖之中,数学的两极分化使聪明的学生仍然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使个别低能的学生过早超脱于数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结构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这方面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字:生物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Abstract: Class teaching structure, under certain educational thought, is
期刊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 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 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 则与形式为例,谈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技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成为了必须具备的技能,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少数名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如何提高汉语教学做了深度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重要性,汉语教学  Abstract:With rapid social economic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etc. development, it will be the nece
期刊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几何体组合的三视图。  数学思考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  2.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解决问题会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
期刊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上好数学活动课,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培
期刊
摘要: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  关键词:选择体验 鉴赏 创造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