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文翻译技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门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把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促进双方交流的手段。它不但要求翻译者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较扎实的综合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一、原则基础
  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特点,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比如英译汉,它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原文,在于译文中如何摆脱原文的拘束,避免洋腔洋调。翻译过程中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应该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在翻译之前要正确理解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关系和文体及修辞手法。原文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不仅要从语言现象、逻辑关系上弄懂原文,而且要理解原作所叙述的背景知识,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典故和专业术语的概念。此外,遵循“信、达、雅”原则。具体地说,“信”指忠实于原作内容,没有改变或弯曲,并无增添或删节原文的现象;“达”是指通顺、流畅、易懂、表达清楚,用符合规范的译文语言来表达原文的内容。[1]译文应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不逐个词死译,不生搬硬套,也无文理不通的现象;“雅”是指语言优美、典雅、富有品味,得体,但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原作的风格,译者不应破坏和改变它。
  二、实践分析
  (一)汉译英
  汉英翻译时应注意句子中的代词、冠词、单复数和时态;段落的层次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等。对于个别英语语言呈跳跃性的长句、组合性的长句,译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理”,重新组合,找准主次关系。其次是句型结构的选择、搭配,要体会两种语言的差别。另外,在选词用字上也要特别注意,放在上下文理解清晰,以免造成歧义。尤其是翻译古文的时候,应该理解古汉语的意思,然后用现代汉语对应。例如,“刘赤水,平乐人,少颖秀。十五入郡痒。”在这里,“少颖秀”和“十五入郡痒”就是因果关系,因为聪明所以十五岁便入郡痒。
  例1:“丽江当时最有名的绅士老民和庚吉。和庚吉是清科进士.”
  译文:In Qing Dynasty, the most famous gentleman in Lijiang was named He Gengji who had passed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 在這里,我们要先知道“进士”当时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样的。在汉译英时,要怎么表达才能既能忠实于原文,又能让外国读者所能接受。
  例2:“再说别的,咱们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译文:Don’t say anything, or I’ll kill you!
  在这句话中,译者就不能直接按照字面来翻译,切忌word to word,要深入了解这句话内涵和说话人口气,再用英语习惯表达方法表述出来。
  (二)英译汉
  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主要把握两点:1、忠实于原文 2、通顺表达。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和歪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其次,要做到通顺,就必须把英语原文翻译成合乎汉语规范的汉语,译文必须是明白通畅的现代汉语,没有语言晦涩难懂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不能逐字逐词的死译,也不能生吞活剝,不能让人感觉到有英语原文的痕迹,就好像它原来就是一篇中文作品一样。
  例1:He is seriously ill.
  这本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句子,可翻译为“他病得历害”或“他病得很重”,但有人为了追求译文所谓的“漂亮”,把它译成“他苟延残喘”,这就给译文增加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违背了忠实的原则,反而得不偿失。
  例2:He will go to New York with April.
  误译,他会在四月去纽约。
  正解,他将会与April一起去纽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翻译时,要做到充分了解对方文化、忠实于原文、用地道的语言通顺地表达出来。不必过于遵循条框的限制,而是要灵活的翻译,在翻译时要结合原文的实际意思。要做好翻译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经过大量艰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一个优秀的翻译者,不仅要有很大的词汇量和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博览群书,通观世界,关注国内外时事。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的实际过程中,不断揣摩,不断总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景观设计的游憩功能进行阐述,景观设计的功能众多,例如,审美功能,但这这些功能当中最重要的是游憩功能。游憩功能主要体现在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社会活动交流,度假养生,以及科普教务方面。  【关键词】:景观设计;游憩功能;娱乐休闲;度假养生  游憩功能是园林景观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使用功能,没有了游憩功能的存在,也谈不了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和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对自然中的景物进行
期刊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20世纪整个80年代人文热情的激烈迸发、澎湃发展期、90年代政治宣泄、国际认知期,至21 世纪后进入了多媒介艺术创作尝试,多观念艺术思考表达和更加频繁的国际交流。在中国当代艺术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80年代初以四川青年为代表的新起之秀的出现,带来了一批中国近代史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形象对“文革”造成的深重灾难提出了宝贵的质疑,以及对“后文革”社会现实进行了含泪的
期刊
【摘要】:新一轮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影视摄影技术的改革也从整体上促进了摄影水平提高。在影视摄影过程中,“景深”的技术应用比较关键,也是摄影质量水平的保障应用技术。本文主要就“景深”的内涵以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景深”的实际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有助于影视摄影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关键词】影视摄影;“景深”;控制因素  0.引言  影视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动画技术,定格动画可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所以,重视定格动画的作用,积极创新定格动画,不断提高定格动画的影响力,成为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简要分析定格动画的视觉作用,指出新时期定格动画艺术语言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定格动画;艺术语言;作用;发展形势  定格动画又被称为停格动画或者逐格动画,是通过逐格拍摄的拍摄手法,拍摄角色,并且通过人工制作,连续
期刊
【摘要】:羌族民间舞蹈“巴绒”是羌族传统礼仪性舞蹈,其舞蹈独特的轴向胴体转动动律是有别于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显著特点之一,且对羌族传统自娱性舞蹈“萨朗”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深远影响。本文从历史渊源及形成要素出发,通过对“巴绒”舞蹈动律分析,探究“巴绒”审美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羌族;巴绒;胯部动律;审美特征;  “羌”——甲骨文中族姓,形容牧羊人,是中国最远古的部落,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羌族是古羌
期刊
【摘要】:山水画在一千五百年前,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先贤的至理名言道出了人的精神、审美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绘画的创作源泉是来源于生活,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长出了写意性的艺术,写意的艺术自然就要求"写象以尽意”。“写”可以理解为写作风格和形象塑造,而“喜欢”源于自然,“意”指的是艺术家对宇宙、生命、自然等的总和的深刻理解感受。亲自亲临庐
期刊
【摘要】:在歌剧表演中,展现“美”是传递艺术品质和作品神韵的重要方式,歌剧表演中融合了美学、音乐学及表演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将音乐与戏剧巧妙融合,呈现出富有大众欣赏价值的独特美感,通过肢体、演唱及音乐的展现给予欣赏者以心灵的震撼。本文简要分析了歌剧表演的本质和其中的美学元素,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歌剧表演中展现“美”的原则。  【关键词】:歌剧表演;美;展现;原则  前言  在歌剧表演中,“美”的展现是连
期刊
【摘要】: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代表之一。花鼓灯的锣鼓、灯歌、舞蹈等形式,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文化的风采。其中“兰花”这一明显的风格特征作为其代表为众人所熟悉,本论文通过地域文化对“兰花”的影响、从生活中走出来的“兰花”、“兰花”与情感、“兰花”与时代的关系、继续在发展中的“兰花”这五方面的具体阐述与对比,体现其艺术风格特点。  【关键词】:兰花;地域文化;情感;时代生活  一、引言  安徽
期刊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具有显著成就的音乐家。 他的奏鸣曲及各种交响乐作品广为流传,在众多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极为优美,動听,因此本文就以《月光奏鸣曲》为例为大家深入剖析。文章将从曲式结构,情感等方面来为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贝多芬。  【关键词】:月光;奏鸣曲;曲式结构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他的一生命运多舛。 1800年,贝多芬出现了耳聋的征兆,这一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
期刊
【摘要】:人类的出行、物质运输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的承载。随着人们对人文、实际需求等的日益关注,概念设计成为一种符合当下需求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行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本文对概念设计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未来的交通工具的研发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概念设计;未来交通;交通工具  前言  随着能源、制造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不再仅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