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化学技术评价310不锈钢的高温损伤

来源 :金属热处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和高温长期使用的 3 1 0不锈钢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 ,3 1 0不锈钢在高温使用时 ,初期产生M2 3 C6相 ,继续长期使用时 ,σ相析出并逐渐增多。σ相的析出使材料脆性变大 ,高温蠕变强度和耐蚀性能下降。 1 0mol/L的KOH溶液中合金相的阳极极化试验结果发现 ,在 - 1 0 0~ 0mV(SCE)电位范围内 ,临界钝化电流密度Icrit值与析出相有对应关系 ,采用Icrit值可有效地评价高温中长期使用的 3 1 0不锈钢的损伤行为。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damage behavior of 3 1 0 stainless steel after heat treatment and long-term use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tainless steel is used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initial phase of M2 3 C6 is produced, and the σ phase precipitates and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it is used for a long time. The precipitation of σ phase increases the brittleness of the material, and lowers the creep strength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anodic polarization of the alloy phase in 10mol / L KOH solution show that the critical passivation current density Icrit ha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cipitation phase in the potential range of -100 ~ 0mV (SCE), and the value of Icrit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damage behavior of 3 1 0 stainless steel for medium to long term use at high temperature.
其他文献
光敏剂RB在光照射下与O2反应产生1O2,1O2与组氨酸或咪唑反应的中间产物使RNO发生氧化,导致RNO在440 nm处吸光度减小,此即为RNO脱色反应.RNO脱色反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用HREELS,AES,LEED 和TDS考察了氮在含氧Mo(100) 上的吸附和热脱附.120 K 下氮在含氧Mo(100)上吸附时存在着N—N 伸缩振动频率2 150 和1 600 cm -1 , 分别对应于线式(γ态) 和侧位(α态) 两种分子吸附态.升温引起γ态氮的脱附和α态氮的
针对一种贫铁复杂类型的硫铁矿烧渣,采用交变磁选-化学浸泡方法处理,获得铁质量分数达61.4 %、铁回收率达58.4 %、具有较低杂质含量的精矿,可以用于高炉炼铁掺烧原料,分选后
应用表征孔缝储集性的定量参数———分维数,将奥陶系古风化壳马五1—马五4储集层裂缝分为7种组构类型,孔洞分为8种组构类型,计算了各组构类型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裂缝组
对超声电机快速反应装置进行了控制时序分析和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在该装置中黑、白球连续落下,由光电检测装置快速感受黑、白球信号,并经驱动电路使超声电机快速动作,以便分检
研究采用电化学处理方法代替氯液对饮用水进行灭菌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期提供饮用水灭菌途径的新思路。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terilizing drinking w
简要综述了模糊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比较及应用场合,着重论述了针对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还讨论了模糊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最后给出了这
对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各种TiO2负载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组分的筛选,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CuO催化剂均具有优良的CO氧化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TiO2载体,
采用热重法对聚氯乙烯(PVC)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聚氯乙烯燃烧特性,并由它们的微分热重曲线计算出它们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对影响反应常数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废轮胎热解油化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评价热解条件对气体成分及油、碳和气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及热解油品的成分分析,得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