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互动 质量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一、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
  
  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
  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时,师生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去生活,而不必拘泥于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文体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例子,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讲,它本身的内容比它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知识更有意义。
  
  二、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
  
  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引导高一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三、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起点能力之上的双边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有位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时,发现学生对朱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试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独创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且还颇有深度,结果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②淡淡的哀愁,③浓浓的哀愁,④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并且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也谈了自己的见解,还介绍了有关的资料,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探究。
  
  四、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盗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军队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导向的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议。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把握好双边活动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既要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又要不断地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其他文献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  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
期刊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如听说领先原则;加强读音规则教学;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单词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等,就能在词汇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表现如下:第一,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第二,在拼写方面,学生
期刊
走进数学新课程,我们惊喜地看到,数学课堂闪烁着新的光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的变革。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转向了“三维”目标,课堂上教师面向“发展”、关注“人文”,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不时呈现出一道道亮丽风景。然而,欣喜之余却也折射出一些隐忧。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于新理念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认识没有真正到位,以致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偏激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初中作文教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笔者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主张作文指导思想应是——深挖教材、课文引路激趣,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让作文真正成为自己的需要。走出课堂,学生用自己的“眼”看,用自己的“笔”写,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作文教学,为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能力对学好英语代写论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能力,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英语学习 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既涉及语言直接的外在方面,包括语音、字形;又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对语言的语音感受、语义
期刊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成才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探索、体验、感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把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与合作
期刊
内容摘要: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仅仅将现成的结果告诉学生,而不教会或不会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找结果,则是不负责或无能的体现。我们教学过程中在讲解题时,要尽力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做题,要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听讲解一个题之后,能在今后遇到类似题时能自己想法去解,而不会感到为难,这就讲究一个方法问题了。  关键词:哲学 策略 试题 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做题以期达到让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互动状态,通过意义共建,彼此增进语言习得。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接受信息 传递信息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获取、储存、转换、表达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的物质载体。通常人们在交际中关注的是“意见、情感、信息”,语言本身不是认识的对象。但在英语教学中,人们的认识对象是一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同时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