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创业培训则成为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笔者结合山东省淄博市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实际,针对当前创业培训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淄博市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
淄博市农广校自2009年开始,已连续4年承担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最近对已参加过创业培训的1450名农民学员在创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表明,农民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资源创业的愿望强烈,农民创业发展情况良好,创业激情高涨,涌现出一批创业大户和创业领军人物,他们在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致富等方面取得了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培训,原无业已经开始创业的学员有300多人,占 20 %;扩大规模实施二次创业和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产业的700多人,占48%;正在考察筹备创业近400人,占27%。参训学员收入由原来的人均每年22250元提高到28750元。如,淄川区太河镇西石村农民刘海雷参加2009年农民创业培训后,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自家的200亩荒山上种植樱桃、柿子、桃、杏、李子等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50亩,在他的带动下,西石村樱桃种植户已有20余户,种植樱桃达300多亩,每户年收入平均增加5000余元。2012年,他参加“2012青年创业在淄博”大赛荣获银奖,并获得奖金5000元和200万元优惠利率的信贷额度。沂源县燕崖镇南安乐村耿启振2010年参加创业培训后,筹集资金购进了2000只鸽子、600只獭兔和3头藏香猪种猪,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养殖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现在他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还组织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预防疾病、统一价格销售,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对2012年参加培训的500名学员进行统计,20~30岁的70人,占14%,31~45岁的263人,占52.6%,46~60岁的167人,占33.4%。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的43人,仅占0.9%,高中222人,占44.4%,初中文化235人,占47%。由于学员的年龄差距比较大,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并且也存在较大差距,给授课带来较大困难。
(二)生源组织难
据统计,淄博市农业人口近420.6万,农村人口275.6万,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45.4%。2013年3月,通过对淄博市农民创业培训的政策知晓度调查发现,仅有15%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农民创业培训。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意识束缚,农民缺乏长远打算,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区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组织生源。
(三)培训形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总体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培训模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培训计划安排还存在不合理之处,有的培训内容的设定与农民需求还存在距离。由于各区县、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培训班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广校制定的培训规范和流程的同时,也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变通,通过多种授课形式,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四)跟踪服务相对滞后
淄博市农广校下设五区三县八个分校,现有专职教师65人,兼职教师260多人,通过自有的教师仅能满足短期的培训需求,如果对近几年参加创业培训的1450名学员进行长期的创业跟踪指导服务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开展跟踪服务中,电话回访比较及时到位,在深入学员当中面对面技术指导还有欠缺。
(五)配套政策难以落实
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学员想创业或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金融部门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贷款条件门槛高、贷款周期短,农民申请贷款很困难。通过对培训学员的调查显示,82.53%的学员认为创业最缺乏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民创业、生产扩大的最大障碍。在创业过程中还会受到土地、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农民创业困难重重。
三、完善创业培训工作的对策
针对农民创业培训特点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淄博市农广校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提出农民创业培训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农民创业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
农民创业培训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了解农民对创业培训工作的需求,广泛听取农民对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创业培训需求状况调研,在开展跟踪服务的过程中,走村入户收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提出的意见为指导,确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二)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注重总结,发现典型,要对创业成功的大户、领军人物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进行广泛宣传,宣传他们的创业经历、创业辐射带动作用等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影响,使没有创业的农民增加创业激情和创业愿望,也可为正在创业的农民树立榜样,逐步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创好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培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山东省农广校成立了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但由于知识更新快,建议省农广校对讲师团教师进行再培训,促进他们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并掌握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培训技巧,提高他们为农民培训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解决农民创业中的政策、技术等问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无偿的咨询以及更加优质的后续跟踪服务。
(四)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培训中要坚持以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去研究、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期间首先要引导农民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开发农民内在的潜质,培养农民的自主创业意识。教学内容上也要力求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项目引导、示范带动、服务推进等方式不断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邀请成功创业的学员进行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对提高农民的创业技能、增长创业信心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立农民创业的保障机制
开展农民创业训,是一项公益性行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创业培训,建立农民创业培训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建议培训结束后,在培训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创业基金,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和优秀创业学员提供创业资金优惠政策。对想创业的学员进行补贴或奖励,帮助更多的农民早日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一、淄博市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
淄博市农广校自2009年开始,已连续4年承担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最近对已参加过创业培训的1450名农民学员在创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表明,农民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资源创业的愿望强烈,农民创业发展情况良好,创业激情高涨,涌现出一批创业大户和创业领军人物,他们在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致富等方面取得了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培训,原无业已经开始创业的学员有300多人,占 20 %;扩大规模实施二次创业和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产业的700多人,占48%;正在考察筹备创业近400人,占27%。参训学员收入由原来的人均每年22250元提高到28750元。如,淄川区太河镇西石村农民刘海雷参加2009年农民创业培训后,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自家的200亩荒山上种植樱桃、柿子、桃、杏、李子等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50亩,在他的带动下,西石村樱桃种植户已有20余户,种植樱桃达300多亩,每户年收入平均增加5000余元。2012年,他参加“2012青年创业在淄博”大赛荣获银奖,并获得奖金5000元和200万元优惠利率的信贷额度。沂源县燕崖镇南安乐村耿启振2010年参加创业培训后,筹集资金购进了2000只鸽子、600只獭兔和3头藏香猪种猪,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养殖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现在他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还组织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预防疾病、统一价格销售,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对2012年参加培训的500名学员进行统计,20~30岁的70人,占14%,31~45岁的263人,占52.6%,46~60岁的167人,占33.4%。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的43人,仅占0.9%,高中222人,占44.4%,初中文化235人,占47%。由于学员的年龄差距比较大,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并且也存在较大差距,给授课带来较大困难。
(二)生源组织难
据统计,淄博市农业人口近420.6万,农村人口275.6万,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45.4%。2013年3月,通过对淄博市农民创业培训的政策知晓度调查发现,仅有15%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农民创业培训。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意识束缚,农民缺乏长远打算,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区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组织生源。
(三)培训形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总体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培训模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培训计划安排还存在不合理之处,有的培训内容的设定与农民需求还存在距离。由于各区县、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培训班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广校制定的培训规范和流程的同时,也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变通,通过多种授课形式,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四)跟踪服务相对滞后
淄博市农广校下设五区三县八个分校,现有专职教师65人,兼职教师260多人,通过自有的教师仅能满足短期的培训需求,如果对近几年参加创业培训的1450名学员进行长期的创业跟踪指导服务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开展跟踪服务中,电话回访比较及时到位,在深入学员当中面对面技术指导还有欠缺。
(五)配套政策难以落实
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学员想创业或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金融部门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贷款条件门槛高、贷款周期短,农民申请贷款很困难。通过对培训学员的调查显示,82.53%的学员认为创业最缺乏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民创业、生产扩大的最大障碍。在创业过程中还会受到土地、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农民创业困难重重。
三、完善创业培训工作的对策
针对农民创业培训特点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淄博市农广校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提出农民创业培训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农民创业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
农民创业培训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了解农民对创业培训工作的需求,广泛听取农民对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创业培训需求状况调研,在开展跟踪服务的过程中,走村入户收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提出的意见为指导,确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二)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注重总结,发现典型,要对创业成功的大户、领军人物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进行广泛宣传,宣传他们的创业经历、创业辐射带动作用等先进事迹,扩大社会影响,使没有创业的农民增加创业激情和创业愿望,也可为正在创业的农民树立榜样,逐步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创好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培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山东省农广校成立了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但由于知识更新快,建议省农广校对讲师团教师进行再培训,促进他们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并掌握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培训技巧,提高他们为农民培训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解决农民创业中的政策、技术等问题,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无偿的咨询以及更加优质的后续跟踪服务。
(四)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培训中要坚持以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去研究、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期间首先要引导农民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开发农民内在的潜质,培养农民的自主创业意识。教学内容上也要力求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项目引导、示范带动、服务推进等方式不断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邀请成功创业的学员进行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对提高农民的创业技能、增长创业信心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立农民创业的保障机制
开展农民创业训,是一项公益性行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创业培训,建立农民创业培训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建议培训结束后,在培训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创业基金,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和优秀创业学员提供创业资金优惠政策。对想创业的学员进行补贴或奖励,帮助更多的农民早日创业,实现增收致富。